万宁乡村仁医崔育川:20块钱的药卖两块钱

点击南海网“海南正能量”栏目 查看更多报道>>

  崔育川:和生命赛跑的乡村仁医

  崔育川

  崔育川在给患者打针。 

  五保户阿婆患病,20多元的药他骗她说只要2元不顾刚手术的身体,他连续4小时为病人处理伤口得知他需要动手术,短短几天村民们凑了10万元

  万宁东澳镇裕后村,一根竹拐杖敲击着地面,83岁的肖和兰听说崔育川复查回来了,颤巍巍地拄着拐杖来看望。“我的孩子。”这个五保户总是这样叫眼前的这位医生。

  崔育川患上神经瘤后,肖和兰牵肠挂肚,已经流了太多泪水。

  在这个3000多人口的村子,牵挂崔育川的人很多。当崔育川面临没钱医治的困境时,正是这些乡亲你十块,我一百,他一千,为崔育川凑了10万元治疗费。

  怎样的一个医生,才能牵动这么多群众的心啊!

  □南国都市报记者杨金运 石祖波/文陈卫东/图

  把病人从鬼门关救回

  9月19日,刚复查回来,崔育川就开了诊所的门。诊所里来的是几个旧病人。

  崔秀梅肚子上长了疹,前一天打了针,好了些,今天又来打针。

  “如果不是崔医生,我在5年前就死了。”崔秀梅一次次跟人说起死里逃生的往事。崔秀梅今年不过65岁,2010年除夕夜,当村民沉浸在迎接新年的欢乐中时,她的丈夫肖浮深却悲伤不已。崔秀梅患上怪病,昏迷不醒,奄奄一息,不时发出“呀呀”的声音。肖浮深一边哭着来喊崔育川,一边让家人张罗,为老伴准备后事。

  背着药箱匆匆赶来的崔育川,仔细把脉,惊喜地说:“阿公,还有得治。”注射了一针激素针水后,崔秀梅居然活了过来。肖浮深一家感激得说不出话来。后来,送到医院的诊断结果是:崔秀梅属脑垂体萎缩,但第一时间的抢救非常得力。

  崔秀梅重新沐浴到了阳光,自此,把崔育川当自己的恩人。

  “在我心里,崔医生就是活雷锋。”肖浮深说起另一件事。2013年大年初二,崔秀梅乘车去娘家。回来路上发生意外,左腿被划出了一道十多厘米长的深深的伤口,血流如注。肖浮深找到受伤的老伴时,已是深夜11点,他带着老伴,就往崔育川的诊所跑。

  “崔医生,快来帮忙。”崔育川见状,也顾不得刚做手术不久的身体,顾不得和家人的共处时光,在诊室忙开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缝了一针又一针。肖浮深看到崔育川不时皱紧眉头,猜测定是崔育川手术的伤口又传来疼痛,很是心痛。

  “他本身也是患病,刚手术不久,真是心疼他。”肖浮深说。

  忙到凌晨3点,崔育川才为崔秀梅缝完针,一共32针。忙碌了4个小时的崔育川,已经疲倦不堪,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处理好了。”他对已经犯困的肖浮深说。

  “这样的医生,不是活雷锋是什么?”肖浮深说。

  另一名农民吴少平,也说崔育川给过他第二次生命。吴少平家人不在家,2011年的一天,做过胆结石手术的吴少平深夜旧疾复发,疼得满地打滚。崔育川被村民叫醒,一路小跑上门紧急处置,守在他身边,直到天亮。第二天,崔育川搀扶着他搭车到海口动手术。

  村民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故事,讲述着一个医者的仁心。

  20块钱的药卖两块钱

  简陋的家具,斑驳的墙壁,都在诉说,这是一个贫困的医生。

  20多年前,当崔育川决定回到村里的时候,他便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当别的孩子都渴望走出大山的时候,这个学医的孩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回到村里当医生。

  当时,村里来了一个叫陈光德的村医,诊所就开在崔育川的茅草房边。陈光德至今仍记得,在这个村做两年村医期间,有一个小伙子,没事干就往自己的诊所跑。到了诊所,第一件事就是要和他讨医书来看。“小川和我说,他想当一名医生,救治他妈妈的病。”

  崔育川上小学一年级时,他的母亲便瘫痪卧病在床了。

  “我很快就要离开这个村了。这里缺医生,你可以来接手。”陈光德和崔育川说出了心里话:这个村看似人多,但贫穷,几块钱的医药费还要欠账,不好收回来,没钱赚。

  随口一说,崔育川却记在了心里。1992年,从海南省农垦卫校毕业后,崔育川果真回到了村里。在茅草屋,崔育川穿上了梦想已久的白大褂。很快,他就成为了这个村最不可或缺的人,村里每家每户,大病小病,身体稍有不适,就往崔育川家跑。

  裕后村的五保户肖和兰见到人就说崔育川的好。几年前,她患脑部右蝶窦炎的时候,又是担心,又是害怕:“这病难不难治,要花多少钱?”崔育川紧握着老人的手,说:“没事,这病不难治,吃一下药就好。”说着,给她开了卡托普利片和奥美拉唑。

  肖和兰听说一种药只要两块钱,顿时放了心——不贵。

  吃了一段时间,碰到一位远房亲戚,肖和兰一问,才知道,最便宜的卡托普利都要20多元钱。很明显,崔育川医生“欺骗”了她。哪有两块钱的药啊?“儿子都没有这么好。”肖和兰说,有时半夜,她头晕,只要让邻居打个电话来,崔育川就会赶来。

  73岁的王小春对崔育川也有说不完的感谢。“全国的医生,这个最好。”这个老人说,每次打针吃药,崔育川总是收她很少钱,和外面的医生形成鲜明对比。“我没孩子在身边,很麻烦,有时候生病不能做饭,崔医生就帮我做饭。没有这个医生,我都死掉了。”

  “不单是五保户,就是我们一般的病人,他收费也很少。”81岁的村民崔传福说,平时感冒,到外面打针随便几十块几百块就花了,到崔育川这边来打针,很多时候二三十块钱就可以了。“他不乱收费的,而且人很好,平时不舒服叫他,随叫随到。”

  崔育川的一言一行,在乡亲们心里种下了信任的种子。

  他大半生都在和生命赛跑

  崔育川的抽屉里,放着两种账本,其中一种账本记着,这个村民欠十块,五十,一百,金额一共约1万元。另一种账本记着,这个村民捐款十块,五十,一百,一千,一共10多万元。数字的背后,是一段包含着爱和感恩的故事。

  2010年3月,骑着摩托摔倒的崔育川,意外发现自己患上了神经瘤。肿瘤潜藏在他的体内已经很久了,有碗大。“我的生命走到终点了吗?”崔育川问自己。这些年来,做医生他并没有存到钱,巨额的医疗费,怎么凑?家里卖了两块地筹来了5万多元,还差10万元怎么办?

  消息传回村子,乡亲被一种悲伤笼罩。肖和兰从别人口里听说崔育川的病情后,眼泪哗啦啦往下落,“我的孩子生病了。”很快,村里摆出了捐款箱,大家10元、30元、50元、500元地捐,一个箱子满了,换另一个箱子。村里的几个五保户,也攥着钱,走到了捐款箱前。

  谁也没想到,短短几天,这些村民就捐出了10万元。病床上的崔育川得知后,流下了眼泪。“生命啊,请你再给我两年的时间吧。”崔育川祈祷,并强烈地希望活下去。“这么多村民的爱,不能辜负,我要快点好起来,回去帮村民看病。”

  一道长长的手术伤疤,留在了崔育川的胸口。6次手术,多次化疗放疗,折磨着崔育川的身体。缠着绷带的崔育川,伤口不时疼痛,但碰到不便行动的病人,只要病人家属来电话,他仍是背着药箱,捂住腹部出门。诊所依然和他生病前一样,24小时接诊。

  家门时常半夜被敲响,忙到深夜也是经常有的事。心疼他的妻子心里焦急,但不敢当着病人的面说什么,只好在事后批评老公。性格直爽的女儿小媛却忍受不住。“我看到我爸爸明明很不舒服,有时肚子都胀起来了,还给病人看病。我就吼病人。我爸见我吼,就骂我。”

  崔育川觉得,女儿这样的脾气肯定不能继承自己的志业了。他把希望放在儿子身上。2012年,崔育川的肿瘤再次复发,在上海接受治疗的崔育川打电话给读初三的儿子崔思轻,说出了自己的遗嘱:“爸爸可能活不了多久了,爸爸的愿望是希望你能去学医。”

  崔思轻从小的梦想就是要考上大学,要走出大山。刚听到爸爸让他放弃读高中去卫校读书,他内心很是抗拒。但看到父亲病情加重,他含泪点头,走进了卫校的校园。

  过去,崔育川救病人,和死神赛跑。现在,47岁的他自己也要和死神赛跑。

  在这场和生命的赛跑中,崔育川跑出了一名仁医的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陈虹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