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死蟒口”频上演 海南如何取舍两种保护动物?

点击南海网“深读海南”栏目 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鹿死蟒口”频频上演,坡鹿种群遭遇蟒蛇威胁。同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陷入两难——

  我们该不该“摆平”鹿蟒之争

  -海南日报记者徐一豪

  10月30日晨,东方大田镇,旭日初升,薄雾尚未散去。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坡鹿的身影在水边、草丛中隐约可见。它们竖起耳朵,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十分警觉地打探着周边的环境。

  对这些温驯的小家伙而言,草丛中可能潜伏着足以致命的威胁——体型庞大的蟒蛇正在步步逼近。

  刚刚过去的这个夜晚,一头出生仅3天的幼鹿葬身蟒口,管护人员听到母鹿的哀鸣循声赶去,但为时已晚。

  “鹿死蟒口”正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频频上演。

  然而,蟒蛇和坡鹿,同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板子该怎么打?面对这道选择题,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左右为难。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温驯的坡鹿。本报记者苏晓杰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鹿死蟒口——坡鹿生存面临威胁

  10月29日晚上9点多,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鹅炸河管护站护鹿员符想周正在洗澡。突然,一阵母鹿的哀鸣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快,可能又有鹿崽遭蛇咬了!”符想周赶紧穿好衣服,召集几名队员循声赶往事发现场。

  很快,队员们在哨所附近的草丛里找到了“案发现场”,但为时已晚,一头出生仅两三天的幼鹿死于非命,而元凶是一条体重不过12斤的双带蟒。尽管“蛇赃俱获”,受到惊吓的蟒蛇将幼鹿吐出,但已于事无补。对符想周等管护员来说,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我们最不想听到的声音是母鹿的哀鸣,很凄切,很揪心!”鹅炸河管护站负责人苏兴雄说,多年积累的经验告诉他们,坡鹿的鸣叫主要有三种:示警、求偶和哀鸣。在保护区内,出现哀鸣一般可能是遭遇蟒蛇袭击,或者被盗猎者的捕兽夹夹中。“现在盗猎现象非常少,母鹿发出哀鸣,多数是幼鹿被蟒蛇攻击了。”

  来自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监测报告提出,从目前监测的情况来看,保护区内唯一能猎杀坡鹿的野生动物只有蟒蛇。由于蟒蛇在这里没有天敌,且这里食物丰富,自身繁殖能力又强,这些顶级掠食者迅速繁衍生息,已经影响到保护区内的生态平衡。

  此外,最近几年对坡鹿及蟒蛇等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进行监测发现,随着蟒蛇种群数量的迅速增长,每年都有坡鹿等野生动物成为它们的“美餐”,坡鹿幼崽和亚成体(即已离开父母生活,但尚未性成熟的小鹿)被绞杀、吞食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就有4头幼鹿葬身蟒口。而且这还只是‘蛇赃俱获’的,未被发现的不知道还有多少。”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周海龙说。

  大田保护区内如今到底有多少蟒蛇尚无明确数据支持。据保护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保护区内的蟒蛇数据还是2007年的,当时,澳大利亚青年大使本杰明在大田保护区对蟒蛇进行研究后认为区内有蟒蛇约200条,如今这个数量可能大大增加。“蟒蛇繁殖能力非常强,一窝可产蛋20-30枚,且孵化率较高。幼体长到一年即可对坡鹿构成威胁。”

  2015年7月23日,大田保护区内,蟒蛇正在吞食赤麂。

  保护区管理局算过这样一笔账:根据此前被发现的蟒蛇进食记录,捕食坡鹿约占20%,按照成体与幼体1:1的比例计算,如果蟒蛇一年只进食一次,说明每年至少有20头坡鹿被蟒蛇吃掉,如果一年进食两次,则每年至少有40头坡鹿被吃掉。

  事实上,从2013年至今,保护区共监测到蟒蛇绞杀、吞食坡鹿事件20余起。“这个数量只是被监测到的,估计还有类似事件没有被我们发现。”周海龙认为,蟒蛇数量的剧增,不仅严重威胁坡鹿生存,还对赤麂、海南兔等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巨大影响。

  据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符运南介绍,按照坡鹿15%的增长率计算,保护区内每年都会有几十只鹿崽,但近年来护鹿员在巡山过程中发现母鹿身边带有幼崽的几率在减少。此外,野外发现赤麂等动物的几率也在减少。“这跟蟒蛇有直接关系。”

  鹿蟒为邻——生态孤岛成动物乐园

  清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一阵高过一阵的原鸡啼叫声中苏醒。鹅炸河管护站的护鹿员罗玩强,早早就从哨所的床上爬起来,开始巡视他的“领地”。尽管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但他从不觉得枯燥。灌木丛中影影绰绰的坡鹿,草丛中惊飞的斑鸠,抑或是地面上杂乱的动物脚印,都让他欣喜——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了!

  成立于1976年的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西部的东方市境内,占地1310公顷,起初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海南坡鹿是特产于海南岛的热带珍稀鹿种,是泽鹿(Cervus eldi)的一个亚种,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南坡鹿体型似梅花鹿,主要栖息于稀树草原、灌木草地、沿海台地等生境(即生态学中环境的概念),一度仅分布于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

  上个世纪50年代,坡鹿曾是一个比较兴旺的家族,数量超过500头,在海南岛山地外缘的广大丘陵平野、沿海台地的稀树平原、灌木草地等生境都有坡鹿活动踪迹。但由于盲目捕猎及生境不断萎缩,到1976年,坡鹿的种群数量一度锐减到濒临灭绝的26头。

  1976年,拯救坡鹿的号角吹响,大田保护区应运而生。

  建立管护站点、修建保护围栏、加强生境管理、严打盗猎行为、实施迁地保护……保护区建立以后,开展了大量针对坡鹿的保护工作,坡鹿的生存环境逐渐改善,种群逐渐恢复。目前,坡鹿整个种群已经从保护区成立时的26头发展到1000多头。为了避免坡鹿近亲繁殖导致种群衰退或者由于突发疾病疫情导致大量死亡风险,有500多只坡鹿被迁出到邦溪省级保护站和文昌坡鹿保护站等地放养,目前大田保护区尚有坡鹿470头左右。

  “不仅是坡鹿,保护区俨然成了琼西昌感地区野生动物的庇护所。”周海龙介绍说,大田保护区位于地势平坦的低海拔丘陵地带,东临大田镇,西接八所镇,北边是225国道及农业生产用地,南接高坡岭水库,四面人烟稠密,使得这里成了一个难得的“生态孤岛”。

  受人类活动影响,保护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大量野生动物涌入保护区内“避难”,使得这里成为可能是海南野生动物最为密集的地区。除保护对象坡鹿外,赤麂、原鸡、野猪、海南兔等野生动物也在这里得以繁衍生息。当然,这些“难民”中也包括后来的麻烦制造者——蟒蛇。

  据调查统计,大田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除坡鹿外,还有鸟类79种、鱼类8种、昆虫类111种、兽类36种、两栖类11种、爬行类18种、维管束植物602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除坡鹿外,还有蟒蛇、黑鹳。较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野猪、赤麂、海南兔和原鸡等。

  2015年7月23日,一条蟒蛇吞食赤麂后被捕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没有天敌,蟒蛇俨然成了保护区内无可争议的顶级掠食者,雄踞食物链的顶端。

  驱蟒护鹿——护鹿员的无奈应对

  对护鹿员罗玩强来说,每天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看到坡鹿悠闲地在山坡上吃草,他们和坡鹿十分默契地保持着50米左右的距离。每天,他带上一把柴刀,顺着围栏巡视自己的责任区,检查围栏是否完好、有无盗猎行为以及坡鹿、蟒蛇等动物活动的痕迹。

  3公里路,罗玩强得花2小时才能走完,每天早上一趟,傍晚一趟,为的就是保护坡鹿的安全。一路上,他可能会遭遇马蜂、毒蛇,甚至盗猎者的捕兽夹,自19年前当上护鹿员开始,他每天都面临着这些潜在的危险。但他毫不介意,他说:“中国只有我的家乡有坡鹿这种珍稀的动物,我为此感到自豪。”

  长年累月的护鹿工作,也让坡鹿对这些身穿灰色制服的人类产生信赖。每天晚上,成群的坡鹿聚集在哨所附近的草丛里休憩,以在这危机四伏的长夜找到一丝安全感。罗玩强从哨所望去,坡鹿一双双明亮的眸子在夜色中闪闪发光。看到这些,他一天的疲惫感消失殆尽。

  然而,保护区的夜里并不平静,杀戮总是在不经意间进行。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的一份《蟒蛇吞食坡鹿野生动物记录表》,记录下了蟒蛇的“累累恶行”:

  2013年6月18日,驯养一组水塘南面,一头2岁多的雄性坡鹿被蟒蛇绞杀,护鹿员听到坡鹿嚎叫后,在附近搜捕到重约20公斤蟒蛇1条;

  2013年9月21日,驯养一组水池东面飞机草地内,护鹿员听到坡鹿嚎叫后,搜捕到重约10多公斤蟒蛇1条,不久蟒口吐出小鹿1只;

  2014年5月24日,驯养中心三月三草坡东南面,护鹿员听到坡鹿嚎叫后,搜捕到重约20多公斤蟒蛇1条,不久吐出吞食的坡鹿一只,被吞食的坡鹿2-3岁,已呈半消化状。

  ……

  刚刚过去的10月份,记录表上又添4笔“新账”。苏兴雄介绍说,秋末冬初,正是坡鹿产仔的季节,活动能力较差。而此时蟒蛇即将进入蛰伏期,需要大量进食以备过冬,新生鹿崽身上的血腥味,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蟒蛇前去猎杀。

  “前几天,鹅炸河管护站范围内又发现了5处蟒蛇爬过留下的痕迹。”苏兴雄说,为了保护坡鹿,护鹿员们每天都会留意蟒蛇的踪迹,发现后立即进行追踪,但由于保护区内草深林密,多数时候没有结果。“我们很被动,往往只能等听到母鹿哀鸣才知事发,但当护鹿员们闻声而至时,往往为时已晚。”

  “坡鹿是很温驯的动物,长相也很可爱,我们都很喜欢这些小家伙。”苏兴雄说,每次坡鹿被蟒蛇咬死,大家都非常心痛。护鹿员们对“凶手”头痛不已,因为这些“凶手”也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见到蟒蛇,也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抓。抓到后,将其送到养殖场、动物园,或者野放到远离坡鹿保护区的山林。

  “弱肉强食,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蟒蛇吃鹿天经地义,但为了避免影响生态平衡,我们有必要插手干预。”周海龙说。

  周海龙认为,虽然目前保护区内的蟒蛇数量究竟有多少,对坡鹿种群还有其他野生动物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保护区尚无科学的数据作为支撑,但至少从现象来看,蟒蛇数量的增加,已对坡鹿种群造成了比较大的威胁,保护区有必要进行人工干预。

  鹿蟒之争——如何裁判才是公正

  2008年,大田保护区内发现一条大蟒蛇因为吞食一只带角的成年公鹿,被鹿角刺破肚皮而死。

  照片见诸网络后,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说:“蟒蛇不吃鹿,它也饿肚子,吃了就算了,干嘛要把它杀死?”有人说:“蟒蛇吃鹿不一定是坏事,没准还对生态平衡有好处呢。”

  那么,鹿蟒之争,人类如何做好裁判,才不会“偏帮一方”甚至“好心办坏事”?

  周海龙认为,大自然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往往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一个平衡。但一旦打破这个平衡,就可能造成难以逆转的破坏。由于没有天敌,蟒蛇在大田保护区内一家独大,逐渐呈现泛滥的趋势,因而对这个原本就很小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据了解,由于入冬后蟒蛇逐渐进入冬眠期,活跃度降低,不利于开展野外调查,保护区管理局计划在明年春天开展广泛的野外调查,准确掌握蟒蛇种群数量、种群结构、种群分布情况等,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防止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恶化。

  海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调研员莫燕妮表示,大田保护区已向省林业厅递交了关于开展人工干预控制蟒蛇数量的报告,由于目前保护区对区内蟒蛇的数量、种群等情况没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很难下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

  “蟒蛇吃鹿,这也是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如果蟒蛇的数量没有对坡鹿保护造成太大影响,没必要杞人忧天。”莫燕妮说,如果经过系统的调查、论证以后,蟒蛇确实对保护区内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那肯定应该采取措施进行人工干预。

  应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邀请,海南师范大学王力军教授计划在保护区内开展蟒蛇种群数量调查工作。今年5月份,他到保护区与相关人员座谈,到野外了解保护区环境,并制定了《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蟒蛇调查方案》。

  王力军说,大田保护区是以坡鹿为主要保护对象,近年来陆续出现蟒蛇绞杀、吞食坡鹿的现象,如果只是零星现象,坡鹿的自然更新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自然规律,无需过分担忧。如蟒蛇过多,则可能会对坡鹿种群造成负面影响。

  “大田保护区面临蟒蛇威胁,可能和之前的人为放生有一定关系。”王力军说,大田保护区面积较小,且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自然存在的蟒蛇不会太多,也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但如果在保护区内人为放生的蟒蛇较多,则极有可能打破这种平衡,以致造成较大影响。

  不过,他认为,蟒蛇一般都有较强的领地意识,一片区域内不可能存在过多数量的蟒蛇。大田保护区面积较小,存在200条左右蟒蛇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充分的调查之前,还不能轻易下结论。

  “目前我们对保护区内蟒蛇的数量、种群、食物构成等情况,一概不知。”王力军说,蟒蛇的食物源有很多,除坡鹿、赤麂、野猪等体型较大的动物外,原鸡、老鼠、海南兔等小型动物也是它猎杀的对象,且小型动物更易猎杀和吞食,如盲目地将蟒蛇驱出保护区,不排除出现另外一种生态系统失衡的可能,如老鼠泛滥。

  此外,在处理坡鹿与蟒蛇这对矛盾的时候,还有一点需特别注意。那就是二者同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决不能简单处理。如需对蟒蛇种群进行人工干预,需要向主管部门逐级报批,否则就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相关规定。

  “如需通过抓捕的方式将蟒蛇与鹿群分离,然后野放蟒蛇,一定要先经过论证。比如,野放地是否适合蟒蛇生存、是否有足够的食物来源等等。”王力军说,只有经过科学的论证,才能对“鹿蟒之争”作出公正的裁判,否则可能在保护坡鹿的同时伤害了蟒蛇。

  王力军表示,他计划在明年组织人员开展旱季、雨季两次野外调查,通过对保护区进行拉网式搜索、逐一标记等方式,摸清保护区内蟒蛇的数量、种群等详细情况,为保护区管理局采取人工干预手段控制蟒蛇数量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海南坡鹿及其他野生动物健康发展,对保护海南坡鹿及其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等起到积极作用。

  (本报海口11月17日讯)

  名词解释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6年,位于海南岛西部的东方市境内,占地1310公顷,起初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海南坡鹿是特产于海南岛的热带珍稀鹿种,是泽鹿(Cervus eldi)的一个亚种,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数说保护区

  数说坡鹿

责任编辑:郭祖莹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