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迅速增长致交通压力 代表建议控制海口汽车保有量

点击进入专题

海口一停车场停满了车。海南日报记者张茂摄

  拥堵问题、停车难题、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因车辆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省人大代表吴盼文提出了控制汽车保有量的建议,建议超前规划、未雨绸缪,创造良好的国际旅游岛形象。

  我省汽车保有量增速快于全国

  据吴盼文调查,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造成的弊端开始凸显。

  截至2014年末,全省汽车保有量75.7万辆(不含岛外车辆),是2009年末国际旅游岛政策出台时的2.36倍,年均增长18.7%。我省汽车保有量增速明显快于全国。2009年-2014年,我省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速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5.1%)高3.6个百分点。

  他认为,汽车保有量增加说明我省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省汽车产业发展。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过快增长,其弊端开始凸显。

  汽车尾气污染成为主要的污染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省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万多吨,约占全省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7%。据省环境科学院的监测研究,影响海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PM2.5,对海口市PM2.5贡献最大的是机动车尾气排放,贡献率达29%。

  停车位缺口45万个道路更拥堵

  越来越严重的道路拥堵问题,让吴盼文代表提出了该建议。他说,我省城市路网建设落后。以省会海口为例,海口次干路网密度0.83千米/平方公里、支路网密度1.78千米/平方公里,远远低于国家1.2-1.4千米/平方公里、3-4千米/平方公里的标准。汽车保有量的激增与不相符的路网密度,导致近年来海口市的道路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相对于四、五年前,如今海口市的交通状况已明显恶化。在早晚高峰上下班时间,海口市区至少有滨海大道、海秀路、南沙路、和平路、龙昆路等14条路段拥堵,海口几乎变成了“堵城”。而且这种趋势仍在快速加剧。

  此外,停车位严重不足,乱停、乱放问题难以根治。由于海南发展相对滞后,建设规划时停车位严重不足,机关、学校、宿舍、大型购物中心等尤为突出。以省会海口市为例,据海口市交警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海口当前汽车保有量在50万辆以上,目前的停车泊位却只有15万个。按照国家对于城市停车位1:1.2的配套标准,海口应该配备至少60万个停车位,停车位的缺口达45万个。这个缺口仍在继续加剧。

  新加坡拥车证拍卖模式值得借鉴

  吴盼文认为,目前国内外正在实施的汽车保有量控制模式,新加坡的拥车证拍卖模式值得借鉴。他说,新加坡以有效的交通体系著称,采取严格控制机动车总量的思路来管理交通,并大力发展地铁和公交车等公共交通体系。

  在新加坡,购买机动车必须先取得一张拥车证,分为摩托车、小轿车、大排量汽车等不同类别,通过公开竞标拍卖,有效期为10年,到期后需要再次竞拍新的拥车证。

  建议在油价中征收治污治堵费

  他建议,为维护良好的国际旅游岛形象,必须及早下决心对汽车保有量进行调控。海南是最大的经济特区,拥有地方立法权,调控的基础和条件都是具备的。借鉴国内外控制汽车快速增长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省实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拍卖汽车牌照,控制汽车总量。借鉴新加坡和上海模式,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确定每年或一段时期汽车增长数量,然后拍卖汽车牌照,拍得汽车牌照的才可以购车使用。拍卖收入用于公共交通建设和补贴。

  二是限制牌照使用年限,过期重拍。借鉴新加坡的模式,规定汽车牌照的使用年限,比如10年至15年,超过牌照使用年限的,必须重新获得汽车牌照后才能使用汽车。

  三是在油价中征收治污治堵费。在汽油价格中附加征收治污治堵费,多用油多缴费,以控制汽车使用。征收标准根据上一年全省汽油使用量动态调整,油量增速快,则征收标准高。征收模式上采取与我省现有通行附加费一并附加征收方式,简单易行。征收收入用于公共交通建设和补贴。

  对于外地车,在进岛时征收一定费用。一是牌照的年使用费,二是根据汽车油箱容量和我省治污治堵费标准征收相应的治污治堵费。

  (南国都市报记者纪燕玲)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