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候鸟族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予新:发掘候鸟族高端人才助力海南建设

点击进入专题

  每年冬季,风景如画的海南都会迎来数十万的“候鸟老人”。1月27日的海南省政协联组会议上,政协委员在发言时提到一位来自北京的曹玉堂老人,这位老人在海南养老度假期间,坚持给当地学生补习英语,发挥余热的故事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充分利用“候鸟族”的人才资源,为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做贡献。其实,这些年来,有一个人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究——他就是海南省候鸟族文化研究会的会长李予新。

  李予新说:“关注候鸟族在海南的生活,不仅体现在人文关怀上,要鼓励前来海南养生度假的人员,特别是离退休的高端人才来海南发挥余热,发挥他们的晚年价值,因为候鸟族具有潜在的高端人才资源,对拓展旅游养老产业,吸引高端人才,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大有裨益。”。(南海网记者 孙令正 摄)

  “我从吉林来,但海南也是我的家”

  今年60岁的李予新来自吉林。1月29日上午,李老在海口市万绿园“运动”一圈后刚刚回到附近的住处。2005年,那时还在深圳工作的他“有着长远的目光” ,在此处买了一套房子,“当时这里还没有完全开发,所以房价也非常便宜”。

  李老说,他当过兵下过乡,也东奔西走搞过生意,“全国各地都跑过了”。但多年来,他一直认为,“海南是个好地方,这里不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而且民风淳朴。可以说,这里是一片人间净土”。

  2008年,在深圳已事业有成的李予新毅然选择来到海南定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在海口万绿园旁的房子里“举目望大海,低头见草地”。

  多年过去,老人如今已经可以说一口地道的海南话,他说,他已经融入这片土地,甚至认为“海南是我的家乡”。

  既然是家乡,他心里一直念着如何为这片土地做些贡献。

  “候鸟老人是块宝,要充分利用”

  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李予新说,作为一名从东北过来的候鸟老人,刚开始他并不习惯当地的生活,“不管是语言及饮食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差别;特别是性格方面有着天壤之别。东北人豪爽,海南人内敛,南北确实有相异”。

  因此,刚开始,他老想着回老家,但一回到那边,“就没日没夜想念海南”。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后,他终于发现,“余生希望在海南渡过”。

  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学会如何融入当地的生活,他学海南话、到市场上跟当地老太婆“胡说八道”。逐渐地,他发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和这里的阳光一样多彩,只要把自己当成海南人,你就是地道的海南人”。

  自己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了,可老人心里总有一个解不开的结,那就是他接触的候鸟老人中,“好多都有着自己的苦闷,原因是这些老人有的刚刚退休,有的虽然退休一些年,但他们不少是身怀绝技的”,这些人也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发挥余热”。

  李老说,他所接触的老人中,有资格较老的医生、有资深的工程师、作词家、高级老师等。可以说,这些人虽然因年龄原因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但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们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

  李老说,两年前,文昌有一个孩子患了一种耳疾,多地就诊却无果。一个偶然的机会李老给孩子介绍了一位在文昌居住的候鸟老人,这位候鸟老人据悉之前是治疗耳目疾病的专家。这位老人给孩子看完病之后,只开了几帖药,花了一百多元要钱,困扰孩子多时的疾病竟然痊愈了。

  从这件事中李老感悟到:“如果有一个平台,能让这些老人发挥余热,不仅对老人的身体健康有帮助,而且能为当地的社会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与此同时,李予新发现,“候鸟”群体以中低龄老年人口为主力军,多为退休人员,大多曾就职于国营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党政军机关,以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他们不仅具有经济实力,而且经验丰富、还具有人脉广泛优势和特点。

  “给候鸟老人打造一个心灵的家”

  而多年对候鸟老人的关注也让李老发现,不少来到海南的候鸟老人都有着“背井离乡”的感觉,他们的生活、习俗等方面和当地有点“格格不入”。因此,不少人也常常感到“孤独和无聊”。

  如何让这些老人发挥余热,而且让他们融入当地快乐生活?李予新心里有了一个计划:让广大来琼养老的全国“候鸟族”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海南省风土人情与内地生活习俗大有不同,而他曾经在海南工作,对海南已十分熟悉,他愿意做海南与“候鸟”老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2012年,经过多时准备后,李予新自掏腰包组建了海南省候鸟艺术团,组成人员皆是候鸟老人,“这些老人身怀绝技,有的退休前是著名编导,有的是演奏家等,可以说应有尽有”。

  艺术团成立以后,至今已演出多次,也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同时,这些老人也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活得更开心”。

  与此同时,为了更深入挖掘这些老人的潜能,李予新2013年8月31日成立了海南省候鸟族文化研究会,该研究会主要关注研究“候鸟”老人在海南的生活,引导和丰富他们休闲度假的文化生活,并将其渗透到海南纯朴而又高雅的独特文化内涵之中,让“候鸟族”多才多艺的文化生活与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情和谐交融。其次他划分了“候鸟族”群的高端人才,借助候鸟族文化研究会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候鸟族的高端人才优势,利用宝贵的人才资源,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出谋划策。

  老人说,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候鸟老人一个“心灵的家,让他们对这片热土更加热爱,以便奉献自己的能量”。

  “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出力”

  如今海南省候鸟族文化研究会已经有了一万多名候鸟会员,遍布全海南。

  而三年来,老人也因此自掏腰包50多万元。对此,李老认为,虽然自己付出了金钱,但得到的却是无限的社会价值,“所以,这些钱花得值”。

  说到未来,李老也有一番规划: 2016年,研究会将完善与健全海南省18个市县分会与分团的领导机构,规范各部门组织;划分人才、建立人才库,创办会刊和候鸟族杂志。

  另外,他认为,候鸟族群里不乏国家一级、二级演员和艺术家,借此人才优势,研究会将在18个市县进行文化巡回演出,为当地百姓提供精彩的文艺节目。

  李予新介绍,研究会今后将着重于组建18个市县候鸟族大联盟,包括:建立18个市县的“候鸟之家”、创建“候鸟”品牌等。并依托候鸟族文化研究会这一平台,通过候鸟们的口碑相传,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和智力资源,联合候鸟族推广海南文化,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另外候鸟族文化研究会将着手举办第四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候鸟族”文化节全国文艺展演活动,展示候鸟老人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和风采,使之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李予新说,“关注候鸟族在海南的生活,不仅体现在人文关怀上,要鼓励前来海南养生度假的人员,特别是离退休的高端人才来海南发挥余热,发挥他们的晚年价值,因为候鸟族具有潜在的高端人才资源,对拓展旅游养老产业,吸引高端人才,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大有裨益。”

  (南海网海口1月29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 孙令正 实习生 颜贤惠)

  南海网向社会公开“寻找候鸟能人”,只要您是在海南的候鸟且身怀有一技之长,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互动方式告诉我们,南海网将在阳光岛社区(http://nanhai.hinews.cn/forum-875-1.html)“海南候鸟部落”为你免费发布您的技能、交友等信息。南海网将第一时间为您想兼职、做义工、担顾问、出点子寻找能够让您发挥余热的地方或机构、部门,去施展你的技能,帮助你在海南发挥余热,共同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添砖加瓦”。

  1、电话参与:拨打南海网热线966123;

  2、微博参与:私信或@南海网官方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留言;

  3、微信参与:微信添加关注公众号“南海网”,留言“海南两会”参与互动;

  4、邮件参与:发邮件到hinews966123@163.com 

  5、发帖参与:登录南海网阳光岛社区http://nanhai.hinews.cn/forum-875-1.html“海南候鸟部落”栏目上发贴。

  6、短信参与:移动用户可发送至106580007813互动平台(免信息费)。

责任编辑:冉苗俊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