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专家定居海南:想解决海南畜禽粪便处理难题

  原本来养老却给自己“找麻烦”

  他来海南研究畜禽粪便处理难题

  微生物专家喻子牛——

  “不能把所学知识带进火葬场”

  喻子牛教授在海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海南一年产生的畜禽粪便有多少?2008年的数据是2314.16万吨。如果将这些粪便装进载重60吨的火车皮里,足足能够装满38万节火车皮。更严重的是,部分粪便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这对于国际旅游岛来说是个大问题。”住在乐东九所镇一个叫九龙湾的小区里,已经退休5年的“候鸟”——喻子牛闲不住,这是他正在思考的问题。

  喻子牛曾是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科技系主任、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干了一辈子微生物研究的他,计划在海南“干一件大事”:引进武汉亮斑水虻,解决海南畜禽粪便处理难题,同时辐射全国,打造一条农业生产种养一体化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老伴说,这是给自己找麻烦。喻子牛回答:“我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带进火葬场吧。”如今,喻子牛担任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热带农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他要在海南大干一场。

  定居海南

  也想把新技术引进海南

  在乐东九所镇,50多平米的家里,透过窗户看着蔚蓝色的海面,呼吸着海风,喻子牛感觉全身通透。2013年夏天,经过“反复对比研究”,在华中农业大学工作了一辈子的喻子牛将家选在了这里。

  “这里正好是北纬18度,气候适宜,干燥不潮湿。另外,这里离海边只有2公里,九所还是卫生乡镇,环境好,住着舒心。”谈起这些,喻子牛很开心,“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了。”在海南的日子里,有时间他就和小区的新认识的朋友去钓鱼,傍晚在小区内健身,看别人跳广场舞,生活惬意、自然。

  不过,喻子牛心中还有另一个梦。

  “我要把我研究了10多年的水虻处理废弃物、变废为宝的技术带到海南。”喻子牛所说的“水虻”,全称叫:武汉亮斑水虻。

  大约12年前,喻子牛通过在美国工作的小儿子,将水虻处理废弃物、畜禽粪便的技术引入中国,并通过不断研究掌握了相关技术。由此,喻子牛带领团队开始从事重要食用昆虫—水虻与微生物联合转化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的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在该领域,喻子牛先后培养了博士后、博士和硕士24人,申请专利14项,获奖、鉴定和验收成果4项,取得了巨大成绩。

  也是通过这个技术,喻子牛跟海南结下了不解之缘。喻子牛告诉记者,2008年、2009年,基于海南的气候优势,他们曾派出研究生专门在海南培育水虻。

  退休后,喻子牛到海南定居,成了一名候鸟。可是,他心里却有着一个遗憾:“我研究了10多年的武汉亮斑水虻,取得了很多成绩,可是却未能实现大的产业化发展。如果将该技术引入海南发展实现产业化发展,岂不是好事?”

  老伴徐世瑾反对,“退休了,不好好休息,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喻子牛回答:“我不能把所学知识带进火葬场吧?”喻子牛说,作为一个科学家,最大的愿望就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换成社会效益。既然定居海南,喻子牛决定也将技术引入海南。

  要解决海南5000万吨

  畜禽粪便处理难题

  去年年底,通过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陈焕春院士的介绍,喻子牛结识了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从而开启了一段合作之旅。

  “我们学校和喻子牛教授可是‘一见钟情’。”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王安兴说,海南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大有可为,为了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热带农业技术学院,还聘请喻子牛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另外,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所开设的畜牧、食品、园艺等专业都与微生物技术有密切联系,这些领域的专家均为学院所渴求。

  喻子牛欣然领命,他看中了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海口罗牛山的一个生猪养殖场。这个养猪场由于无法处理粪便,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已经被迫关闭。

  喻子牛专程前去查看,印象最深的是,无法处理的粪便堆积在一起,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粪便用于沼气发电后剩余的残渣同样难于处理,“很多粪便送给别人,都没人要。”

  这并非个例,据喻子牛介绍,全国每年畜禽粪便产生的总量约在45亿吨,海南这几年畜禽粪便产生的总量大约是5000万吨。这些粪便的处理,不仅在海南,在全国都是一个难题。

  “我就是研究解决这个难题的。”喻子牛笑着说,他们的团队利用武汉亮斑水虻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将粪便转换成水虻体内的蛋白质。一方面,消解了粪便,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所饲养的水虻还能够进行加工,做成高品质的蛋白质饲料进行高效利用。

  “这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喻子牛说,“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全球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正在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前景可观。”

  目前,喻子牛通过团队借助该养殖场,已经开始“海南武汉亮斑水虻与微生物转化废弃物及高效利用基地”(下简称基地)的建设。

  发挥余热推动海南

  形成生态循环产业链

  按照喻子牛的设想,建立起来的基地,一方面要解决海南的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问题的处理,更重要的是辐射全国。

  “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在喻子牛看来,这是该项目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只有立足海南,解决了海南的问题,保护了海南优质的生态环境,我们的项目才算是成功。”

  据了解,借助喻子牛研究团队的成果,目前湖北、陕西、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已经开始了利用“武汉亮斑水虻处理废弃物”的产业化应用,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以武汉一家公司为例,他们利用武汉亮斑水虻与微生物联合转化基地的鸡粪,两个人养虫,四个人作转化和发酵,一人管理,除去成本费用,年利润便在800万元左右。

  喻子牛计划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将海南打造成全国水虻繁育的基地,以后能向全国提供苗种,同时积累下可供复制、推广的技术、经验。

  此外,水虻体内的31%是粗脂肪,含有69%的蛋白质,这些均可以充分利用。喻子牛说:“通过对水虻本身的高效再利用,我们可以建立起优质的种养一体化生态循环产业链。”

  跟随喻子牛从事水虻研究多年的郑龙玉说:“利用水虻进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这在全球都是一个朝阳产业,未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

  “现在,通过团队的安排,基地已经开始动工建设。”喻子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未来两到三年,这一定会成为海南一个新的产业,并将在未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今说起老伴的态度,喻子牛笑着说:“她也很支持我了,我这也是发挥余热,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呼吁建立“候鸟人才库”

  “在海南可以大干一场”

  如今,在海南定居的候鸟人才越来越多。喻子牛说,这是一个丰富的人才资源宝库。

  “比如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小区就有清华、北大的老教授,甚至还有外交部曾经的驻外官员,以及大型国企的管理者。他们有的具备丰富的技术知识,能够转换成实际的产品;有的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出谋划策。”喻子牛说,这些都是可以挖掘的丰富资源。

  喻子牛建议,省里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联系候鸟人才,为这些高素质的候鸟人才建立档案,将他们凝聚在一起登记造册。政府需要什么人才,就在册子里去找,一下就能找到了。

  “我想每一位候鸟老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都是愿意为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出力的。”喻子牛说,这是老一辈知识分子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份责任心。

  更可喜的是,在这些候鸟老人的带动下,他们培养出的年轻人才也在他们的带动下深入了解海南。

  由于跟随喻子牛建设基地的相关事情,郑龙玉也曾多次来到海南。在这个过程中,郑龙玉不仅感受到“海南环境优美,犹如一块圣地”,更感受到的是“海南政策环境的宽松,已经具有作为经济特区特有的开放的办事风格”。郑龙玉说:“海南是非常适合发展的。”

  2月17日下午,在海南省教育厅召开的候鸟人才服务海南教育事业座谈会上,喻子牛介绍了“水虻转化废弃物及高效利用基地”的事情。他说:“海南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仍需要提高。我可以尽一份力。”

  一同参加会议的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院长武耀廷听了,第二天便专程赶往乐东九所镇,看望喻子牛教授,并说:“您的技术也可以用到我们海洋废弃物的处理上,里面蕴藏的巨大潜力同样不容忽视。”

  喻子牛很开心,虽然已经满头白发,可他觉得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干,还可以大干一场。

责任编辑:陈虹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