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知海书屋创办人坚守书屋36年 自费60万元买书

  定安知海书屋入选第二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创办人孙衍吾守着一屋子的书坚信读书能改变生活

  坚守书屋36年

  自费60万买书

  孙衍吾展示收藏的学雷锋资料

  他一辈子没攒下多少钱,甚至没能给家人盖一间宽敞的屋子,至今仍住在一间破败的瓦房里。但他却并不贫穷,他自办了一个书屋,8万多册的书籍和数不清的报纸,是他无价的财富。有人说他傻,办书屋赚不了钱,还往里贴钱;有人说他痴,脑子里只有书;但也有人说他有大智慧,用书的力量影响了一代青年。他就是定安的孙衍吾,一个爱书如命的人。

  今年3月初,中宣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孙衍吾的知海书屋榜上有名。2015年,知海书屋还从全国3500多家县级图书馆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十佳“最美基层图书馆”称号。

  □南国都市报记者胡诚勇 文/图

  爱书如命“书一本都不能丢”

  3月20日中午,在定安县定城镇山椒社区多校村,孙衍吾正拎着一只死老鼠,跑到藏书的房子外,四处抹擦。这是孙衍吾藏书多年总结的防鼠秘籍:把死老鼠的气味散在老鼠经常钻爬进屋的“鼠路”上,老鼠就很长时间内都不会从这里钻进屋。孙衍吾对藏书看得比自己的命还要重要,区区死老鼠臭味算得了什么。

  “老鼠专爱咬旧书,不防可不行。”孙衍吾说,以前没防鼠的时候,老鼠曾经进屋咬坏过他的藏书,其中一些还是上世纪初期就出版的老书,被老鼠这一咬,可把他心疼得要命。

  除了防老鼠,还要防虫、防潮、防晒,甚至连藏书的屋子门窗也要经常检查加固。2014年强台风期间,风雨刮破了窗户玻璃,打湿了很多书报。天气一转晴,孙衍吾就赶紧把书拿出来晾晒,书屋门前的一个小广场全被他拿来晒书还不够,他还拿着书报跑到别人家的庭院去晾晒。

  不少村民见了就劝他,你还有那么多书呢,弄湿了这些,干脆就丢掉了呗。但孙衍吾的回答却是:“不行,书再多也不多,一本都不能丢。”

  知海书屋(资料图片)

  36年他花了60多万元买书

  “知识如海愿以毕生传薪火,恒心作舟惟凭辛勤渡洪波”,知海书屋门前的这副楹联,似乎是对主人的评价,更是一种激励。

  孙衍吾,今年57岁,上世纪70年代末,高考三次落榜后,他回乡务农,并被推选为生产队长。回忆起办书屋的初衷,孙衍吾说当时农业种植技术落后,他就常到新华书店读书学习农技,当年他的生产队获得丰收,于是就想着办一间书屋,让更多村民一起学习。

  1980年创办之初,知海书屋叫“知海阅览室”,设在孙衍吾家不足8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当年,孙衍吾从解散的定安县氮肥厂领到的500元安家费,购买了100本书和几种报刊,免费向村民开放借阅。

  一晃36年过去,知海书屋已颇具规模,如今已搬进政府出钱盖的两层小楼,一层藏书一层做阅览室。36年间,孙衍吾花了60多万元,买进了8万多册书刊,报纸合订本有1.8万份,每天仅新到的订报就有40多份。

  买书的钱从哪来?用孙衍吾的话说:“那就到处省点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孙衍吾刚刚成家,老父亲拿出家里存的500块钱,让他去找木匠打个好衣柜。不料,他却只花了200元买了一个现成的便宜衣柜,把省下来的钱全拿去买书。还有一次,孙衍吾因为受表彰去了北京,乡亲们都以为他会买些特产回来给大家吃,哪知道,孙衍吾啥都没买,只抱回来了一堆书。

  这么多年,为了办好书屋,孙衍吾节衣缩食,没有书架,他就亲手制作;没钱购书,他便在自耕地上种些瓜菜出售,并利用空余时间外出打工,代机关单位出版墙报挣些钱,存起来购书订报。后来,孙衍吾进当地镇政府当起了宣传干事,每个月工资3000多元,可大部分工资也被他用来买书了……

  不单省钱买书,孙衍吾还把新房也“省”出办书屋。

  1987年,孙衍吾三兄弟盖了一栋三层高的楼房,孙衍吾选了底层。刚生了小孩的妻子朱海荣以为,一家人是要住进新房了。谁知,孙衍吾却把知海书屋从简陋的瓦房搬进了新房。

  从不满到理解 家人成坚实后盾

  将近30年过去,那处从未入住的新房已成旧书库,里面塞着满满的书和报纸,孙衍吾一家人仍挤在一间小破瓦房内,女儿甚至一度无奈被迫借宿邻居家中。为此,妻子和儿女都曾跟他闹过情绪。

  妻子朱海荣曾恨恨地骂孙衍吾:“你怎么这么笨啊,不懂做人。”2013年5月,女儿孙春瑜中专毕业。回到家后,她把行李往地上一放,终于把对父亲的不满说了出来:“我毕业了,我没地方住,你以为我还小吗?”

  但体贴的家人最后也都理解了孙衍吾,这让他十分高兴。“嫁给他几十年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们不支持他怎么行?”这些年,朱海荣不仅把种瓜菜的钱省下来给丈夫买书,平时,丈夫如果要到别处办个图书展、书法展,她还当起司机,用三轮车帮丈夫拉东西。

  曾经不满父亲的女儿,在参军后学会了人要有奉献精神,要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女儿现在很关心书屋的情况,每个星期都会打电话回来,还写信来要书屋活动的照片。女儿的班长还发了短信给他,赞扬孙衍吾的精神,表示“做好事容易,坚持做好事难”,要向孙衍吾学习。孙衍吾终于让女儿引以为荣,也终于让女儿理解和明白他的坚持。

  家人的转变,让孙衍吾觉得,他的知海书屋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事业。

  小村庄走出

  100多名大学生

  36年来,孙衍吾利用书屋这块阵地,义务向广大群众开放借阅,让大家从书中受益,改变了生活,同时也培育了一拨又一拨热心好学的青少年。

  20年前,村民梁定旺中专毕业回到村里后,正愁着不知道要干嘛时,他在“知海书屋”看到了很多种植方面的书,之后便走上了种植瓜菜的致富路。现在,每当在种植上遇到问题,他总爱往书屋跑,借书取经。

  村民孙春育告诉记者,过年过节,知海书屋都举办文化展,通过书法展、图书展、图片展等形式,在新年里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他觉得非常有意义。为此,他还把小孩带到知海书屋参观和阅读,让孩子从小熏陶定安传统文化,学会感恩。

  从多校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梁振贵如今已在广西工作,高中时期每逢周末回家,他就爱泡在知海书屋里,读作文精选,看时事报刊,勤快的他还经常帮助孙衍吾整理书籍报刊。

  “他这个自然村考上大学的人明显比别的村多。”山椒社区书记孙衍雄说,这些年,村里先后有100多个孩子考上了大学,这当中知海书屋的作用功不可没。

  准备用互联网

  “武装”起书屋

  随着网络的普及,孙衍吾也想让知海书屋有所改变。

  在书屋二楼的藏书间有一台电脑,平时孙衍吾会在这里上网查阅一些图书,不会打字,他就用手写输入。书屋如今还装了WiFi,下一步孙衍吾准备将书屋朝互联网方向发展,比如购买网络图书设备、无线共享图书等等。

  “上网早就普及了,我当然也不能落后,实在不行,我还有儿子。”孙衍吾的儿子名叫孙春源,几年前大专毕业后,一直在家帮父亲打理书屋,他曾想出去外面打工,但父亲更希望他能待在家,继承“家业”。

  很多人说他傻,那么辛苦,家人还跟着受累。可孙衍吾说:“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辛苦算什么,这是我一辈子追求的事业,我乐在其中。”

责任编辑:郭祖莹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