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家书呼唤良好家风

  据媒体报道,5月至12月,全省中小学将开展“家信——为传统文化接力”青少年书信文化活动,让孩子们拿起笔,为父母亲人写一封家信。活动期间,全省中小学校将组织本校学生以家风、家教、家训为题,给家人写家书、寄家书。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变得疏于动笔,难得写上一封家书了。诚然,现代通讯工具有着手写书信所无法企及的便捷优势,然而,家书却有着它不可比拟的功能。它是思考的结晶、感情的记录,是一种精神财富。傅雷先生充满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家书》,梁启超先生饱含家国情怀的家书,莫不如此。对于远在异乡的人来说,书信是与父母亲友交流思想、增进感情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种永恒的纪念。家信丈量了家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也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海子曾写道“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感受文字的力量,获得有质量的沟通,正是书信在当下最大的意义。在学生中开展家信文化活动,正是为了再次发现家书的文化价值、伦理价值和教育价值,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家风总和形成民风,民风传承就形成了社会风气,构成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状态。家风好则民风正,民风正则社会兴。家风是个人道德养成的源头,家风纯,也有利于作风正、党风清。良好的家风,是无声的教化,无字的典籍,在儿孙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在世代传承下与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异曲同工。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来都讲德法相依、德治礼序,家规族规、乡规民约传承着中华文化的DNA。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话语,并非死寂、刻板的教条,而是浸润了历史文化风骨和民族生命记忆的精神力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家庭是社会最基本单位,也是社会治理中最小的政治单元,因此治国须从治家开始。当“治家”成为个人德行与社会治理间最重要的桥梁纽带,“家规”的教化意义由此得到升华。

  良好的家风,其实正是支撑社会良好风气的支点,更是涵养每个公民道德良知的重要方式。家风家教是社会道德传承的重要载体,可以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只要时时感受到最美家风,必然会让这种优秀的精神基因传承下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能变得具体而鲜活。公民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最美家风的持续熏陶和发酵,真正产生入脑入心的效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最美家风绽放出最美的容颜,让每个公民感受到传统和道德的力量,从而促进每个家庭的和谐以及社会的文明进步。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精品文摘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