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滴滴打车还潜伏有多少“问题司机”?

  4月30日早上约10点半,海口4名高中女生在使用“滴滴出行”软件乘坐快车时,该名快车司机竟然在驾驶时自慰。记者今日从“滴滴出行”公司方面了解到,“滴滴出行”已对该名司机做出永久封禁的处理,并已有工作人员联系乘客,向她们道歉。>>>点击查看相关新闻

  虽然“滴滴出行”公司对涉事司机作出了永久封禁的处理,且向4名高中女生道歉,但是,“滴滴出行”公司的责任担当显然不该到此为止。试想一下,假如涉事司机不是色狼,而是吸毒人员、逃犯等,后果让人不堪设想。

  并非笔者杞人忧天,五一期间就有深圳24岁女教师搭滴滴顺风车遭司机劫杀,经查车牌为假冒;而深圳警方此前曾在媒体上提供数据,称该市3000多名专车司机有吸毒或重大刑事犯罪“前科”……

  专车司机队伍为何会潜伏“色狼司机”?究竟还潜伏着多少“问题司机”?他们是如何通过审查进入专车司机队伍的?网络约车平台的身份审查制度、内部监管机制、联防布控等是如何运行的?相信这是每一个使用过网络约车的人都会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也是眼下“滴滴出行”公司急需回应的问题。不仅要回应,还需将其公布出来,晒在阳光下,接受各方监督,打消社会疑虑。

  作为当事者的“滴滴出行”公司,更应该深深反思自身的系统漏洞,为何会有“色狼”司机潜伏在内?除了“色狼”司机还有哪些“问题司机”正在潜伏中?更应该先谋后动,严格把控,强化自身的准入与退出机制,积极主动加强风险和安全防范,把可能存在的危害乘客安全的风险规避至最小程度,为乘客们撑起一把保护伞,也为自身发展设置保障。而不是仅满足于对个案的处理,满足于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只顾眼前的四处灭火,当心有朝一日后院起火。(寇振宁)

  相关评论>>>不能任由网络约车新业态“野蛮”成长

  所幸,事件止步于司机自慰骚扰,没有演化成更大的悲剧。但是,这起事件再次提醒了我们对网络约车监管的思考。

  作为“互联网+”的产物、新业态、新产业,网络约车刚一面世立即受到全民热捧,俨然成了大众“宠儿”,成了人们心目中取代出租车行业的新产品。遗憾的是,伴随着网络约车新业态发展的,是抢劫、杀人等犯罪事件频发。有媒体报道,深圳市3000多名专车司机有吸毒或者重大刑事犯罪前科。就在五一期间,深圳一名24岁的小学教师乘坐网络约车到沙井,被司机带至偏僻处抢劫杀害,而网约车车牌被查为假冒。有关网络约车司机身份审查是否到位、准入机制是否过于宽松、布控系统如何能够有效运行、公共安全如何保障等再次成为热点议题。

  网络约车遭遇的问题,也是近年来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的缩影。必须肯定,新业态、新产业给我们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给我们的改革带来了新鲜血液,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面对新业态、新产业的急速发展,相关管理条例的相对滞后,对我们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挑战。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具体管理条例、法律法规等的缺位而疏于监管,任由其像脱缰野马一样“野蛮”生长。目前网络约车市场处于生长期间,问题会层出不穷,如何使其在规范中成长,考验着行政管理的远见与智慧。

  海口4名高中女生遭遇司机自慰骚扰是网络约车发展过程中的个案,但若不从根本上加强监管,有效归入法律监管之下,或许,个案就会演变成常态,受害的将不仅是每一个无辜乘客,更是新业态、新产业的远景。

  就此而言,我们期望,相关部门能够对新业态、新产业加强监管。就网络约车而言,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海南不妨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探索,从根本上加强对网络约车的准入与退出把关,强化对网络约车违法的追责力度,从而让网络约车这一新业态、新产业真正起到推动国际旅游岛发展的作用。(肖时平)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