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西瓜为何如此脆弱?探秘文昌铺前西瓜滞销背后

  小村瓜事

  ——不止于文昌林梧村西瓜滞销的反思

点击查看南海网更多视频

  文昌市铺前镇林梧村滞销的西瓜。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陈成摄

  -海南日报记者况昌勋

  核心提示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时,文昌市铺前镇林梧村村民韩喜畴就跑到50多亩的西瓜地里,经过近半年的生长,西瓜已经出落得圆滚滚,一派丰收气象。看过瓜地,他踱步到村头的一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盖的瓦房前,这是村里的一个小卖部。太阳由弱转强,越来越多的村民往小卖部聚集,七嘴八舌,说话声显得嘈杂而焦虑。他们在等人,而等的人迟迟不见踪影。

  他们等的人,是西瓜收购商!每年5月,铺前镇西瓜上市,收购商们被中介领来上门收购。但是,今年5月12日以后,进村的收购商越来越少,一度连续数日都不见一个收购商。

  韩喜畴意识到:西瓜滞销了!

  有村民提议,求助媒体。5月21日,铺前西瓜滞销被媒体报道。随后,政府帮助农户对接运销商,出台补贴措施;媒体和社会各界发起了“爱心西瓜”活动。到6月4日,铺前滞销的近3万吨西瓜,终于销售完,虽然为农民挽回了部分损失,但是大多数农民依然亏损。

  恢复平静之后,瓜农和专家们也不禁反思,海南西瓜产业为何不“甜”了?面对不实信息、面对内地西瓜,海南西瓜产业为何如此脆弱?

  反思不止于西瓜。今年冬瓜、毛豆、辣椒、木瓜等农产品也出现了局部的价跌滞销现象,近年来海南农产品滞销似乎有呈“常态化”发展的趋势。滞销的“理由”不仅年年相似、各个品种之间也大体相同。透过林梧村的西瓜,我们希望能够揭开海南农产品价跌滞销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未来发展之路。

  等不来收购商!收购商都去哪了?

  产销模式发生了转变,海南种植与销售脱节的产销模式渐渐显得“力不从心”

  文昌铺前镇林梧村坐落在海南岛的东北角上,从地图上看,村庄离海口并不远,仅隔一道海湾。但实际上,驱车前往铺前镇林梧村并不容易,从海文高速三江互通下高速后,需要走上很长一段蜿蜒的乡村道路。如果不是有人带路,外地人很难准确找到。

  “不用担心岛外的收购商找不到林梧村。”韩喜畴说,西瓜上市时,陵水、万宁和文昌的中介和代办,会把一个个外来收购商领到村里来。

  韩喜畴和他的同乡们,一直信赖中介们能够承担这一连接沟通的重要任务。韩喜畴种植了20年的西瓜,几乎没有和收购商有过直接的联系。另一位村民史克善,从2002年开始种植西瓜,逐渐发展到了近600亩,也很少和收购商直接联系。每年西瓜成熟时,村民们就等着中介领收购商上门。

  今年5月,村民们并没有等来足够的收购商,收购价也迅速从1元/斤跌至0.2元/斤。每天聚集在小卖部前等待收购商的瓜农们,显得焦躁不安。他们不禁疑问:“收购商都去哪里了?”

  来自湖北的收购商周新成,每年元旦南下海南,从最先上市的海南省南部市县收购,逐渐向北转移。

  今年5月,林梧村西瓜上市,此时的周新成已经离开了海南。“海南西瓜一般5月就收尾了,此时山东、广西等地西瓜开始上市。”周新成没有想到,由于受去年寒潮影响,文昌市西瓜放苗时间延后半个月,今年上市时间偏晚半个月。

  “内地设施农业发展较快,压缩了海南西瓜最佳销售期。”周新成说,随着时代的变化,农业信息越发重要,海南农业传统销售模式,种植户与收购商之间没有直接交流,而西瓜滞销又与中介并无直接利益关联,导致产销信息难以有效顺畅对接。

  史克善坦言,每年种植多少西瓜,大体是根据自己能够投入的经济实力,和上一季的价格来确定,至于市场需求、海南种植的总面积,自己心里都没底。

  “政府应该做好信息服务,每个地区种植面积、品种、产量、上市时间,甚至种植大户的联系方式等,一一对外公布,就能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滞销。”周新成认为。

  收购商的群体,也在发生着变化。海南大学经管学院柯佑鹏,从事海南农业市场研究近30年,他观察到,近年来收购商群体已经从原先的个体户向企业转变。

  产销模式发生了转变。不少塑造品牌的农产品经销企业或直接介入种植,或与农户合作建立基地,要求农民按照自己的标准生产农产品。市场被分流,海南种植与销售脱节的生产运销模式渐渐显得“力不从心”。很可能,收购商将会越来越难等。

  20年来,海南西瓜价格不升反降

  “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我国内地设施农业的使用,其他地处热带国家的水果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海南反季节瓜果菜的优势逐渐下降

  躺在田头的西瓜,被烈日烤着,史克善害怕西瓜被烤坏,用薄布和藤叶将西瓜一个个盖住。但是,时间总是会让西瓜成熟,渐而熟透、腐烂。这位黝黑的农民,已经为600亩西瓜投入了近400万元。自从西瓜成熟,他每天都是急得团团转。

  5月20日,文昌铺前镇林梧村西瓜滞销的消息,在媒体的报道下,被外界所知,受到了政府的关注。

  政府的介入,越来越多的信息开始逐渐流入林梧村的小卖部前。一场“爱心西瓜”运动在海口、三亚等城市开展起来。“爱心”缓解了部分西瓜的销售压力,让瓜农们看到了曙光。

  “爱心西瓜”活动持续了近半个月。6月4日,史克善家的西瓜终于全部销完,虽然还是亏了上百万元,但是挽回了一些本钱。

  “行动值得肯定,但‘爱心’无法从长远解决农产品价跌滞销问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信息所专家徐小俊说,海南农产品价跌滞销的现象越发频繁。整理媒体的报道可以发现,近年来,海南瓜果菜滞销从未中断:2013年是辣椒、冬瓜、荔枝,2014年是青桔、冬瓜,2015年是圣女果、玉米、青瓜,今年不仅是西瓜,冬瓜、毛豆等也出现了局部滞销……

  当卖完最后一车西瓜时,史克善终于能够回顾自己的种植史。庄稼汉不善于计算,西瓜的行情每年、甚至每个时间段都不一样,但是他感觉到,“西瓜一年比一年难种了”。“20年来,西瓜价格不升反降,以前还时常能卖到2元/斤到3元/斤,如今能够卖到1.5元/斤就已经不错了。”史克善说,但是种植成本却逐年增加,劳动力、地租,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价格和使用量都在增加。

  这位从未出过海南岛的农民,不知道岛外的“天地”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直接影响到海南的农业,影响到他的西瓜收入。

  “‘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党选民,这位著名的西瓜专家说,早前海南瓜果菜凭借反季节,只要种出来了就有人要,如今,随着内地设施农业的使用,瓜果菜品种的丰富,海南瓜果菜的优势逐渐下降。

  在中国,地处热带的海南独一无二;然而放眼全球,热带资源广袤而丰富。5月,广东千里山农业公司董事长康顺福赴柬埔寨、越南、老挝考察,他给记者发来了长长的短信,透露出对海南水果产业的担忧,在这些与海南气候条件相似的国家,热带水果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并出口到中国。

  “东南亚的一些水果与海南正好同期上市,并且价格比海南低。”康顺福说,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从泰国、老挝到中国境内的运输时间比海南到内地更快。

  徐小俊说,面对诸多的压力,海南农业如果依然行走在老路上,农产品滞销必将成为“常态”。

  “撞期”,海南西瓜一直未跨过的坎

  因少有独特品种,品质也没有优势,所以只要内地西瓜上市,海南西瓜很难竞争得过

  带着“爱心”,西瓜离开林梧村,走进了海口市区。5月30日下午4时,晴朗了大半天的海口,突降暴雨。家住龙昆南路附近的李颖,开车到临时“爱心西瓜”摊位,买了2个西瓜,每个10元。抱着两个大西瓜回家,李颖顿时犯愁了。“一家3口,一个瓜就14斤,切一个可以让全家人吃上几天。”李颖说。李颖的疑惑,指出了海南西瓜的一大症结。

  海南西瓜种植面积25多万亩,其中农友新一号(无籽西瓜)种植面积占70%,黑美人西瓜占15%-20%左右。“在铺前镇海边沙滩种植了1.25万亩的西瓜,无籽西瓜占了9000亩,黑美人、翠灵品种有3500亩。”史克善说,无籽西瓜在海南已经种植了20多年,它的特点是产量高、体量大,每个瓜至少在12斤以上,亩产高达9000斤到1万斤。

  体量大,曾经作为无籽西瓜的优势,如今已成为劣势。党选民说,中国家庭逐渐由“大家庭”向“小家庭”转变,三口之家成为主流,西瓜体量过大已经不适应现代家庭。

  其实,在林梧村西瓜滞销的同时,陵水“美月”西瓜却一直处于高价。“美月”小巧玲珑,单果只有2.5斤-3斤,但是口感极佳,糖含量达到12%-14%(普通西瓜为10%-11%),肉质细腻爽口、皮薄,仅0.3厘米。

  “美月”西瓜是党选民花费了10年时间研发出来的,他从全世界收集了600多西瓜品种,通过杂交选育出海南适宜种植的优势品种。党选民认为,根据中国家庭的变化,中型西瓜(8斤到10斤)和小型西瓜(2斤到4斤)将是发展方向。

  广东水果经销商阿东,每年都在全国各地收购西瓜,据他观察,无籽西瓜是大众品种,内地省份均有种植,没有特色。“海南昼夜温差不大,总体来说,西瓜的品质并不如内地,所以只要内地西瓜上市,海南肯定没有竞争力。”阿东说:“海南每年农产品滞销,都将‘责任’推给了琼州海峡,可是更应该反思的是,为啥海南西瓜就过不了这道坎?海南西瓜与内地西瓜撞期,应该更准确的表述是同一品种的西瓜撞期。如果海南有独特的品种,得到了市场认可,即使和内地撞期,也不愁销路。”

  培育出适宜海南生长的优势西瓜品种并不容易。党选民从2003年开始研究西瓜新品种,经过十多年才成功培育了“美月”和“琼丽”两个新品种,至今也只有“美月”投入市场。

  党选民建议,海南应该成立西瓜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汇聚业内各位专家、企业和种植户,共同攻克技术难关。“不过,没有万能的品种,再好的品种也会有它的缺陷,好品种,需要好的栽培技术、运输技术和市场品牌推广,才能发挥效益。”党选民说。

  市场不是等来的,而是闯出来的

  海南农产品需要牢固的产销体系支撑的品牌。像泥土一样,如果是松散的,水一冲就垮了,如果把它压实,就能成为挡水的大坝

  早在5月初,韩喜畴就预感到了不详,在微信朋友圈内,“2万吨毒西瓜流入全国各地”的不实信息刷了屏。不实信息的危害,韩喜畴已经“领教”过,海南西瓜、香蕉均曾因不实信息,而遭受巨大损失。韩喜畴说,每逢不实信息,就会价跌滞销,最后为不实信息买单的都是农民。

  在痛恨谴责不实信息制造者、传播者的同时,韩喜畴和他的同乡们也在反思,为何海南西瓜,面对不实信息总是不堪一击?

  专家们回答了村民:“海南西瓜有产品,没品牌。”

  什么是品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只知道,品牌就是能卖出高价。

  党选民讲了一个故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在1984年培育出了“8424”西瓜,属于中型果,品质好,但是产量低,一度差点被丢弃。直到十多年后浙江温岭农民拿来种植,并打开了市场,卖出了高价格,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麒麟瓜”。5年前,浙江温岭农民在海口琼山租地种麒麟瓜,当地农民觉得自己也能种,最后确实也种得不错,但是销不出去。

  “品牌、市场不是等来的,而是闯出来的。”党选民说,坐等他人将市场做成熟,自己再跟风种植,海南西瓜不会有特色,更难做出品牌。

  农产品品牌,并非仅仅是政府培育出的地区品牌,而需要更为牢固的产销体系支撑的品牌。“像泥土一样,如果是松散的,水一冲就垮了,如果把它压实,就能成为挡水的大坝。”

  “农民自己闯市场难度较大,需要建立产业联盟。”柯佑鹏认为,需要从种植源头到销售终端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打造品牌,并实现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合理利润。

  在源头上,农民需要生产符合高端市场需求的产品。“要做到两个可持续,一是产品供应可持续,实现周年供应;二是做到品质可持续,西瓜风味不能有波动和下降。”党选民说,海南夏季不能种植西瓜,产品周年供应,可以学习浙江温岭人,走出海南到全国各地种植。

  而品质的可持续,则需要优化种植。“产量是越来越高的,但是品质却在下降。”一些瓜农承认,由于价格波动大,农民不得不追求产量,化学投入品使用过多,降低了西瓜的品质,要想西瓜品质好,就是要多施有机肥。

  “品牌需要诚信来维持。”徐小俊认为,农业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诚信,种植户与经销商之间缺乏诚信,单方面撕毁订单的事件经常发生,产品供应者和消费者之间也缺乏信任度。“需要建立诚信体系,培育种植户与经销商的契约精神。同时,做好产品质量把控和售后服务,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韩喜畴开始对品牌有了新的认识,不实信息能被刷屏,意味着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的关注,如果用好西瓜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就不用担心“流言蜚语”了。(本报海口6月6日讯)

责任编辑:郭祖莹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