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动态
字号:

百家网媒甘肃行首站聚焦百年铁桥 拜谒黄河母亲雕塑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16-06-19 12:08:00

  脱贫决胜看陇原-2016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甘肃行

  南海网兰州6月19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陈声浩)19日上午9时许,由甘肃省委网信办主办,中国甘肃网承办的“脱贫决胜看陇原”暨2016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甘肃行大型采访活动首站走进兰州,来自全国各地百家网络媒体采访团对黄河风情线上兰州的名片百年中山铁桥、黄河母亲雕像两处标志性地段进行采风。

  

  中山铁桥

  媒体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上午9时许,兰州阳光明媚,晴空万里,采访团一行齐聚兰州市南滨河路中山铁桥旁,观瞻了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的风采。桥前矗立着中山铁桥百年纪念碑,是一块重达50多吨,约3.7米高、1米宽、4.8米长的青海黄河石。纪念碑正面刻有“中山铁桥百年纪念碑”9个大字,背后刻上了马建勋创作的《铁桥百年赋》。

  

  采访团成员签名留念

  采访团成员在“百年铁桥——中山桥”前签名合影,大家对黄河风情线的景观啧啧称赞。中国日报网编辑胡哲说:“到了黄河风情线,就发现兰州也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靠山而建的建筑和黄河在一起构成了非常美的景观。用时我们看到很多人文特色,看到市民非常惬意,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组合。

  

  采访团成员在黄河风情线拍照

  采访团记者不停拍照留念。云南网新闻中心总监说:“黄河边的风景很美,让我真实感受到了母亲河的魅力,甘肃真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

  媒体团当中有不少记者是南方人,来到黄河风情线,大家觉得格外畅爽,舒适。金羊网编辑杨璇说:“从中川机场出来的景观很硬朗,豪迈;到了黄河边又是另一番景致,这里很秀美,很让人享受,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采访团行走黄河风情线

  “聚焦中山铁桥,聚焦中山铁桥纪念碑,聚焦游人,聚焦滚滚黄河”,一时,照相机、手机的拍照声,此起彼伏。好多游人都围观了过来,一时,采访团成了黄河风情线上的又一道风景。瞬时桥上人头攒动,真可谓门庭若市。而采访团成员并未受到人群影响,耐心地听着解说员对中山铁桥今世前生的相关介绍,一边用笔速记,恐怕将中山铁桥的故事遗忘。百年铁桥记录历史承载精神“中山铁桥建成以来,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沧桑,但今天仍巍然屹立在黄河之上,继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中山铁桥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弘扬兰州精神的鲜活教材,成为兰州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城市名片,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和最具知名度的标志性建筑!”解说员的声音在滔滔黄河上萦绕。

  百年铁桥记录历史承载精神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它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桥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当时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桥长233.5米,车行道宽6米,两旁人行道各宽1米,桥身4墩5孔。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四墩处,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由当时的甘肃省主席刘郁芬手书 “中山桥”匾额,被悬挂于铁桥南面的牌厦上,“第一桥”从此改名中山桥,沿用至今。

  而在1954年,在原平行弦杆桁架体系上端增设了拱式桁架,杆件截面形式基本与原桥相同。1989年兰州市中山桥被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200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2006年6月10日,该桥被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兰州市政府决定将兰州黄河铁桥改为步行桥,2011年经过大修后再次允许小型客车通行,2013年4月1日,兰州市政府表示,由于桥面行人流量大,而路幅较窄,车辆通行有交通安全隐患。为保障行人、游客通行安全,有效保护国家重点文物,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兰州市公安局决定,从3月30日起,中山桥禁止各类机动车辆(含摩托车)通行。从此,结束了它近百年的通车历史。

  中山桥自建成至今,已度百余春秋。百年以来,中间经历过许多次大小灾难,战争、洪水、被轮船撞到,以及两次大规模战争洗礼都没让它垮掉,这得益于各届政府花费人力物力,对它的几次大修和加固。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山桥身经百战,依然如一名坚强战士,用自己钢铁的脊梁,担负起通达黄河两岸的重任。

  对兰州和兰州人来说,中山桥意义非凡。对兰州而言,它是纽带,将阻隔这座城市长达千年的黄河天堑变为通途,连接了南北两岸;它是钥匙,开启了通向新疆、青海、宁夏、内蒙的商道,使兰州的特产得以走向全国各地,将各地丰富的物产带到了这片土地上;它是功臣,帮助中国人民度过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走向解放。而对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兰州人而言,中山桥更像是一位亲人,一位长者,在黄河之滨,对后辈儿孙和外来访客讲述着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他以雄健的身姿横亘在黄河之上,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与每一个兰州人一道,勇敢地迎接挑战,走向未来……

  美景很快由张张照片代替,在微信朋友圈内刷屏转发,大家对中山桥历时百年、建造奇特,其所具有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文物价值、交通价值等特点进行了点评,同时对中山桥历久弥新给予点赞。随后,百家网媒记者在中山桥前合影留念。

  

  羊皮筏子

  名片黄河母亲像讲述甘肃悠久文化

  结束了铁桥行后,采访团一行人伴着兰州蓝,继续沿着黄河风情线一路向西,约10分钟车程,来到黄河母亲像前。“黄河母亲像作为金城兰州的一张名片,既是风情线上的一处亮点,又反映着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行程中,兰州市一负责人向网媒记者们介绍到,这尊雕塑由甘肃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以花岗岩创作而成,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构图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是黄河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

  “创作人的灵感主要与黄河水色和中国人肤色有关,选用花岗岩是因为它能更好的表现出黄河的颜色,表现出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的肤色,同时花岗岩粗糙的质感似乎也在诉说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经历的沧桑与巨变”,关于取材花岗岩,该名负责人作了进一步介绍。网媒记者们上前观看拍照留念时,雕像中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

  “真是太美了!”网媒记者们看后不时发出赞叹。现场一工作人员告知网媒记者,雕塑的下基座上还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这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创作人精湛技艺令网媒记者们赞不绝口,给一行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此停留片刻,全国各地百家网络媒体采访团依依不舍地告别黄河母亲雕塑,马不停蹄地向兰州新区进发……

 
责任编辑:陈虹羽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