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荒废安全堪忧 海南留守儿童面临多重考验[图]

  他们正值年少,父母却在远方,残缺的亲情下他们面对着生活、学习、安全的种种考验

  留守家乡,谁伴我成长?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

  -海南日报记者刘操

  新闻点击

  从5月开展至今的全省范围内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已近尾声,我省将首次全面、清晰地掌握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规模、分布区域、结构状况,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组成、生活照料、教育就学等基本信息。

  此次排查不仅包括了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孩子,父母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孩子也在统计之列。

  核心提示

  在背靠大海的临高县东英镇美夏小学里,两层简易的教学楼,一小块破败的操场,承载了镇上200多名儿童的学习愿望。这里超过半数的孩子是家境贫寒的渔家子弟,父母常年出海打工,他们成为农村留守儿童。

  刚刚和父母分离时,孩子们还带着“爸爸妈妈去哪儿了”的困惑。但迟迟盼不到父母的归来,甚至等不来一个电话,他们在不能照料自己的年纪缺少父母陪伴,这让很多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发生了变化,“性格内向”、“学业荒废”、“打架斗殴”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近年来,我省一批批农民进城务工,但他们的孩子很多留在了故乡,孤独成长。记者历时2个月,前往我省临高、屯昌、儋州、三亚等地农村调查发现,这里的留守儿童在心灵关爱、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缺失严重,亟待引起关注。

  沉默内向的留守童年

  6月3日晌午,火辣辣的太阳灼烤着美夏小学的校园。午休铃声响起,4年级1班的11岁女孩小雪(化名)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兴高采烈地跑出教室。瘦弱的她背上书包,赤着脚一声不吭地慢慢踱步下楼,朝紧邻学校的家走去。

  街边一间旧水泥房就是小雪的家。“门是关着的,家里没人。”在门口,小雪说着,失望地打开门锁,走进空荡荡的家。

  旧房内,仅一张餐桌、一张床和一把长椅,没有一件家用电器。已是午饭时间,小雪不自觉地望向炉灶旁的桌子,那里放着一小锅稀饭和一盘清炒空心菜。“要等奶奶和弟弟回来才能吃。”

  从小雪记事起,爸爸、妈妈就长年外出潭门、清澜等地出海捕鱼作业,从出生起,小雪和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就跟爷爷奶奶生活。这一天,奶奶做完菜外出走亲戚,读小学二年级的弟弟放学后不知去哪里玩了,小雪只能焦虑地望着门外。

  “以前我喜欢过年,过年爸爸妈妈就能回来,还给我带礼物,可现在我也不喜欢过年,过完年,他们就走了。”小雪说,前两年,自己经常会盼着爸妈回来,但等了好几次,都没在自己最想见他们的时候等到。

  终于盼回了奶奶,玩耍够了的弟弟也跑了回来。弟弟不按时回家,小雪板着小脸看着他,弟弟一脸茫然,一言不发。

  “吃吧!”奶奶敦促着姐弟吃饭,小雪的胃口不好,吃了几口就说“吃饱了”。

  “想妈妈了也没用,家里没有电话,也不知道妈妈的号码。”小雪说,有些夜晚,她会梦见妈妈为她温柔地掖掖被角,每次梦醒来,自己都难受得不得了。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有老人管,能吃饱不就行了嘛,外出打工赚钱回来才行!”在美夏小学校长王仕睿的统计中,学校里像小雪一样的留守儿童超过了半数。

  “很多孩子和小雪的性格差不多,自卑感很重,内心封闭,特别怕生,不敢说话。”王仕睿发现,孩子们很少敞开心扉,即使有心里话也很少跟老师说。

  大学刚刚毕业的孙瑶丽是海口一个公益社团的社工,今年初,她进驻美夏小学,为留守儿童们提供帮助。“孩子们非常腼腆,不愿意跟人接触。”孙瑶丽回忆说,刚来时,想拿出相机给孩子们拍照,结果孩子们看到相机“全都吓坏了”,纷纷躲到角落里去了。

  一次,小学四年级的留守男孩小乐偷偷给孙瑶丽送了一封信,信中说:“姐姐,我有一件事需要你帮忙,您可以帮我向大家问好,但不要说出我的名字”。

  无人照料,自己做饭的农村留守儿童。

  耽搁学业的游戏童年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孩子们的课余生活那么单调。”整整2个多月的时间,孙瑶丽观察了美夏小学里的每一个留守儿童,她发现,这些孩子普遍学习差、课外不做作业;打架、捣乱成了孩子们课堂外的“乐趣”。

  孩子们经常会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举动,6月1日儿童节当天,两个六年级的孩子利用午休时间撬开了学校电脑室的门,没有拿走任何东西,只是将室内路由器、网线全部切掉。全校的网络中断,王仕睿很快调查出,是两个留守孩子小宇和小瑞所为。“他们搞破坏的目的可能就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们批评了他们,他们也觉得无所谓。”

  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孩子们如无拘无束的小羊,家中年事已高的老人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其他亲属往往会遭遇“说重了不合适,说轻了没效果”的尴尬。

  美夏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小盛也是留守儿童,他的爸爸出海作业每年回家不超过两次,妈妈在潭门海边帮人补网,每两个月才回村里住上几天。

  平日里,小盛和2个弟弟长期在奶奶身边生活,但67岁的奶奶体弱多病,又没上过学,除了做饭,跟孩子几乎没有沟通。

  白天在学校上课还好,可一到下课、放学,小盛就会有一些烦躁。在和同学们一起玩丢沙包时,丢着丢着,小盛会突然从地上捡起石子和沙子丢向伙伴们,一场游戏经常会演变成一次“殴斗”,小盛是孩子王,很少有人打得过他。

  不仅如此,小盛将班里的同学们分成男生一派、女生一派,两派每天互相攻击、打闹。“这里的留守儿童打架蛮厉害的,几乎每天都有孩子被打哭。”孙瑶丽说。

  马上升入二年级了,可小盛几乎不会写字。他擅长的是丢沙包、打牌,中午也不睡觉,跑到林子里摘野果,然后拿到课堂上,和同班的小孩子比较谁摘的野果子甜。

  在三亚四面环海的西岛上,留守儿童到了上初中的时候,会选择到三亚市里的初中寄宿。长期帮助留守儿童的琼州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们表示,这些孩子明显学习主动性差,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很多孩子学习非常用功,但因为基础弱,学习起来较为吃力。”

  “留守儿童就像一棵棵野草,家长没有精心地为他们修剪、施肥,任其自由成长。而学校里的教育毕竟有限。”王仕睿说,他们普遍畏惧老师,学习中遇到不懂的,不敢也不愿问老师。同时,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素质普遍低,孩子们回家也没有人辅导作业。

  安全堪忧的危险童年

  7月份,暑假来临,也到了王仕睿最担心的时间,在过去将近3年的时间里,作为“留守儿童学校”的校长,每一名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都牵动着他的心。

  “大海就在孩子们的住所和学校的旁边,夏天热,他们会结伴去那里游泳。”王仕睿几乎每天都教育学生说:“别去海里游泳,那里危险!”放了学,他也会不由自主地跑到海边望风,看到有孩子的身影,立即叫上岸。

  暑假到了,一些孩子会骑上家里的电动车,载上几个伙伴到处“开快车”。“电动车很多是大功率的,路上交通事故那么多,孩子们还小,不知道危险。”

  学校也曾尝试着给孩子们组织一些文体活动,由老师或者社工带着他们就在学校里活动,做游戏、讲故事。“但学校人员、经费都有限,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很难维持下去。”

  在屯昌县西昌镇更丰村,因为最近几年橡胶价格低,很多村民选择外出做建筑工,30多个孩子留守在家。

  “我们这里有寄宿制的学校,学生平日里在学校,周末就回到家里。”更丰村村支书王世任说,孩子们回家只有一个事情“管爷爷奶奶要钱花”,而要来的钱孩子们不是买书买文具,而是直接进了餐厅、包厢、进了网吧、KTV。“他们的父母只知道给家里寄钱,不知道这些老人根本管不住孩子们,孩子们拿了钱乱花,怎么可能会学习好?”

  除了吃饭穿衣,留守儿童还需要更多的关爱。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陈元才摄

  无人玩耍的孤寂童年

  儋州白马井镇花梨村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赚钱了,一些身体健康的老人照看孙子还能勉强应付,但对那些患有疾病的老人,照顾他们留守的孙辈就显得非常吃力。

  61岁的村民李小二患有冠心病,他的妻子62岁的符彩妹患有子宫癌,他们有3个儿子,6个孙子,除了一个儿媳在家照顾小孩。其余两个儿子带着妻子在珠海打工,有4个孩子的监护责任落到了老两口身上。

  “给孩子们洗衣、做饭已经10多年了。”每次给四个孩子洗衣服,符彩妹都要干上大半天,做饭时也要想尽办法做多几个菜,为孩子增加营养。“真的生怕有一天会干不动了,到时候孩子该怎么办啊?”

  儋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曾智说,像李小二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在生活、教育引导上完全跟不上,有时还会出现无人监管的状况。

  还有一些孩子的境况更糟糕。屯昌新兴镇科甲岭村的初二年级学生小恒今年15岁了,小小的他留着长长的头发,面容严肃眼神警惕。

  父亲因抢劫入狱服刑后,母亲改嫁,很久才回来探望他一次。大多数时候,他就一个人留在父母曾经住过的那间房子里。奶奶叫他出来吃饭,他就出来。但堂兄弟叫他出去玩,他不去。奶奶68岁了,每星期给小恒六七十元的学校饭堂伙食费外,很难有精力照顾他。

  一次,当地妇联部门举办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让小恒说出自己的心愿。他提出“想要一张崭新的写字桌”,妇联部门满足了小恒的心愿。

  但是,课桌搬进了小恒那间昏暗的卧室后,他并没有使用写字桌做功课读书。记者来到他家时,课桌和上面摆放的书落满了灰尘,一如他孤寂的心灵。

  重拾快乐童年

  将建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

  我省相关政府部门对多方协作的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机制开始了探索。

  在屯昌枫木镇罗案村,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早已开展。每隔一段时间,村支书王德宣都会照例来到枫木中心小学看望11岁的陈小贝,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然后给孩子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报平安。

  罗案村是镇里外出打工人员比例最大的行政村,像陈小贝一样的留守儿童有19名。在王德宣的组织下,村干部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帮扶,村干部做“代理”爸妈。罗案村有5名村干部,每个人都是3-4个孩子的“代理爸妈”。村干部平时不论多忙,回村后第一件事就是看望这些留守的孩子。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结束后,我省还将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并健全信息报送机制。“村(居)民委员会还要经常与外出务工人员交流留守儿童家庭监护情况,督促外出务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养育义务,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加强与父母的联系。”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关爱留守儿童

  如何让父母回到孩子身边也是关键。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动员、劝说家长们履行监护的同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乡村经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如果能在家门口就业,他们会愿意回来照顾孩子的。”

  以趣味性的文化活动调动学生自主性也应引起重视。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希望,一方面要利用农村社区服务站、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现有资源,通过社工服务、自愿服务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娱乐、学习、心理干预等关爱服务。

  另一方面,要增加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设施,让“儿童之家”“爱心家园”覆盖全省所有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社区。同时,加大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力度,让孩子们即使不能够在父母身边,也能享受到集体生活。

  “通过家庭、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参与调研的省民政厅副厅长倪陈兴说。

  (本报海口7月18日讯)

责任编辑:郭祖莹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