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旅游、渔家乐迅速发展 一批渔民实现转产转业

  西沙旅游、渔家乐、海水珍珠养殖等产业迅速发展,一批渔民实现转产转业——

  大海淘金正当时

  游客在前往西沙的"椰香公主号"邮轮甲板上欣赏美丽的日落海景。本报记者宋国强摄

  游客在银屿岛游玩拍照。本报记者武威摄

  海南日报记者 刘操

  每当满载着游客的“北部湾号”邮轮停靠在三沙永乐群岛海域,岛礁上的渔民就像过节一样喜庆地忙碌起来。约两百名游客换乘冲锋舟前往鸭公岛、银屿岛,远远地就会看到渔民们摆起的“小摊”,鱼干、海产品以及有关三沙的图册、书籍、纪念品常会被“一扫而空”,而在海边的渔家乐中享受西沙美食更是游客们的首选。

  三沙设市4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积极发展三沙特色产业。目前,在三沙注册的企业经营范围已涵盖农业、金融、旅游、航空、油气、渔业、通信、运输和文化等产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三沙岛礁居民加入到了向大海“淘金”的浪潮中,很多渔民在实现转产转业的同时,收入显著增加。

  旅游渐红火| 荒芜沙洲变渔家乐

  随着西沙旅游航线的开放,一个个曾经荒芜的小沙洲向富裕、充满生机的小渔村迈进。

  自2013年4月正式开放西沙旅游,永乐群岛的旅游线路受到游客们的关注,目前接待旅客人数已接近2万人。昔日沉寂的永乐群岛不再冷清,渔民的生活也借旅游富足起来。接待游客最多的鸭公岛、全福岛、银屿,去年底办起了5家渔家乐,渔民们为游客加工亲手捕捞的龙虾、石斑、红口螺……转产转业之路越走越宽,昔日寸草不生的荒岛,已成为游客体验渔家风情的重要一站。

  三沙市政府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西沙邮轮旅游自2013年4月28日正式开通以来,逐步稳定发展,邮轮的执行航次、游客的接待量以及单个航次的游客接待人数都呈逐年提高的发展状态,截至2016年7月22日,西沙邮轮旅游共执行了114个航次,接待游客1.93万人次。

  银屿是西沙邮轮旅游目的地之一,随着邮轮旅游的开通,交通的便利带动了岛礁服务业的发展。“每次有船到,渔家乐生意都非常火爆。”银屿社区居委会主任李遴君说。

  “过去很难卖出好价钱的渔货,因为有了游客的到来,经常是供不应求。”李遴君说,邮轮和游客的到来,给渔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每当游客到来时,渔民会在门前的长桌上摆满渔货和各种工艺品,每户居民每月收入平均比过去增加5000元到8000元不等。

  永乐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郭勇说,利用邮轮到访的契机,永乐工委引导渔民开发新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采用“政府主导、渔民参与”的模式,渔民创办渔家乐的同时,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房屋建造和配套设施建设,渔民收入大增。

  “来三沙的游客越来越多,一个摊位的海产品一个月就能卖几千元钱,渔家乐也能赚钱。”鸭公岛渔民杨开琼说,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让他现在“主业是渔家乐,副业是打鱼”。

  同样在永兴岛,三沙市政府去年拨出34万元,扶持永兴居委会渔民开办8家渔家乐,带动80多位渔民就业。“现在一个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这比捕鱼好多啦!”永兴社区居委会代理主任冯明芳笑着说。

  政府搭平台| 转产转业门路拓宽

  渔民要转产转业、增加收入,关键要拓宽就业门路。

  在永乐群岛的羚羊礁附近,一串串浮球下养殖着珍珠贝。永乐群岛渔民王雄去年8月加入了三沙永乐永盛渔民专业合作社,在三沙海蓝蓝珍珠养殖有限公司的带领下养殖珍珠。

  王雄说,合作社养殖的珍珠贝以浮游的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而海参以海底的底栖硅藻、混杂有机碎屑的泥沙等为食,被誉为“海底清道夫”。

  目前,三沙市已登记成立永乐永盛和七连屿和盛等2家渔民专业合作社,其中,永乐永盛渔民专业合作社已经与三沙海蓝蓝珍珠养殖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渔民参加了渔民合作社后,公司将付给参与经营的渔民每人每月5000元,同时还将养殖收益10%的利润分给5个居委会。永乐群岛管委会主任蒋维权估算,预计项目投产3年后,可实现年销售额5000万元、渔民人均年收入超10万元,并有效推动永乐群岛渔民实现转产转业的目标。

  为助推渔民转产转业,三沙政府部门还在资金方面想办法。去年,三沙市政府与省农村信用社签订金融服务合作协议。目前已为渔民提供无息贷款7笔,贷款金额178万元。“在三沙居住13年了,第一次拿到了贷款,这笔钱可以扩大海产品的经营规模,这对于我们渔民来说真是大好事!”申请到贷款20万元的渔民黄勇说。

  三沙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也给三沙岛礁居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

  赵述岛渔民李海云今年38岁,11年前和做渔民的丈夫来到赵述岛生活。2014年,七连屿管委会进驻赵述岛,“改善渔民生活,建立岛礁卫生室,使百姓小病不出岛便能得到医治”被提上了议程。当时,已经是赵述社区居委会委员的李海云被推荐到海口,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半年的培训。

  如今,李海云从过去晒晒鱼干、做做饭的家庭主妇变成了七连屿工委的卫生员,每个月工资收入1000多元。七连屿上像李海云这样的渔民已有很多,他们有的做保洁,有的驾驶冲锋舟,有的看护供水、供电设备,有的做绿化养护,还有的在岛上建设项目工地干活。

  资源得天独厚|

  企业在三沙树品牌

  三沙设市4年来,有些企业看中了这里特有的气候资源,陆续将针叶樱桃、诺尼果等树苗运抵三沙进行种植,在为岛礁添绿的同时,积极发展三沙特色产业。如今的岛礁上,一棵棵诺尼果树长势喜人,现已开花结果。

  记者从三沙市工商局获悉,截至2016年7月22日,三沙市共登记注册企业145家,个体工商户110家,注册资本近30亿元,企业经营范围涉及农业、金融、旅游、航空、油气、渔业、通信、运输和文化等产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三沙市委书记、市长肖杰表示,三沙立足特色,坚持发展海洋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等实体经济,同时,还坚持“注册在三沙、品牌属三沙、经营在异地、税收属三沙”的工商注册经济。“这样企业的总部、经营虽然不在三沙市内,但企业是我们三沙的。这样对三沙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发展海洋特色经济等蓝色经济都有重要意义。”

  三沙的海洋资源优势明显,强化特色经济研究,形成智力合力至关重要。为此,三沙市工商局挂职博士组建特色经济“智囊团队”,并编制《探索三沙市发展特色经济课题研究汇编》。

  与此同时,三沙健康的营商环境也让企业主们倍感欣慰,更加放心在这片蓝色疆域大展身手。三沙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三沙市场主体“负面清单”,简化企业注册流程,提高服务标准,采取“压缩时间简化流程、协助准备书面材料、营业执照当场办结”的方式,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便利。

  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也在这里得到了体现。三沙市政府负责人通过走访企业,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企业发展现状,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所需政府提供的帮助等方面问题,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不仅如此,三沙还在大力引导企业走向市场上下功夫。设市4年来,三沙大力引导市场主体切实发挥商标的经济效益,指导企业及合作社运用已获准注册的地理标志商标和著名商标,引导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商标品牌优势,在充分发掘商标价值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三沙大海蓝实业有限公司于2015年3月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为进入主板上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努力打造三沙市品牌的国家化水平,积极引导三沙市企业走出去,不断扩大三沙市企业的知名度”成了三沙市政府及本土企业共同的心愿。

  (本报永兴岛7月23日电)

 点击进入三沙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虹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