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组图| 耕海牧渔三沙七连屿

  据海南日报客户端丨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文/图

  ▲三沙市七连屿。

  ▲夜幕下的赵述岛。赵述岛绿树葱茏,利于海鸟栖息,故形成了淡褐色的鸟粪土和成片的硬盘磷质石灰土。中西部建有灯塔、瓦房和积蓄天然雨水的水池,四周有沙堤围绕。岛上常住两百多名居民,多以捕鱼为生。

  赵述岛是海南省三沙市西沙群岛中的宣德群岛的七连屿第三大岛,据了解,为纪念明朝赵述奉命出使三佛齐而得名。这座小岛上的渔民全都来自琼海潭门,常住的两百多名居民,多以捕鱼为生。

  ▲三沙市赵述岛附近海域,符名友在潜水捕鱼。

  在西沙海域捕鱼的渔民与其他沿海地区渔民在船上捕鱼、水面劳作的方式不同。渔民基本都在三沙的珊瑚礁中潜水捕捞海洋珍品。哪里有珊瑚礁,他们就奔向哪里。

  ▲三沙市赵述岛附近海域,符名友和弟弟符明岗在围网捕鱼。

  符名友和符名岗兄弟是岛上的捕鱼高手,两人都是70后,皮肤黝黑,身体结实魁梧。渔船开到目的海域,符名友从弟弟手中接过方向舵把手。符名岗从船舱里拿出水镜、脚蹼和潜水衣。穿戴完毕后,翻身下水。不一会儿,符名岗浮出水面挥了挥手。“下面有鱼,”看到弟弟的手势,符名友赶忙打开发动机舱,用一根皮带将发动机与旁边的空气泵连接起来,将一卷拇指粗的塑料管递给弟弟。这根管是水下作业时用于呼吸供氧的空气管,这种捕鱼方式被渔民称为“下氧”。

  ▲符氏兄弟自小在一起打渔已有二十多年了,兄弟俩配合非常默契。

  除了“下氧”外,还有一种被称为“单气”的潜水方式。潭门老一辈渔民从小就练就一身潜水的好功夫,不带呼吸管一个猛子能扎到水下二三十米,身手矫捷地抓活鱼、割海参、捡公螺(马蹄螺)。这三样被称为“潜水捞三宝”。“年轻的时候,我们兄弟多数都是单气下水作业,现在年龄渐渐大了,体力不如以前,所以多是在浅水区域作业。”

  “下氧”捕捞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严重时会因“减压病”而丧命,因此在水中作业时,不宜在深水区停留过久。两兄弟一般会交替下水,互相照应,同时也给对方一个恢复体力的时间。

  ▲三沙海域常见的各类渔获。

  约莫一个小时功夫,各种渔获堆在船甲板上,有刺鲍鱼(亦称气鼓鱼)、青衣、腊鱼、红口螺等。符名岗浮出水面,上船后说水下渔获不是很多,这次差不多了。返航途中,符名友告诉记者,这里渔民潜水作业多数选择在晚上。因为到了夜晚,手持强光手电,潜水到二三十米水下捕捉渔获是这里渔民的一个“绝活”。这个时候大海里的鱼都睡着了,你用电筒照住它们的眼睛,这些鱼几乎在水下不动,很容易捕捉。

  ▲俯瞰符氏兄弟设置的围网形成了一个“心”形。

  夕阳下,赵述岛外礁盘的海面上,一个老人行走在没过膝盖位置的水里,身体用绳子连接着两个漂浮的筐子,人一走,筐子也跟着移动。

  ▲七连屿南沙洲附近海域,渔民冯启焕(左)将空气管放入水中,水下的詹达丰口含空气管准备下潜。

  这是西沙渔民另外一种较有特色的礁盘作业方式——行盘。行盘指的是在大海退潮后,在岛屿附近浅海的礁盘上,一边行走一边寻找捡拾公螺和割蚵,有时候也会用一根一米多长的鱼枪去刺水中的鱼。这种捕捞方式较为轻松,作业的多是年纪大一点的老人。

  ▲詹达丰用“下氧”的方法捕鱼。

  老人名叫麦运潘,今年75岁,是赵述岛上年龄最大的渔民。他从1995年开始来到赵述岛捕鱼,如今已有20年。坐在岸边的水里,麦阿公放下小刀,摘下水镜,然后将两个筐里的公螺、红口螺等各种渔获逐一分类。“今天捡的不多,等多一点再卖,”麦阿公将分好的螺放回筐里,又放到海边的浅水里养着。

  ▲夜幕下,“行盘”的老人麦运潘。

  西沙渔民还有两种在水深较浅的礁盘上捕鱼的方式:“手钓”和“围网”。手钓就是钓鱼,不同的是鱼线那头不是连接在鱼竿上,而是缠绕在手指上,这种方式多数用来钓礁盘中数量较多的小石斑和红石斑鱼,技术好点的渔民一个人半天功夫就能钓上几十斤。围网作业方式岛上渔民并不常用,而符名友、符名岗兄弟二人平时偶尔会用。有时连续几天“下氧”捕鱼会比较辛苦,两人就在礁盘上围网捕鱼。

  ▲走到水深处,麦运潘老人就会戴着潜水镜边游泳,边观察水下。老人今年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但在海里像一条海鱼一样灵活。

  上岸后,符氏兄弟将渔获留了一点自己吃,其他全卖给从事渔获收购的邻居老谢。已是深夜3点,岛上许多人家仍然亮灯,捕鱼归来的人们开始冲凉、吃夜宵,这种忙碌有时会持续到天亮。

  ▲坐在岸边的水里,麦阿公放下小刀,摘下水镜,然后将两个筐里的公螺、红口螺等各种渔获逐一分类。“今天捡的不多,等多一点再卖,”麦阿公将分好的螺放回筐里,又放到海边的浅水里养着

  ▲赵述岛渔民史明手持渔叉,像水中的猎人一样,潜向深处。

  ▲上岸后,符氏兄弟将渔获留了一点自己吃,其他全卖给从事渔获收购的邻居老谢。已是深夜3点,岛上许多人家仍然亮灯,捕鱼归来的人们开始冲凉、吃夜宵,这种忙碌有时会持续到天亮。

  ▲七连屿海域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这种墨鱼比较多见,属于中等大小。

  ▲居民詹道芳准备拜祭兄弟庙。无论在海南本岛还是西沙南沙海域,渔民准备出海捕鱼前,都要拿着肉、鱼、香等祭拜兄弟庙。

  ▲赵述岛海边,渔民许名文陪着2岁的儿子在海边玩耍。对于儿子未来还会不会像祖辈远洋出海打渔许名文并不知道。但祖辈敢冒险,敢向陌生领域前进,敢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核心精神已经成为基因,在儿子血液中流淌。

  符名友家门口悬挂着一个平安坠。“这是我从海口买来的,用椰子壳做的,看的很漂亮我就买回来了。”符名友说。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