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托成打不死的“小强” 海南多患者被忽悠到小诊所

   医托成打不死的“小强”

   遇到“同病”别“相怜”

  “医托”仿佛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它们在一轮又一轮的打击之后,还能够死灰复燃。连日来,南国都市报记者调查发现,海口、文昌两地再现“医托”身影。海口一女子在省医院挂号后,被人带到一家小门诊,花费千余元,开的药吃一次就不敢吃了。文昌一个没有资质的“医生”雇了4个“托”,拉患者就医……3年前,省卫生、公安等部门就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整顿,如今,“医托”再次出现。

  “黑”诊所里藏“神医”

   靠4个大姐医院“拉客”

  先后诱骗40名病人,骗了2.3万元

  8月20日,文昌市公安局、同济文昌医院打掉一个盘踞在医院的医托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该团伙分工明确,有人演“患者”,有人演“病友”,用“同病相怜”的方式取得患者信任,随后将其骗到无医疗资质的“黑”诊所。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渝 通讯员于丽 文/图

  医院看病遇到2个热心大姐 介绍服“神药”腹泻不止

  6月25日,家住文昌重兴镇的王先生带着妻子到同济文昌医院看病。挂完号后夫妻俩在候诊大厅等待时,旁边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女子称也是来看病的。

  “她问我看什么病?”王先生妻子说,得知她看妇科时,中年妇女称自己也得过同样的病,服用了一名“神医”的中药后好转。交谈期间,王先生妻子身边又出现了一名中年妇女,该女子也说自己有妇科病,也是这位“神医”开的中药药到病除。听说两名中年妇女都是那位“神医”治好的,王先生妻子动了心。“我当时信了。”王先生妻子说,她立马询问“神医”住哪。

  两名中年妇女把王先生及妻子带出医院,带到一位“周医生”的诊所。“周医生”给王先生妻子把脉检查后开了药。“医生把药方给了一个男的,不一会儿,他就抓了很多中药给我。”王先生妻子说,药费总共1000元,医生说调理一下就会好的。王先生妻子回家后按照“神医”的嘱咐开始吃药。谁知道,服完药后不久就腹泻不止,“我给‘周医生’打电话,他说药没有问题,腹泻是正常现象,吃点生姜就好了。”王先生妻子说,她找了生姜吃,但症状没有减轻,最终她瘫倒在地。直到此时,王先生一家才感觉可能是遇到了医托。家人连忙把王先生妻子送到同济文昌医院,经过治疗才有所好转。

  以应聘为由接触医院保安 每月给2000元求“放一马”

  王先生妻子的遭遇引起同济文昌医院的高度重视。经调取监控并观察跟踪,锁定了可疑人员,发现了一个长期盘踞在医院的医托诈骗团伙。医院向文昌市公安局报告。文昌警方及卫生监督部门在同济文昌医院部署行动期间,7月的一天,保卫科一名保安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对方称想应聘医院保安,希望与保安队长联系。经了解,这名打电话的男子是医托团伙中的一人。

  保安队员答应了对方的应聘请求,要求见面详谈。保安何先生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男子不断邀请他和另外一名同事吃饭。原来,应聘只是借口,男子想通过应聘接触医院保安,希望在医院拉患者的时候,保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此,男子还声称每月会给保安的银行卡打2000元。

  调查过程中,8月15日,文昌市公安局接到报案,有人在文城镇云逸路某小区开“黑”诊所,组织医托到同济文昌医院引诱病人就诊。接报后,文昌市公安局派出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经过5天侦查掌握了证据,决定收网。

  8月20日上午10时许,专案组一举抓获了周某某(男,湖南岳阳人)、易某某(男,湖南衡阳人)、吴某某(男,湖南衡阳人)、陈某香(女,湖南衡阳人)、涂某某(女,湖南衡阳人)、陈某英(女,湖南衡阳人)等6名嫌疑人。

  对话陈某香:

  23日,记者采访了诈骗团伙中的嫌疑人陈某香,对于从事医托,陈某香称现在后悔不已。

  记者:什么时候来文昌的?

  陈某香:今年6月。我和老公离婚10多年了,孩子我一人抚养,欠了很多钱,所以才想外出打工。一天,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朋友,她介绍我到海南工作,就跟他们来了。

  记者:当时知道是干医托吗?

  陈某香:开始不知道,知道后也犹豫过。我问给对方吃药会不会造成身体伤害,他们说开的都是中药,是从正规厂家进的,绝对没问题,我才做的。

  记者:你们的对象是谁?

  陈某香:我们的工作就是到医院找患者,然后告诉他们中药能治病,带他们到医生那里。一般都找有胃病、妇科病的,心血管等疾病我们不拉。我们找到对象后就尝试搭讪聊天,通过聊天得知对方患有怎样的疾病。

  记者:你们一天能拉多少患者?

  陈某香:有时候一、两个,有时候两、三天一个。

  对话周某某:

  嫌疑人周某某,声称自己在老家村卫生室从医30多年,对于干这行,他们团队是有“标准”的,不找10岁以下的小孩,65岁以上的老人也不看,担心体质差,服药后出问题。

  记者:怎么想到做这行?

  周某某:我前几年到广东打工,遇到了朋友易某某,他知道我能看病,就商量到海南给人抓药看病。

  记者:你在团伙中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周某某:给患者把脉看病,然后写药单抓药。

  记者:没有从医资格能看病吗?

  周某某:我以前有的,证件过期没有及时更换。

  记者:医院里什么样的患者是你们的目标?

  周某某:一般是患慢性病的,长年吃药不好的。对于重病患者我们不会拉来看病。小孩和老人也不看。因为孩子和老人体质差,我们也担心抓药吃出问题。

  医托团伙作案图

  去找“省医院梁医生”

  女子被人带进了小诊所

同济文昌医院里的医托(圈内)带着患者到诊所。(截屏图)

  8月21日,海口长流镇一女子在省人民医院秀英门诊部挂号后,被人忽悠到位于海口汽车东站附近的一家小诊所,花了1600多元,病没治好,753元的药吃一次就肚子疼不敢吃了。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洪旭敖坤

  女子腹痛到省医院看病挂号后被忽悠到小诊所

  今年28岁的管艳(化名)是海口长流镇人,最近总是感觉肚子隐痛。8月21日早上6点半,她和丈夫到了省医院。7点半挂完号后,管艳在门诊楼2楼候诊,丈夫去上班。约10分钟后,一名30岁左右的女子坐到了管艳身边,主动跟她搭讪。“那个女子坐下来后就问我看什么病,我说是妇科。她就说‘你挂号的那个妇科医生只懂接生,看病不行……’”管艳说,正在她们交谈时,另外一名穿白色短裤、黄色上衣的女子也走过来搭话,看起来像来看病的。

  管艳说:“黄衣女子坐在刚才那个女子旁边,然后说‘那个××医生确实不行,给我看了3次都没好,听说有一个叫梁×的医生不错,我们一起去找她看看。另一个女子也附和,梁医生确实不错,你们可以去5号楼那边,看看她在不在。”

  黄衣女子拉着管艳一起走到5号楼时,一名男子从楼上下来,女子问:“梁医生在上面吗?”男的说梁医生星期六、星期天在海口汽车东站斜对面的诊所坐诊。随即,黄衣女子拉着管艳打车去找梁医生。

  看妇科花1600多元 753元的药吃一次就不敢吃

  “那女子看上去对诊所很熟悉,一进去就叫我去挂号。”管艳说,黄衣女子拿了一个病历本放在梁医生桌子上,但管艳进入诊室时,梁医生把黄衣女子的病例本放到一边,先给她看病。

  随后,梁医生让管艳去做B超、尿检等,诊断后说是宫颈一度糜烂、乳腺增生等,然后又进行了输液、清洗等治疗,走的时候还开了很多药。从管艳提供的3张收据上看,第一张收据510元,包括检查费65元,B超180元,检验费265元。第二张收据370元,包括西药90元,治疗费270元,注射费10元。第三张收据753元,包括西药38元,中成药715元。

  管艳的丈夫说,当天上午9点10分,他接到妻子电话说,她到汽车东站对面的一个诊所看病了。“我赶到该诊所时,她已经在输液了,当时觉得在进行治疗就没有提出更多质疑。”当天上午11点半左右,管艳治疗完后,医生又开了抗宫炎软胶囊、红金消结片等3种药,共11盒,医生说是一个疗程(半个月)的药量,费用753元。

  回家后,管艳按医嘱吃了一些药后,觉得肚子痛、胃难受,“753元的药,吃一次就不敢吃了,担心引起其他问题。”

  女子投诉遭遇“医托骗局”梁医生不是省医院的

  24日下午,管艳和丈夫都觉得遭遇了“医托骗局”,于是向琼山区卫生监督所投诉。该卫生监督所3名工作人员为管艳做了笔录,对管艳的诊疗过程做了详细登记,并留存了管艳就诊的病例。工作人员发现,管艳的门诊病例的奇怪之处是,在医生的诊断书中有管艳的签字:明白,要求治疗。工作人员表示,这是该诊所为了规避后期监管部门的查处,医生会说是患者自愿的,还有签名。

  就两名女子所说的“梁医生为省医院医生”的情况,记者进行了调查。在省医院妇科医生名单中,并没有这位梁×医生。

  24日下午5点,记者以管艳的朋友身份,到诊所走访调查时,梁×医生刚好在该诊所。梁×说,她不是省医院的医生,对于管艳前几天开的药,如果吃了觉得有问题,可以拿过来退。

  建议

  治“医”才能除“托”

  医托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2013年9月,本报就曾大篇幅报道我省部分医院被医托盘踞的现象,并追问:谋财害命的医托管不了?

  当然管得了。报道不久,省卫生厅(省卫计委前身)、省公安厅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开展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此后,海口各大医院内“医托”少了。但如今却又死灰复燃。

  背后的原因何在?

  台盟海南省委在提案《关于打击、取缔我省医托的建议》中指出,滋生医托的原因,一是医疗资源不合理分配,好的资源集中在市区、大医院,一方面是不少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即增加了就医困难,又加大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挂不到号或挂不到专家号,看不到好的医生,无法治愈自己的病。二是卫生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还不到位,存在一些“黑”诊所。三是法规不健全,执法尴尬。目前因为法律上没有针对医托的明文规定,警方需要当事人报案后举证,处理难度大。

  根治医托单纯靠整治行动很难根除,唯有铲除医托滋生的土壤。

  有专家称,政府部门要对医托零容忍,不仅立足于短期打击,更要立足于长期制度的建设。打击医托不能只打击医托本人,更应打击背后的机构,同时要加强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增强监督执法力度。

  医托行骗特点

  1、“上班”时间有特点。医托通常早上8点就开始行动,中午医生下班,患者等待检查结果时也是他们的“下手良机”,周末及节假日也不休息。

  2、重点目标有特点。在医院知名专家坐诊期间,因为号早早就被挂完了,没挂上号的病人就成了他们的目标。此外,外地人、农村人、孤身老人、妇女等群体也是下手对象。

  3、队伍有特点。医托一般都是三到五人为一小组,中年女性居多,不同组别为不同的诊所服务。

  医托常用伎俩

  套近乎。不管你是哪里人,医托总能和你攀上乡亲,甚至冒称同姓,使你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从而对他信赖有加。

  贬低医院、名医,说你要去的医院“牌子虽大,看不好你这病”,或说你要找的名医“不行,就那两下子”,或谎称“他已调走了”等,让你在失望中向他求助。

  谎称同病。你有啥病,医托就说自己或某位亲属也患过此病,让你向他请教治病之法。

  大肆吹嘘假医假药。比如说“我的病是一位老中医治好的,找他错不了”。

  大献殷勤。抢着给你叫出租车,在前面带路,帮你拿行李。

  骗钱到手,送你快走。把你所带的钱骗得只剩下返程费,然后就送你直奔车站,免得你再到别处询问,让他露馅。

  相关评论>>>

  根治“医托” 亟需破解供需失衡

  □邢增丰

  “医托”死灰复燃,根治良方何在?连日来,南国都市报记者调查发现,海口、文昌两地再现“医托”身影。 

  说起“医托”,很多人都牙痒痒的,恨不能用“丧尽天良”来形容他们。为了敛财,他们引诱患者去一些小医院,甚至没有行医资格的黑诊所就医,开些“吃不死人、治不了病”的药,高价卖出。“医托”的存在,既扰乱了医疗秩序,又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轻则被骗钱财,重则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应当看到,不止文昌、海口有“医托”,全国各地都有“医托”。这些年来,为了治理“医托”,各地可谓没少费心思。海南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等部门也曾多次组织打击“医托”。可“医托”却如“狗皮膏药”一样久治不愈,且在某些地方,还有产业化、团伙化、网络化的趋势。

  笔者认为,“医托”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主要原因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所致。换句话,就是其与市场供需失衡有着莫大关系。以北京为例,日均70万外地人奔赴北京就医,有些人甚至连感冒发烧都要赶赴北京求医问药。如此语境下,“医托”才有了行骗对象。

  由于正规医院治疗资源有限,患者众多,排队、候诊时间过长等因素,都会消磨人的耐心,催生急迫心理,给骗子以可乘之机。再加上“医托”都以病友身份出现,容易取得患者的信任。这些都为“医托”提供市场和生存土壤,也给了正规医院部分医护及管理者为其牵线搭桥、间接牟利的机会。文昌“医托”借助应聘医院保安机会,试图通过拉拢“内部关系”达到非法目的,无疑证实了这一现象。

  根治“医托”,不能仅仅靠打击,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医疗改革入手,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良方是,逐步实现医疗资源配置均衡。例如,实行医生多点执业。

  从长远来看,口碑和疗效才是一所医院能否自立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利用雇佣“医托”等不正当方法招徕病人,这不仅违背了医院治病救人的初衷,还触碰了法律“红线”,必然会自砸口碑、自取灭亡。

责任编辑:郭祖莹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