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徐鸿才致力于传播海南黎族风情的版画 倾心刻画海南风情

  《水上人家》(水墨)徐鸿才

  文\本刊特约撰稿 周梦旎

  近日,“2016年海南省版画创作技法培训班”在海口开班,来自全省的40余名画家和版画爱好者围绕中国版画发展史、版画水印技法、套色版画实践等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海南老一辈艺术家对版画艺术的探寻再次引起关注。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海南版画也曾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有过辉煌时刻。然而,时代变迁,海南版画在市场上逐渐萧条。但近年来,在老一辈艺术家们对版画形式和主题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之后,在经历了漫长的沉寂之后,它重回公众视野,再次吸引了美术界人士的聚焦。

  其中,致力于传播疍家文化和海南黎族风情的版画家徐鸿才颇受瞩目。今已步入古稀之年的他,创作颇丰。《进贡》《我们心中的歌》《祭祀》《黎歌会》等刻画海南黎族民俗风情的作品颇受好评,多次获奖;《崖州城景图》《珠崖风光南村》大型长卷石版画更是海南题材的优秀作品。最近几年,除了刻刀,徐鸿才还拿起毛笔画起国画来。清秀婉约的椰风海韵、碧浪沙滩是他《故乡的情怀》;昔日崖州古老的渔港重镇是他《记忆中的渔村》;海上倒影晃动的吊脚楼、木板桥是他念念不忘的《水上人家》。徐鸿才对故乡爱得深沉,对历史抱有一份责任,他说:“如果我们不去挖掘整理快要灭绝的文化遗产,让后人不能在那繁华的都市里沉思过去的痕迹,是我们这代人的过错。”

  《进贡》(版画)徐鸿才

  版画——黎族风情

  1946年,徐鸿才出生于崖州古城的一个贫寒农民家庭。尽管祖辈都是土地耕耘者,在幼小的年纪里,徐鸿才却能静下心来,学习画画。“我经常在放学之余、农闲之际拿起小石子、小木棍,在墙上和地上画自己所见到的一草一木、牛羊家畜。”徐鸿才从小就喜欢上了画画。正是因为他心中的那一股热爱艺术的生命,点燃了他对艺术最初的梦想……他旁若无人地临摹起了铅笔画、油画,学习提香、拉裴尔、米勒这些十五、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作品,为后来的版画创作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绘画功底。

  由于出色的艺术表现,1970年,徐鸿才被推荐进入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就读,从此他走上了绘画的漫漫人生路。徐鸿才深知,这一切才刚刚开始,“版画是一门复杂而且很费力的学科,也是我的专业基础,要使自己的专业一枝独秀,必须进行探索,在创作选择的题材方面要有所创新。”

  打开《徐鸿才版画集》,不难看出徐鸿才版画的艺术风格和表现都有很明显的特点,他的作品重在突出人物的神态、动态、心态。尤其是对黎族人民的刻划,令人耳目一新。北京荣宝斋画院尼玛泽仁人物画研究工作室画家张秀杰认为“走近艺术家徐鸿才的作品,不仅有赏心悦目的民族风情和碧海蓝天,更有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和震撼心灵的力量”,称赞其作品“有民族情怀、有担当、有境界”。

  《故乡的回忆》(水墨)徐鸿才

  国画——疍家文化

  除了版画,近年来徐鸿才致力于国画研究。“国画是一门较为具有潜力的画种,中国神奇的国画让人心旷神怡,退休后,对徐悲鸿、吴冠中、关山月等国画家的作品进行研究,对他们的创作走向、功底的探讨和笔墨的表现有所感触,于是很快溶入其中。”徐鸿才谈到转型的缘起。

  他画海南的山水,画高山飞瀑、椰林木棉、原始森林,在凸显了传统国画线条的同时,又融合了西画写实的笔风,构筑了一幅幅亮丽的画卷。值得一提的是,徐鸿才把已经消失的疍家生活场景再现纸上,黄蓬清水、渔船倒影,让疍家遗韵在他的挥毫宣纸间站立,在历史长河间永恒。

  疍家人,长期以海为生、以船为家。而这些在海上建立起来的形式独特的船形屋,又称疍家棚,便成为了疍家人特有的建筑风格,曾是三亚这个由渔村发展而成的滨海城市的特色文化之一。

  “我经常深入疍家棚收集和整理有关疍家人的资料和题材,与渔民交朋友,画风土人情,画人物动态……八十年代那会,是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陪同全国各地的画家深入海民之中体验生活。”疍家棚对徐鸿才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浮在海面上的棚子,染映在棚子周边的红树林以及游荡在海面上的小船都让他深深迷恋。

  如今,三亚的疍家渔寨已不复存在,只有港口依稀停泊着的几艘渔船似乎还在诉说着疍家人的历史。庆幸的是,在徐鸿才的作品里,我们还能看得到相互联通的疍家棚、海面上的吊脚楼、还有那不时闪耀着斑驳点点的光彩,让人刹时间心旷神怡,穿越时空感受那份古朴民族风情的韵味。

  《水上人家》(水墨)徐鸿才

  不遗余力培养美术爱好者

  徐鸿才1974年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就回到了海南,开始耕耘这片美丽的土地。在担任三亚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三亚画院院长、三亚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期间,除了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还为三亚市培养了大批美术业余爱好者,举办各种类型的美术基础培训班、创作班,带出一批批有学问、有能力的学生。“其中包括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等各行各业的美术爱好者,他们有的最后还走进了美术院校”,徐鸿才介绍。

  徐永曼是画家的大女儿,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也走上了美术的道路,从海南大学国画专业毕业后,现就职于三亚市群众艺术馆。回忆起童年的点滴,最令她难忘的就是父亲在艺术道路上的引导和鼓励,“为了让我更好地学习绘画,父亲经常亲自示范,当我遇到挫折想要放弃时,他总是耐心地教导,跟我一起画,帮我分析画不好的原因。”

  现如今,许多有成就的画家,如郭泽光、董伟、禅心秀子等人都曾是徐鸿才的学生。在学生心中,他是一个有热情和真诚的、有个人魅力的艺术家。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