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期的琼崖革命:追忆六连岭烽火岁月

  1933年中央苏区打响了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此时琼崖战事同样危急

  海南日报记者陈蔚林 实习生陈卓斌

  在万宁县万城镇北边的六连岭,因其六峰相连,在古代便有“连峰耸翠”的美名。在这片土地上,琼崖红军坚持革命斗争,留下了许多红色故事。

  1933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开始了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琼崖方面此时战事亦十分危急,为打破敌人对母瑞山的围困,将其引离大部队,琼崖独立师师长王文宇和政委冯国卿奉命率部突围。彼时,连日的大雨使得万泉河水位暴涨,敌人思想略有麻痹,红军战士们便抓住机会,或游泳、或乘船、或紧抱木头,趁着夜色向南岸突围。

  一路枪声不断,敌人的层层封锁让战士们付出了血的代价。其中红三团的十几名战士杀出重围,转移到六连岭的上桑村,历尽艰辛才找到中共万宁县委书记肖焕辉,并依托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长达两年半的艰苦革命斗争。

  这期间,他们白天在岭上与敌军周旋,夜晚便潜入龙潭、熊仔、斗山、福塘、上卿等多个村庄和地区,深入而耐心地做着群众工作,同时还印刷和发放革命宣传品。这使得许多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很快就恢复和建立起来,而敌人“移民并村”,想断绝群众和红军关系的阴谋也被逐一粉碎。在这过程中,失散的红军营长黄大龙在听闻六连岭上还有共产党坚持斗争时欣喜不已,立即上岭找到中共万宁县委,并重组红军继续开展武装斗争。

  虽然粉碎了敌人想在六连岭上对我军一网打尽的阴谋企图,但斗争仍十分残酷。有一次,六连岭支脉上一座红军医院内的干部、伤病人员和十多名女看护和女炊事员因来不及转移,在敌人的疯狂“进剿”中几乎全部惨遭杀害,壮烈牺牲。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地形险峻、荆棘丛生的六连岭革命根据地最终成为了琼崖革命中坚持对敌斗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根据地之一,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邢诒孔认为,它铭刻着革命先烈的拼搏和奋斗精神,是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