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为贫困户送去岗位技能信息资金 转移就业致富

点击进入专题

  儋州为贫困户送去岗位、技能、信息、资金,鼓励年轻人外出务工

  转移就业“转”出致富一片天

  -海南日报记者 况昌勋 通讯员 张俊林

  时值金秋,海南的阳光依然火辣。儋州市那大镇一家汽车修理厂内,忙碌的符岳良汗水湿透衣服。“虽然辛苦,但是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这位皮肤黝黑的23岁汉子说。“在政府的牵线下,来到这里工作,一个月大概能赚2000元左右。现在除了自用,每个月寄500元给家里。”

  符岳良家在儋州市大成镇爱来村,父母种植1亩水田、200株橡胶,养育着一家5口,弟弟和妹妹还都在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家里3间年久失修的瓦房,让全家人每逢雨季都担心受怕。

  “变化起源于2011年。当时,政府开展‘雨露计划’中专班,招收贫困户初中毕业生,我就去了海口交通学校学习汽车修理专业。”符岳良说,3年的学习,不仅免学费,政府还补贴生活费。

  毕业后,符岳良到上海、广东等地打工。他说:“在外能赚些钱,但是开支也大,离家又远,无法照顾家里。”父母年纪增大,而弟弟妹妹还小,符岳良成为家中顶梁柱,因此希望能回乡找份工作。

  今年,回乡的符岳良参加了针对贫困户的挖掘机驾驶培训,获得了《特种机械驾驶证》。此后,又通过政府网络招聘,获得了这份汽修工作。符岳良说,家里的危房改造,得到了政府补贴的5万元,现在105平方米的新房正在建,过段时间就可以入住。

  在儋州,像符岳良这样通过外出务工而脱贫的有2148人。“一人打工,全家脱贫。”儋州市扶贫办主任陈益清说,部分贫困户地少人多,有富余劳动力,我们通过送岗位、送技能、送信息、送资金“四送”就近就地转移,实现脱贫致富。

  儋州市建立了贫困户人员就业花名册,详细记录了贫困户富余劳动力的基本信息、培训技能内容、就业情况等,并跟踪服务。每月,儋州都会举办两场现场招聘会,并通过“儋州人才网”“儋州就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为求职者提供服务。

  符岳良有着更长远的打算。“村里人多地少,不少年轻人都希望出来,我想找几个合伙人,租一个铺面,自己办一个汽车修理厂。”

  (本报那大10月7日电)

  相关评论>>>劳务输出脱贫还需更精准

  翻开各市县手册,“缺土地”成为不少贫困户致贫原因。的确,或因干旱、或因土地贫瘠、或因人口繁衍,海南农村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窘境。富余劳动力闲在家中“隐性失业”,怎能不贫困?

  当本地难以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时,有必要将目光转向更远处。省委、省政府将“劳务输出”列为十大脱贫举措之一,就是“对症下药”。目前,各市县积极通过培训、职业教育等,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致富技能,并召开招聘会推动劳务输出,力争“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

  不过,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针对政府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活动,部分贫困户却不热情。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政府举办的培训班并不符合部分贫困户的需求;二是是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

  要做好“精准”这篇文章,扶贫干部有必要摸清各地劳务情况,一人一卡登记好贫困户富余劳动力有何专长、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希望找什么样的工作,建立贫困户劳动力资源数据库,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帮扶。此外,政府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已经通过劳务输出实现脱贫的农户引导、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改变陈旧思想,走出去寻找致富路。

  当然,为了避免因为失业而返贫,政府也需要为已经转移到城市工作的贫困人员做好跟踪服务,做好就业指导。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