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在海南发射场测试 预计10月底入发射工位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神11本月发射长征五号即将首飞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今天(8日),也就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创立60周年的纪念日。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十三五,多个航天重大工程进入关键阶段,神舟十一号飞船将于本月发射,我国最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进入首飞准备,这些任务完成后,中国航天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今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进入空间实验室任务阶段,目前已经完成了两次任务,分别是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的首飞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发射,而接下来的神舟十一号发射任务将在10月中旬执行,这次任务因为将有航天员参与而备受关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雷凡培:神舟十一号是今年空间实验室任务的第三次发射,同样是要和天宫二号实现交会对接,两名航天员要进入天宫后30天返回,是为空间站建设提供航天员长期生活的依据,给空间站的建设提供保证。

  而在完成神舟十一号发射任务之后,中国航天还将在11月上旬进行目前国内尺寸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首飞任务。由于采用了全新的5米直径主体结构,和新一代的液氢液氧及液氧煤油发动机,长征五号的运载能力大幅提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雷凡培: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以达到25吨左右。长征五号已经在海南发射场的技术区进行测试,预计十月的下旬,它会推出来,进入到发射工位。未来空间站的核心舱要由它发射,同时,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也由它发射,所以它的发射对我们国家后续空间站的建设也好,深空探测也好,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我国有望在2020年底启动火星探测

  我国的航天计划还把目标瞄准了更远的火星,对于日前刚刚披露的我国火星探测计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雷凡培表示,整个探测任务将于十三五末正式启动,技术跨度和难度将比目前我国的月球探测任务更大。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雷凡培:按现在的计划看,今年火星探测的研制工作已经启动,我们计划在2020年底进行发射,2021年7月之前,落到火星,对火星展开环绕勘探。

  雷凡培表示,目前的火星探测任务安排中,将实现一次任务完成环绕火星探测和着陆火星巡视探测的两大功能,相当于将我国在月球探测工程中绕月探测和落月探测两步并做了一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雷凡培:因为我们有探月的绕落的经验了,所以我们可以一步实现火星的绕和落。但火星和月球的重力环境不一样,距离比月球又比较远,它的真空环境,深空通信都要满足,这要考验我们载荷的适应能力。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已有苏联,美国,欧洲进行过航天器火星表面着陆。人类上一次着陆火星的航天器是2012年8月6日完成火星软着陆的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

  长征八号论证重型火箭正在攻关

  雷凡培还向记者披露,目前我国在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上仍在加大投入,未来长征家族不仅会增加专注于商业发射的新成员,运载能力超过百吨的重型火箭也已经进入关键技术的攻关阶段。

  今年,随着长征五号的首飞,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的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将全部完成亮相。此外,应对商业航天发射的又一款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也已经启动论证,这也意味着长征家族将再添新成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雷凡培:这是一型是我们为应对商业发射而研制的火箭,它主要的宗旨就是低成本,有商业竞争力。现在还在论证,基本上运载能力就是在太阳同步轨道3.5吨左右。

  目前,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的主要是对地观测卫星,可以实现对地面的测绘,资源勘探和防灾减灾工作。目前我国在该轨道上的火箭运载能力在2吨左右,也就是说长征八号未来研制成功,我国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发射能力将大幅提升。同时,雷凡培也透露,未来,运载能力超过100吨的重型火箭,也已进入到了技术攻关阶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雷凡培:预计到2019年能够完成这一阶段技术攻关的任务,初步论证的结果,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在100到130吨左右,可以实现到更远的星球上进行巡视探测,也可以把人送上月球进行科学研究。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