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好与差 源于作风实与虚

  有这么一句土话:扫帚不到,灰尘不走,意思是如果你不去做事,就不会有结果。它强调的是亲力亲为的重要性。这句话用在脱贫攻坚上,也同样合适。

  日前,记者到农村采访,能明显感觉到基层脱贫浓烈的氛围。记者接触了不少党员干部,从县一级到乡镇一级、村一级都有。一些干部对脱贫点的实际情况了然于胸,贫困群众的情况一清二楚,各种数据信手拈来,扶贫思路也很清晰。记者了解到,这些干部之所以能够熟悉基层情况,原因就在于他们对脱贫攻坚的很多工作都是亲力亲为,肯下苦功夫。他们勤于下乡,五次十次甚至数十次到扶贫点摸情况、找对策。有一位县级领导半年来已经到过扶贫点10多次。就是这样的勤洒汗水,才换来脱贫攻坚“门儿清”了。这样的干部负责的扶贫点,脱贫成效都比较好。

  但是,也有一些干部与此相反。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心不在脱贫攻坚上,对于脱贫攻坚工作不肯下苦功夫,只是停留在文件中,平时到扶贫点也是瞄一眼就走,对扶贫点的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脱贫门路等实际情况,多稀里糊涂,一问三不知。谈起工作时,多是“再苦再难也要完成目标”之类的豪言,一旦问及具体对策,就含含糊糊、莫名所以。这种浮在表面的干部,所负责的扶贫点脱贫效果就比较差。

  好与差,根源在于作风的实与虚。日前,省委书记罗保铭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要聚焦问题,亲力亲为。只有亲力亲为,才能做到精和准,没有身体力行的“把脉问诊”,哪来持久脱贫的“良方妙药”?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为什么省领导不顾繁忙多次到基层扶贫一线去调研,为什么众多领导干部直接与贫困群众打交道,不就是为了多一些对脱贫攻坚实际情况的“望闻问切”,把贫困情况摸实摸透,以便对症施策吗?

  俗话说,不怕山高就怕腿软。对待脱贫攻坚,坐而论道无济于事,躬身实践才是正道。只要我们亲力亲为、苦干实干,脱贫攻坚的“山头”再高,我们也能从容翻越。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建言海南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