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谋变齐攻坚——海南举全省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系列报道之二

  创新谋变齐攻坚

  ——海南举全省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系列报道之二

  海南日报记者侯小健

  瞅着数百只结实健壮、皮毛黝黑发亮的黑山羊在羊圈内活蹦乱跳,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贫困户黄得忠信心满满:“我有10头黑山羊入股了镇里的养羊合作社,交给合作社代养,年底可获6000元的固定分红。加上我养有两头母猪,产有24只猪崽,我爱人还在村里当保洁员,每月都有工资领,这样算来,今年脱贫应该没问题。”

  “合作社+农户”,这是我省创新扶贫模式的一个缩影。

  创新激发活力。我省以改革的思维推动扶贫开发,创新扶贫思路、机制和模式,全面推行问需式精准扶贫,固本强基,激发扶贫新活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扶贫产业,精准发力拔“穷根”。

  创新思路

  精准发力拔“穷根”

  今年6月,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文昌村民小组贫困户周业富收到了扶贫包点单位送来的12只黑山羊,周业富期待通过养羊摘掉“贫”帽。

  “一方面我们尊重周业富的脱贫意愿,另一方面也对其养羊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分析,一来这里林密草多,二来他有劳力。只有通过精准调查,建档立卡,才能精准施策。”琼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国强说。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为此,我省创新扶贫思路,坚持靶心导向,将“精准”贯穿于识贫、扶贫、脱贫全过程。

  从去年12月8日起,我省启动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进村入户调查工作,从省直、市县和乡镇抽调1200名工作人员,组成400个调查组,利用一个月时间,走乡村,进农家,访贫问困,对全省47.7万贫困人口全部进行了识别,制定“一户一法”帮扶计划,精准施策。

  “通过调查,实行精准化识别,为贫困户建档立卡,据此制定问需式精准扶贫方案,解决‘扶持谁、怎么扶’的问题,做到靶向治疗,扶到根上,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称。

  正是有了精准扶贫的“私人订制”,扶贫实现了由过去的政府“配餐”向百姓“点菜”转变,扶贫更具针对性。

  在精准调查的基础上,我省打响了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子商务扶贫、科技引领扶贫、教育文化扶贫、卫生健康扶贫、生态补贴扶贫、基础设施扶贫、保障兜底扶贫“十大战役”。

  创新机制

  凝聚合力谋发展

  3年前,省妇联干部隋耀达被委派至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共村挂职任第一书记,他一心扑在扶贫上,为共村村民的脱贫、美丽乡村建设办了桩桩实事:修建环田路、环村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办黑山羊养殖场等。值得一提的是,从2014年至今,隋耀达个人累计捐款5万多元,全部用于扶贫。

  隋耀达的辛勤付出让共村面貌一新,深得驻点村群众的点赞。

  委派第一书记,是我省创新扶贫机制,助力脱贫攻坚的又一新举措。

  去年7月,我省从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优秀人员中,选派了633人到“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帮党建、帮基础、帮产业,带领当地百姓拓宽增收渠道,有效推动了基层建设和贫困群众精准脱贫。

  此外,我省还将全省贫困户通过结对帮扶方式,“一对一”安排到具体的联系单位,明确项目责任人,一对一“攀亲”,做到“人盯人”,切实将扶贫措施落细落实,为扶贫提供了组织保障。

  为将扶贫措施落细落实,省委办公厅下发了《海南省市县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确立考核扶贫开发工作的六大内容和指标,强力推行脱贫攻坚工作落实。

  资金是扶贫的基础。为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我省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方式,充分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建立推进集中扶贫对象、集中扶贫资金和集中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突出问题的创新扶贫工作机制。今年全省共投入扶贫资金38.76亿元。

  创新模式

  激发扶贫新动力

  精准扶贫,产业是核心。

  定安县新竹镇白堆村同古村民小组村民李植邦自打前些年入股合作社,生活就彻底变了样。他用10余亩土地作为股本,入股了以饲养定安黑猪为主的南华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的股东,每年有7万元左右的利润分红,成功摘掉“贫”帽。

  “入股合作社好处多多,既有可观的收入,又能学会饲养黑猪技术,风险比自己饲养要低得多。”李植邦对此感慨颇深。

  据了解,加入南华养殖专业合作社饲养定安黑猪的25户农户中,有15户是贫困户。而在近年来,该合作社已陆续带动周边乡村的530户贫困户脱贫。

  为引导更多贫困户脱贫,我省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在传统农业扶贫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拓宽了扶贫渠道,为扶贫注入了新内容,增添了新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精准扶贫模式悄然兴起,意味着贫困户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发展,共奔脱贫路。

  发展农村电商,也是我省力推的扶贫新模式。据了解,目前全省13个市县已建立了495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贫困户搭上“电商快车”奔上脱贫路。

  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持续壮大,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使贫困农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农村贫困人口有所减少。

  随着扶贫“十驾马车”的驱动,将圆广大贫困群众的脱贫梦。(本报海口10月22日讯)

责任编辑:陈虹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