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脱贫攻坚从作风上找根子 织民生网落实贫困群众“三保障”

  海南凝心聚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战,以群众满意度为尺子丈量战绩

  “赶考”脱贫攻坚新征途

  -海南日报记者 况昌勋

  2016年,脱贫攻坚首战之年。距离年底“交卷”时间仅2个多月。

  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之战;是一张必须拿高分的“答卷”;也是一项没有退路的任务。

  为了首战告捷,海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4000多名干部、844个调查组,先后4次入户调查、精准识别;323个工作队、647位第一书记进驻贫困村;投入扶贫资金38.76亿元,同比增长数倍;实施“十项脱贫工程”……

  经过9个多月的努力,海南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对照工作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依然有差距、有不足。这给海南再次敲响了警钟!

  9月29日、10月15日,16天之内,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两次召开会议,“指名道姓”揭露问题,深刻反思薄弱环节,拿出真招硬招实招,以更大的决心、更准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打赢脱贫攻坚战!

  金秋十月,琼岛鼙鼓频响,与穷鏖战!

  从作风上找根子

  屯昌县西昌镇大颜村,一缕缕温暖的晨光穿过橡胶树叶间的空隙,洒满林间。1000多只小鸡叽叽喳喳,鸣叫着村民莫信儒的冀望。莫信儒一家7口人,长期依赖300株橡胶树,胶价低迷,让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一度惊慌。

  “林下养鸡,会给家里带来新的收入。”莫信儒说,如果不是扶贫干部的帮助,除了橡胶,至今也不知道发展什么产业。

  市场是发挥资源效益的基础性力量。岛屿海南,距离市场较远,居住在山区的农民更是囿于大山的阻隔,视野相对狭窄、思维相对僵化、观念相对滞后,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遭遇市场寒流束手无策,甚至存在“富饶的贫困”和“未富即安”现象。从2010年启动的“中部市县农民增收计划”到2013年开展的“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行动,一次次探索和实践,让海南意识到要让农民脱贫致富,需要党员领导干部们发挥“领头雁”作用,带着老百姓攻坚克难,拓宽发展思路。

  从省委、省政府的多次督查、暗访和实地调研来看,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实、不准、不到位、不满意的问题。“如何让识贫更加精准?”“如何让贫困群众深入了解政策?”“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在直面问题、寻找对策时,也让海南更加意识到干部作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扫帚不到,灰尘不走。功夫不到,自然没有成果。抓脱贫攻坚,一定要从作风上找根子,要转变作风、展示作风,用作风的威力攻坚克难。”省委书记罗保铭反复强调,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都不能搞“大写意”,而是要画“工笔画”。像老画家戴着眼镜一笔一画地画,要下苦功夫做细活,拿出较真、较劲的狠劲儿,重点聚焦、重点扶持、一丝不苟、毫厘不差,努力向先进水平看齐。

  国庆长假期间,罗保铭和省长刘赐贵亲自带头、放弃休假,深入贫困村、走近贫困户,与群众、基层干部、第一书记和帮扶单位代表一起分析脱贫形势,查摆存在问题,共同探讨更为精准的扶贫之策。

  同时,进车间、看羊舍、钻大棚,向企业、合作社和致富能人请教,寻找脱贫致富好典型、好经验、好路子。

  “各级扶贫干部一定要身在基层,心系百姓,进一步落实责任,采取‘人盯人’战术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刘赐贵强调,绝对不允许搞形式主义,绝对不允许弄虚作假,绝对不允许数据脱贫,绝对不允许滞留、挪用、贪占扶贫资金,绝对不允许干部渎职失职和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

  在脱贫攻坚上,海南决不搞温良恭俭让。今年6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检察院在全省启动为期5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截至9月,共收集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线索60件,立案查处39件39人。

  从产业上抓持续

  五指山市南圣镇牙南种养合作社,什兰村村民黄丽梅将一条条黄粉虫,放入盒子中,喂食毒蜘蛛。黄丽梅每个月可以获得1800元的劳动报酬,每批毒蜘蛛销售后,还可以分红。牙南种养合作社,是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由包括黄丽梅在内的254户贫困户成立。

  “毒蜘蛛,是海南独特的生物资源——海南捕鸟蛛和虎纹捕鸟蛛,黎族同胞很早就将其作为药用,但是未能成为产业。”五指山市副市长李永铭说,我们引进企业,开发出生物制药、特色医疗、日用化工系列产品,开拓市场,然后通过扶贫资金成立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养殖。

  地处热带的海南,拥有许多独特的资源,如水满茶、忧遁草、树仔菜、益智等。但是,资源没能得到有效利用,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不大、效益偏低,未能形成产业,未能惠及更多农民。“守着好资源过穷日子”让海南反思:特色资源的利用,缺乏现代科技、工艺、管理和市场营销手段;“好产品没有形成好产业”让海南反思: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产业扶贫扶什么产业?”“农民种养出的产品如何卖出好价钱?”……一个个疑问,让“挖掘、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品牌农业”“扶贫项目产业化、扶贫资金股份化”成为海南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共识。

  于是,“特”“精”等农产品成为各市县产业扶贫的主推产品,在特色产业惠及贫困户的同时,也反过来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在屯昌县,黑猪、山鸡“跑”进贫困户家中;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竹笋、南药成为新宠儿;在儋州市,黄皮、蜜柚结出脱贫致富“果实”;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桑蚕结出致富“网”、蜜蜂采出了甜蜜的生活;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野菜、红毛丹端上了游客的餐桌,也富裕了农民的口袋……

  大山深处的什寒村,绿树掩映下的什进村,烟雨笼罩中的罗帅村,均从“女孩不愿嫁进去”的穷村变成美轮美奂的新农村,村民们的生活也从贫困走向小康。

  从民生上织底子

  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翻动着放学回家的孩子们的食欲。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正在操刀的琼中湾岭镇大边村村民吉海梅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去年还是住在破旧危房中“一贫如洗”,今年日子已经大为改善。

  吉海梅生活的转变,是一系列扶贫措施,搬离了压在她身上的几座“大山”。吉海梅一家6口人,4个小孩上学,生活困难。“要在以前,小孩肯定读了初中就因没钱而辍学。”让吉海梅没想到的是,教育扶贫让小孩读书几乎没有花什么钱。

  海南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收支规模也不大,是名副其实的“小财政”。虽然,“十二五”全省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七成、年均增长达18.1%,但是,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依然与发达省份有差距。据摸底调查,海南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群众是因学、因病、因残、因基础设施落后而致贫。

  为此,海南有针对性地实施了教育和文化、卫生健康、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兜底等脱贫工程,精准织就民生网,落实贫困群众的“三保障”。

  ——儋州市雅星镇飞巴村,没了昔日的脏乱差臭,路通了、水通了、危房也改造了,基础设施的改善,让这座贫困村重现生机。据悉,今年海南要完成126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整合各部门资金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

  ——琼中营根镇新市村村民王维海的生活一度陷入绝望,父母高龄,自己患病,没有劳动力,还需要抚养两个儿子。而现在,1500元的低保金解决他们一家6口的温饱。目前,海南共有5039人通过社会保障兜底的形式被帮扶脱贫。

  ——“个人缴费部分按规定由财政给予补贴”“提高新农合待遇水平”“将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先诊疗后付费”……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省政府出台了《海南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系列健康扶贫工程重点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补齐贫困短板;脱贫攻坚,则需要补齐作风短板、产业短板和民生短板。与穷鏖战,为期五年!海南时刻以“赶考”的心态,奔跑在脱贫攻坚征途中;以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为尺子,丈量着战绩!

  (本报海口10月26日讯)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