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钊与村民沟通危房改造。南海网记者王旭摄
拥处村村民家的房子,正在进行改造。南海网记者王旭摄
“刘书记,我这已经开工好几天了,现在正在打地基,快要住上新房子啦!”这几天,白沙黎族自治县拥处村一组的村民们有了新盼头,当地政府给贫困户们拨款补助,实行危房改造工程。
村民正在合力进行危房改造。南海网记者王旭摄
“前段时间的两个台风可把我们吓坏了,你看这墙上还有那么大一条裂缝。” 拥处村的一农户说,现在好了,等到新房建成以后就不用担心了。
初入拥处村 立志帮村民脱贫
2015年7月29日,刘钊被派到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拥处村委会担任村第一书记,刚到这里已经是深夜,第二天一大早乡领导骑着摩托车带着刘钊转村,介绍每个村的基本情况,那时他才知道这里2009年才消灭了“茅草房”,群众才住上了瓦房,看到村子的落后,刘钊暗自下决心要好好帮助这些村民。
当记者再次见到他时,刘钊刚刚从乡里开完会,准备去村子检查工作,他个子不高,比一年前见他的时候瘦了许多。他告诉记者,因为受台风影响,忙着救灾、扶贫,经常工作到凌晨1、2点,已经有半个多月没有回家了。
当初,初来乍到的刘钊人生地不熟,又不会讲黎话,沟通难免有些困难,刘钊便带着两名村干部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先把情况了解清楚了,再来制定计划和方案。”在走访中,刘钊了解到,贫困的原因不在于这里的地理位置偏僻、条件差等原因,更多的则是思想上的贫困,要致富就是要让村民们动起来,要想鼓舞群众,就先鼓舞党员。
刘钊在入村工作期间,严格要求党员学习纪律、会议纪律,做好会议笔记,并每月抽查一次。在检查拥东村1队一名笔记的时候,那名队长总因年龄大、眼睛不好而拒绝写字,刚开始沟通,不是说自己外出务工,就是不接电话,刘钊找了几次都没有找到人,最后干脆就蹲在他家门口,等他回家。时间久了,这位队长明白了,“书记”可不好打发。
刘钊一次又一次的与他做工作,与它谈心,告诉他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从思想上改变这种落后的思想,而且作为一名党员,更要起到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工作是所有工作的基石,更是团结党员群众的抓手。”后来这名队长也深深的把自己的职责和任务铭记于心,同样也带领起了周围的村民。
刘钊与村民一同培育的益智中药。南海网记者王旭摄
刘钊与村民一同培育的海南假砂仁。南海网记者王旭摄
解决村容村貌 发展产业经济
“工作中我们抓住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刘钊再与当地干部开会时强调要抓住最重要的地方先进行改造,这首先就是要解决村容村貌,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于是修了环村路、把630亩地进行一期、二期田洋整治、拥东桥梁水坝修建项目、危房改造等一项一项的写在了他的工作任务中。
“在2015年办的‘啦欧门’活动很受游客欢迎。”刘钊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渐渐了解拥处村适合的发展模式,尤其是要转变发展理念,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村民收入。
怎么调整呢?刘钊告诉南海网记者,近年来,天然橡胶价格低迷,拥处村民开始扩大面积种植山兰稻,并在橡胶林下套种南药益智。但传统的种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并且产量低。刘钊通过联系海南省科技厅农村处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引进新品种和栽培模式,树立品牌观念。
而刘钊作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员,也要利用好自己的专业技术,来帮助村民们脱贫,比如指导成立农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和村集体合作社1个;发展村民特色种植牛大力、种植山兰稻新品种,最重要的是,青松乡是药材之乡,珍贵的药材种植可以给当地的村民带来极大的收入。
新修好的环村路。南海网记者王旭摄
科技改变生产力 增加村民收入
刘钊告诉南海网记者,现在拥处村村民的年均收入比较低,全村316户,有110户属于贫困户,虽然现在贫困户的数量占到三分之一,但是药材的种植将会给这个村将会有很大的变化,刘钊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现在通过研究,已经研究出来的橡胶林下栽培的益智、假砂仁同时种植模式,待成功后,就会在全村铺开种植,将会给村民带来不小的收入。”刘钊讲到,拥处村原来种植的山兰稻已经有两个新品种,平均亩产80公斤,按照市场价格,一公斤100元,每亩地增加800——880的收入,这是第一笔收入。
第二笔收入是在原先的橡胶地种植一种珍贵的益智中药,一年可以收一次果,一亩可以种植80到100株,产100斤干果,每斤干果市场价的收入是在30到33元之间,这样每亩可以增加收入3000到3300元。
“第三个就是种植的海南假砂仁,一年同样收一次,1亩种植50株,产30公斤到45公斤。”刘钊讲到,1公斤海南假砂仁的市场收购价是在60元,这样每亩的收入可再增加1800元到2700元,三笔收入算下来,一亩地的产值是在6000多元,村民不再是贫困户了。
村民:不愿刘钊离开
“好不容易来一个这么好的书记,我们都不愿意让他走啊。”记者在走访村民家中的时候,村民和记者说起了这件事,现在“第一书记”任职一年的时间已经到了,省里也派了新的“第一书记”前来接替,知道刘钊早晚有一天要走,村民多有不舍。
有几户村民表示,“第一书记”与村民们已经有了很深的关系,刘钊经常去村子里慰问村民,关心他们的吃住,还带领他们发展经济,甚至在台风天也不顾个人安危一家一家的去询问,转移群众,他是真正的想帮助村民富起来。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白沙11月1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王旭)
责任编辑:甘晨卉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