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人间百态
字号:

徐敏安诗话

来源:新华社 作者:赵新兵、潘林青、张志龙 时间:2016-11-05 11:57:45  
关键词:徐敏安 诗话 三进三同 花蝴蝶 河流水质
[提要]  徐敏安今年50多岁,身体壮硕,面部红中透黑,是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人,种了300多棵板栗树、300多棵苹果树、90多棵桃树。在徐敏安的笔下,村里这支舞蹈队不仅不输给城里人,更代表了庄户人家紧跟时代的精神风貌:“镇上文化宣传站,村里舞蹈识字班。

  新华社济南11月5日电 题:徐敏安诗话

  新华社记者赵新兵、潘林青、张志龙

  鸡叫三遍,朝阳初现,徐敏安起床了。秋叶泛黄的日子,他所在的小村庄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节,简单拾掇之后,他便拿着编织袋、挑着扁担上山了。

  徐敏安今年50多岁,身体壮硕,面部红中透黑,是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人,种了300多棵板栗树、300多棵苹果树、90多棵桃树。眼下,正是板栗收获时节。徐敏安打算这几天“加加班”,把树上剩余的板栗全收下来,好腾出手来管理苹果。

  劳作之余,这名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沂蒙汉子,有着“不一般”的爱好――写诗。对他来说,田间劳作、日常生活就是他诗歌创作的最大源泉。

  摘板栗时,他随口吟道:“劳作板栗园,树枝徐修剪。人在高山处,如坠云雾间。”在山中劳作后,他又写道:“小径通山间,挑夫林中穿。汗水挂满脸,抬头望望天。”

  有付出就有收获。和1994年刚结束打工回乡时相比,如今的徐敏安收入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从当时的年收入五六千元,增长到现在的五六万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曾是“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外货不入、土货不出”的沂蒙山区,在徐敏安的诗中开始有了变化,少了一些辛劳,多了一些画意:“生态治理真是好,青山碧水白云飘。飞禽游物尽逍遥,客留山乡不会老。”

  烟庄村支部书记王西军回忆说,作为解放战争时期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的居住地,烟庄村2011年至2012年开始修建沂蒙六姐妹纪念馆,并整治河道、改善环境。就是那时,徐敏安有感而发,做出了上面这首诗。

  生活的车轮还在滚滚向前。守着绿水青山和红色记忆,2012年烟庄村成为“三进三同”教育培训基地。王西军说,平均每年都有百余名各级干部,从五湖四海聚集到这个远离城市的小山村,接受“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教育。

  徐敏安的家也是“三进三同”教育入住的农户之一,为此他也作诗一首:“‘三同’落蒙山,烟庄为终点。吃住农家院,劳作果树园。与民同歌舞,情系基层间。相处虽短暂,意识在身边。”

  再过几天,烟庄村又将迎来新一批接受“三进三同”教育的干部,农家院里堆成小山的板栗经过晾晒已慢慢裂开口子,徐敏安也将度过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给苹果树浇水、摘袋、收获。

  在果农们看来,苹果的质量好坏、丰收与否,关乎一年的辛苦付出得到多少回报,寄托着美好生活的期盼,徐敏安也不例外。为此,他写道:“红点绿色笔中画,果农斜兜手中夹。采得苹果送何处,为谁幸福为谁甜。”

  没有农活时,徐敏安还会在晚饭之后,去村里的小广场看看妻子所在的舞蹈队练习、表演。大约两年前,烟庄村的妇女们自发组成了“花蝴蝶”舞蹈队,农活不多的时候,傍晚时分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去跳舞健身。

  在徐敏安的笔下,村里这支舞蹈队不仅不输给城里人,更代表了庄户人家紧跟时代的精神风貌:“镇上文化宣传站,村里舞蹈识字班。劳作之余忙中闲,身随音乐心飘然。十四步法蝴蝶展,四十套路兔子欢。节奏协调又熟练,服装一致风景线。敢与城里赛PK,村妇也能顶起天。你跃我试共体验,掀起跳舞风潮热。提倡全民来锻炼,跟着时代永向前。”

  从2006年至今,徐敏安已经创作了200多首诗歌,这些诗是他生活的缩影,也是蒙阴县农民生活变迁的真实写照。     2005年,蒙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563元;2015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2730元,同时形成了“春天满山花、夏天满山绿、秋天满山果、四季有景观”的生态景象,河流水质达标率、城市地表水达标率、城区环境质量优良率连续16年达100%。

  晚饭过后,望着远处袅袅炊烟,徐敏安又拿出了小本子和笔,开始写写画画,嘴里还不住念叨着:“……烟气浓浓遮脸面,火焰燎燎身满汗。多少辛苦多少泪,化作煎饼云一片。姐妹同心情谊连,红嫂精神永相传……”

责任编辑:韩慧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每日焦点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