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旧地村“第一书记”陈海峰:建合作社解决就业

  儋州市白马井镇旧地村“第一书记”陈海峰驻村后

  建合作社解决就业

陈海峰到贫困户曾志敏家了解情况。

  说说咱村的扶贫事儿

  南国都市报记者 梁振文 实习生 符昌晶 文/图

  10月21日一大早,天空下起了大雨,恶劣的天气让人不愿意出门。白马井镇旧地村里,有一个身影却在不停地忙碌着,在村子里跑上跑下。这个人就是旧地村“第一书记”陈海峰。

  2015年7月20日,被委派到旧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洋浦食药监局副局长陈海峰刚进入旧地村,就闻到空气中散发着一股浓烈的牛粪味。“这种场景只存在于童年印象中的农村。”陈海峰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看到当地村民的牛、羊、猪等家畜在村子里乱跑,而且这里没有路灯、公共厕所,更没有自来水。“这个村的基础建设基本是空白的,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陈海峰告诉记者,旧地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下辖10个村民小组,而村庄里的保洁员才6个人,而且人平均工资每个月只有450元。“为了治理当地的环境卫生,2015年底在镇委镇政府的安排下,我们设立专职保洁员,配合专业清洁公司开展村庄的卫生清洁工作,也就是开展卫生服务外包的形式。”

  “如今我的工资提高到每个月1680元了,每年4月到10月还有高温补贴,这样我就可以专心打扫村里的卫生了,不用再去干别的活儿来养家啦!”旧地村委会下辖的李家村保洁员李井美开心地告诉记者,她从2013年起就当保洁员,当时的月工资才450元,这让她在担任保洁员的同时也做别的工作。

  环境卫生起步了,然而村里的贫困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据了解,旧地村有480户家庭,人口2399人,其中贫困户有43户,五保户有5人。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水稻、甘蔗等,以种花生、木薯、橡胶和养鸭、养羊以及外出务工为辅。2014年全村无集体收入,人均年纯收入约1500元,属省级贫困村庄。由于旧地村靠近乐园江,水资源丰富,且村庄有养鸭致富的先例。“于是我以有养鸭经验的村委会委员郭学侯为致富带头人,组织包括郭建良在内的5户贫困户成立儋州乐园江专业养殖合作社。一年养十多万只鸭没问题,预计收入会有20多万元。”陈海峰说。

  “当时听到成立养鸭合作社的时候,我就报名参加了,因为我之前也曾帮别人养过鸭。鸭苗是政府补贴的,自己想养多少就可以领多少只鸭苗;没有钱买鸭饲料也可以先贷款。”郭建良笑着说,他目前打算养三千只鸭苗,这些鸭卖出去保守也能赚个一万块左右。

  “旧地村不仅成立养鸭合作社,还鼓励村民养猪、养羊等,希望通过多种渠道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陈海峰介绍说,他还协调儋州市政府,利用旧地村的土地资源,争取引进高效农业项目落地,解决扶贫工作中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于贫困户种植的地瓜、蔬菜和花生等农产品,也会帮助他们实行市场价格收购,解决村民的燃眉之急。”

  据介绍,今年5月30日,省食药监局启动了第一批精准扶贫措施,陈海峰就利用自身资源,聘用具有医药大专学历的两户贫困户子女2人到儋州市的食药监所当协管员。今年6月20日,又调动帮扶资源,安排4户贫困户子女共4人到海口的制药厂务工。

  “明年,我们将投资1000万元建设旧地村,作为‘整村推进’的基金,到时候村里就会有公共厕所、自来水和公共场所啦。”展望未来,陈海峰自信满满地说:“以后,我们还要种上三角梅,让村子变得更加赏心悦目,让村民的日子像三角梅一样红红火火!”

  这里的村民最盼啥

  希望基础设施完备起来

  “陈海峰书记平易近人,虽说是城里人,可是你看人家不也到猪圈里,还问我养猪的情况。”聊起“第一书记”,贫困户曾志敏有说不完的话,“我们家是四口之家,由于两个孩子上学,家庭支出大,光靠家里一亩左右的土地种点庄稼,妻子编织渔网,根本就不够生活费用。”幸运的是,现在政府补贴14头猪苗给他,收入来源也就多了渠道。“快看,我养的猪仔势头多好,明年我还想向书记申请多养几头,到时家里收入好些了,就不愁孩子上学费用问题啦。”

  “我特希望村里的基础措施都完备起来,有自来水、像城里一样的公共厕所和网络。”郭建良指着村委会里面用红砖临时搭建的简易厕所憨厚地说道。由于旧地村目前还没有通网络,所处位置又偏僻,信号不好,这也让村里的年轻人困扰不已。“老人不用手机还好,像我们年轻人用微信发个消息,半天消息都发不出去。”郭建良觉得村子里也应该像其他村庄一样通网络。“别的村子都有网络了,咱村也不能落后哇。”

  村民眼中的“第一书记”

  他及时解决村民难题

  “多亏了陈书记,我那317斤花生才卖出去。”贫困户郭振扬竖起大拇指说,“今年六月我家的花生丰收了,可当地收购价格才1.2元/斤,在海口,花生价格却是5元/斤。”郭振扬正在发愁的时候,没想到陈海峰利用食药监局职工数量多且花生也是大家喜爱的生活食品的特点,以较高的市场价格收购了他的花生。

  郭振扬一家五口人,如今两个孩子在上学,大孩子在海南医学院上大学,小孩子在那大丹阳中学上高一。“家庭开销大,孩子他妈有时还帮别人补鱼网来补贴家用,如今陈书记还让我当上了村里的护林员,每个月光是当护林员就有1500元的收入。”

  去年从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大学生陈长花说,她一家五口人,全靠父母在家种庄稼获得微薄的收入。“我上大学的费用基本都是靠借亲戚的和学校发的国家补助金。”陈海峰了解她家的情况后,帮助她在儋州市的食药监所当上了协管员。

  村民陈长美说:“8月17日台风‘莎莉嘉’影响儋州市,陈书记冒雨到每户村民家走访,看看哪户人家需要帮助。台风过后,他还给贫困户送去米面。在我心里,他就是一位帮助解决村民难题的好书记!”

陈海峰

  投身农村建设不忘初心

  这是一次真正投身农村建设的热潮。2015年7月,单位领导一个电话,我立即打包行李,赶到了海南岛西部一个叫旧地的省级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开始两年多的第一书记挂职工作。在这里我和旧地村的农民兄弟朋友们一起劳动生活,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也开始了我人生中最厚实的一段工作经历……农村工作真不容易,农民的劳作更艰辛,唯有发扬夜以继日的肯干实干加苦干精神,才能确实引领农民兄弟精准脱贫,共奔小康。我将一如继往前进,不忘第一书记的初心。

  ——陈海峰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经济

最新经济市场动态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