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亚欠村第一书记杨烨:解决村民几十年饮水难题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南海网客户端开机页

  陵水本号镇亚欠村“第一书记”杨烨正在和同事讨论如何开展扶贫工作。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2015年7月,海南师范大学委派干部杨烨到陵水本号镇亚欠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的时间里,曾经的问题村有了新面貌,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思路明确了,村容村貌改变了,村风民风也和谐了,村里的干部群众对他都赞不绝口。11月15日,南海网记者采访了村民眼中这位踏实、精干的好书记杨烨的事迹。

  杨烨为亚欠村里做的第一件“好事”是设置路牌。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为村里设置路牌 村民交口称赞

  杨烨任职的地方是陵水县一个贫困村落,203户中有79户贫困户,当地思想观念落后,社会治安差,常年遭受自然灾害。

  杨烨为村里做的第一件“好事”是设置路牌,这让村民交口称赞。

  亚欠村占地3145.34亩,四个自然村,三面连着村庄,一面紧连着吊罗山。村内道路十字路口特别多,很容易走错方向。

  亚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儒忠说:“没有路牌之前,每天都有路人到村委会问路,我经常在凌晨3、4点钟接到问路人的电话。路牌是我和杨烨书记驱车到陵水县群英乡、提蒙乡等多个镇墟、村庄走访考察,结合我村实际设置的,没有花费村委一分钱,是杨烨书记在镇上申请的资金支持。”

  亚欠村自从有了路牌后,既方便了路人,还美化了村容村貌,也为村民的生活指点了方向。

陵水本号镇亚欠村打了两口深井,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南海网记者陈望 摄

  打两口深水井解决村民长年饮水问题

  亚欠村位于陵水本号镇西北部,紧傍吊罗山,属于丘陵地带。吃水难,一直是制约该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亚欠村村民黄宁说,以前在村里打一口井每天只出一百来斤水,五六家人来担,每人挑一担就没了。村民自行挖的水井一般只有8—10米,一到下雨天井水就发黄,煮出来的饭根本不能吃。而去田里挑回来的水时常有蚂蝗。有的村民用很长的胶管从吊罗山上引水,未做任何卫生处理,也存在隐患。

  尽快解决村民饮水问题,杨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本号镇政府和陵水水务部门递交了打井申请,在龙丁敏副县长的关注帮助下,本号镇领导积极跟进,县水务局支持打了2口深水井,水管布局由政府投资建设。

能喝上干净安全的水,亚欠村村民黄宁露出开心的笑容。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今年5月份,两口深达150米的深水井打好了。出水那天,村民捧起清亮亮的水喝,赞不绝口。村民王亚珍告诉记者,第一书记来了才有这个水井,盼望了几十年,现在水井建好他们喝水也放心了,不再担心喝水生病或闹肚子了。

  “目前村里正修建水塔,铺设管道,争取三个月内实现自来水入户。”杨烨说,等水塔建好后,将彻底解决亚欠村村民饮水问题。

陵水本号镇亚欠村打了两口深井,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陵水本号镇亚欠村村貌。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问题村”变安全 村容村貌大整治

  饮水问题解决了,村民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杨烨又着手改善村内的治安问题。因为经济落后、治安不稳定、信访矛盾突出等,亚欠村被作为镇挂牌整治的“问题村”。社会治安问题突出,也是导致亚欠村贫穷落后的一个关键因素。

  陵水本号镇亚欠村村貌。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了解情况后,杨烨组织村两委干部定期到村内开展巡逻,同时开展村容村貌大整治,清理道路两旁杂草、垃圾、修建路灯、树立核心价值观宣传栏,村里的环境一天天变好了,村民也变得更加文明。今年,亚欠村荣获本号镇村“两委”班子绩效考核优秀,15年来这是头一回。

  杨烨说,社会治安稳定是村民从事生产生活的一个基本保障,稳定才能够发展。他们开展扶贫工作如果没有好的治安环境,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保障。

  “大后方”给扶贫支持 实施教育精准扶贫

  出任亚欠村“第一书记”前,杨烨是海南师范大学的一名干部。“大后方”的帮助给扶贫工作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持。亚欠小学校长卓明孝兴高采烈地列举一年来学校发生的变化:今年六一节前,海师大向亚欠小学的孩子们赠送了一批学习用具和水杯等用品;今年7月份,海师大选派26名优秀学生干部来亚欠支教,通过大学生自愿捐赠兼学校图书馆支持,在亚欠设了爱心书屋,建了教育实习基地。今年9月份,又给亚欠小学赠送了60套崭新的桌椅,还给4位老师每人赠送一台电脑……

  来自海师大的师生,也成了“第一书记”的好帮手。今年3月,海师研究生王健一行8人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来亚欠村开展社会实践。他们走访贫困户,“一户一方案”研究精准扶贫对策。还办了电脑培训班,手把手教村民操作电脑。“大伙儿学会了上网,就能把农家自产的土鸡、热带水果等通过网络销售了。”

  此外,今年10月10日,全村完成从幼儿园到大学149名在读子女的数据采集台账建立工作,通过海南师范大学团委选派149名优秀大学生“一对一大手拉小手”,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努力提高亚欠村民人口素质。

  陵水本号镇亚欠村种植的香粉蕉。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打造亚欠芭蕉品牌 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致富

  如何带动亚欠村村民致富呢?杨烨介绍,通过一段时间的挖掘,他们发现种植本地的香粉蕉是一条非常好的经济发展的路子。他们把村民组织起来,让他们加入到合作社里面来,以合作社运行的模式,进行这个村的产业的开发。

  目前,亚欠村民已经种植600百多亩芭蕉,水利沟沿岸的芭蕉林郁郁葱葱。当地土生土长的芭蕉树,果实圆且个头小,又称蛋蕉。

  最近村民已精选一部分成熟芭蕉,委托“第一书记”送至海口试销。杨烨说,将率先在海师龙昆南校区设点销售,海口市民可通过微信、电话等预订,然后从陵水定期发货,约在固定地点领取最新鲜的亚欠芭蕉。

  陵水本号镇亚欠村“第一书记”杨烨。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为村民做实事的书记成就村民的幸福

  “他是个说实在话、做实在事的人。”本号镇亚欠村村委会副主任胡茂庚说,“第一书记”进驻亚欠村之后,修好“村村通”公路,这里交通方便了。还竖起了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栏等,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变。

  本号镇亚欠村五保户胡德方今年73岁,身体残疾,独居在陈旧且简陋的小屋里,平时洗衣、种菜要到100米外的邻居家水井里提水,靠政府补贴和养老金艰难度日。前不久,杨烨在不花村委会一分钱的情况下,给老人安装了一台家用小型抽水设备。

  今年20岁的胡肖云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也很弱,养父去世后,她与养母相依为命。2015年,杨烨来村里扶贫后,专程抽时间把胡肖云带到海口,自掏腰包为她看眼病。又给她安排了一份工作。

  谈及任职一年多的收获,杨烨说道,“我现在人到中年,家庭稳定,没有什么牵绊。既然到了亚欠村,就想在村里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儿,成就村民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快乐。”

  他还说,作为第一书记,要下得了田埂、扛得住责任、经得起考验。把情感融入到扶贫攻坚的第一线,尽我们所能把我们所负责的贫困村民带上富裕的道路。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陵水11月16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陈望)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