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人间百态
字号:

对话:“核心素养”这块教育愿景拼图,该如何设计摆放?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时间:2016-12-09 13:16:19  
关键词:学科本位 河北省衡水中学 国家课程 教育教学 教育对象
[提要]   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这些学科都是从这些方面界定学生的素养,知识是这些素养的载体。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核心素养无论是从国家的层面,还有人才培养的层面,还是从教育的层面,给教育的层面解决了如何育人的问题。

   新华网北京12月9日电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坚实基础,学校教育必须依靠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教育伴随着孩子的一生,每一个阶段的教育,每一次转折点的选择都至关重要。教育是什么,是一种期待,是一种唤醒,是一种长期的较为稳定的“自觉”,是一种慢的行为。教育回归了本源,才能更好地发挥对孩子的引领作用,也有利于端正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态度,才有可能使教育深入到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每个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不断改革,探索,寻求发展之路,只为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在论坛设置的圆桌对话环节,嘉宾们要讨论的话题就是――“核心素养”这块教育愿景拼图,该如何设计摆放?

   以下是第七届“大国教育之声”圆桌对话环境的精彩内容。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主任许玉乾:

   大家知道教育事关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教育领域每一个重大的活动,关键词的提出都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9月13号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教育部委托的聚集近百位专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个成果一公布,在一片溢美之词的同时,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刚才李奕主任的演讲为这次对话做了很好的导引。第一,是什么?第二为什么?第三,怎么做?我们下面请四位嘉宾,他们都在基础教育一线,谈谈他们对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看法和观点。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校长景小霞:

   我与大家的身份不同,他们都是他们最最信任的品牌的高中校,我们是基础教育低端的小学。几位嘉宾大家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学校的特点也不同。基础不同、视角不同、侧重点不同,但是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刚才李主任讲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我刚才想,培养人是两个责任,我们有很多身上的责任,一个是针对国家的责任,一个是面向孩子的责任。对于国家来说我们要培养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的孩子。现在中国的孩子我们培养出很多的孩子都是“香蕉人”,他们没有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认同本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和我们的文化传统。一个没有坚定自尊心,不认同自己国家文化的孩子,他能够得到世界各国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吗?所以,这里就牵涉到我们一定要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第二,孩子的问题。教育的终极目标,针对孩子就是应该培养全面和谐健康、自由的,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责任。针对这个责任,我这样的理解,创新是核心的核心,同时要兼顾合作。因为创新代表着一个人的智商,说明我们有智慧的脑,合作代表着情商,我们有温暖的心。我们万泉小学传递教学幸福,倡导实施带来惊喜,处处创造感动,既不重复自己也不重复别人,就是希望孩子在创新和合作中能够实现幸福的生活,为幸福的人生奠基。

   关于人文底蕴的理解,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长相。我们现在的教育,我希望我们的中学在人文科学这方面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给孩子们。我们的文学、历史、艺术、体育,这个地方,孩子们到了中学真的远远不够。理科的学习,我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我身边的孩子们,凡是有面对升学的家庭和孩子都是处于焦虑状态,孩子们每晚很晚才睡觉,很多孩子是在做着自己不擅长的事。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天晚上孩子面对不会做的题,很苦恼,他怎么会热爱生活。刚才看到孩子的演出,孩子的演出技艺上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经常有国际交流和地区交流,中国的孩子在艺术学习的过程当中不缺乏技术,他们身上有匠气,他们能够演奏对于专业团体很难的乐器,但是孩子不融入音乐当中,对音乐没有理解。在人文底蕴方面,我希望加大国民和孩子人文底蕴的学习,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有素质的人,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就是我的一些简单的理解。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方妍:

   2017年入学的初一的小孩是14岁,他经历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研究生四年,在十年之后走向社会,就是2027年。如果他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话,到了2067年,甚至2077年,半个世纪就过去了,那个时候我们肯定不在了,那个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无法预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是创造未来的群体。

   现在欧美都在进行以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终身学习为宗旨的国际教育。我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我是90年代初大学毕业来到清华附中,那个时候我们倡导双基的教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生的社会实践感和创新精神,我们更多对教育的认知还是停留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后面,到21世纪的时候提出了三维目标体系,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这里面涉及到情感价值观,把人的因素已经纳入到教育的体系中。直到今天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人的基本品质和他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学校的教育价值,或者是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就是人的培养,如果我们还是单纯的以学科知识为导向的学校教育,一方面是不能满足社会国家,包括未来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人的自身都很难得到发展。我认为这样一个提出,可以说是教育的一个进步,站在国际视野,我们必须把人作为学校教育的对象,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王海玲:

   刚才我也非常赞成方书记说的,核心素养的提出我觉得第一个从国家的层面来说,提出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过去说,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面怎么样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哪些具体的指标来衡量和界定?我们应该一直没有这样的东西。所以,我认为这是为我们国家培养这样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制订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评价的标准。这是从国家的层面来说,什么是全面发展的人,给他制订了,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18个基本点,这也是我们国家对于中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这个意义非常重大。

   第二,从我们的教育的角度来说,特别是中学,基础教育。它的人才培养很多是通过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施来进行落实的。过去课程的标准主要是基于学科的,而且它的顺序首先是知识,其次是过程与方法,最后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学科教学在进行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时候,知识的教学是第一的,采用什么样的过程和方法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最后可能要去进行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挖掘。但是现在我们这个核心素养提出,不仅从宏观上提出了核心素养的衡量指标,同时它也把每个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更细致的落实和划分。

   我看了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核心素养和我们的课程标准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有几个方面:第一,学科的价值引领。这是放在首位的。所以每个学科都首先强调我这个学科的核心价值的引领,最重要的在于什么。比如我是地理老师,首先强调的是人地关系观,是地理教学的最重要的一个价值的引领。第二,学科的思维方法。这种学科的方法是通过在课程的学习当中最重要的掌握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用这样学科的思维方法去认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第三,学科的认知的方法。学习每一个学科,掌握每一个方面的技能都需要方法,把方法放在很的一个很重视的方面。第四,学术和科学的品质。科学品质要求有置疑精神,要实事求是,要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第五,关于实践创新,也就是学以致用。我们这些所学的所有知识都要进行学以致用。

   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这些学科都是从这些方面界定学生的素养,知识是这些素养的载体。我们可以设想,真的是实现了这些学科素养的话,我们的学生一定是一个对他的未来的人生发展具备了一生发展的素养和能力。因为我们知道现在是知识爆炸、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你再怎么去界定核心知识,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我们的学生是未来20、30年之后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知识总会落后,但是他的这种能力是不会落后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核心素养无论是从国家的层面,还有人才培养的层面,还是从教育的层面,给教育的层面解决了如何育人的问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副校长康新江:

   我从高考的角度谈一下核心素养的问题。现在的高考也在考素养,可以从一类大学、二类大学、三类大学学生的综合素养来看,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像清华、北大、人大这些名牌大学的学生和一些三流大学的学生相比,名牌大学的学生不仅仅是高分数,他们在组织领导能力、学习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要比三流大学突出很多。

   现在的高考也在考素养。我们中学老师都知道学生出错,比如说是马虎、审题不清,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马虎无非是他的学科规范、学习习惯的问题,而规范、习惯,这就是素养。比如审题不清,无非是思维习惯、学科能力和学科思想的问题,这也是素养的问题。现在的高考实际上也在考素养,高考考的素养和我们提出的核心素养是不是一回事?我感觉现在还存在一些偏差。

   核心素养三个方面:第一学习基础。这在高考当中能考察出来。第二,自主发展。我认为可以间接的考核。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规范意识、学习品质,这些方面他或多或少会直接反映在他的高考分数上。所以,第二个方面自主发展也包括他的心理和身体这些都或多或少反映在高考成绩上,可以间接考察。第三,社会考察,这个就不会考察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担当精神,以及他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恐怕在高考当中无法考核。要想落实核心素养关键还是评价问题,让评价如何真正的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核心素养能否真正的落地,能否在学校教学当中发展作用,评价是关键。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主任许玉乾:

   核心素养北师大汇聚了近百位专家,历时三年才发布这样一个仍然受到争议的成果,说明什么?说明对核心素养,不管是定义也好,拼图的摆放,哪个为先?刚才几位校长的观点,虽然大致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我想,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今天几十分钟能讨论清楚的。我们想这个问题肯定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我们的基础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核心素养的提出,或者方案,对于我们小学也好、中学也好,会发生什么样的具体的作用?或者指引、导向,请各位校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校长景小霞:

   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我们这些教育人冷静下来、理性下来。因为现在在变革时期,教育改革也是这种日新月异,每一位教育人实际上压力很大,教育改革影响最大的是观念改革。观念有了,核心素养有了,教师队伍是否能理解到位,先不说教师,我们的校长,教育干部的干层是否能理解到位,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老师有终身学习的学习力,还有一个全身心的投入,还有种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他能全身心的跟着学校去学,我们真的去做,就会走得快一点。

   中国很大,学校的发展水平、地区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个成果一公布之后,对于我的学校来说很关注,天天研究和学习,怎么去变革,让每天的工作,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到让孩子、家长都满意,领导很放心。实际上,在核心素养出来之后,每个学校都没有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尽管在边远的地区,他的老师和教育工作者也会面对这个问题去审慎的思考,尽自己一己之力,在变革的路上摸索。基础教育发展工作也任重道远。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方妍: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核心素养也是一样的。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认识比落实更重要,心中有认识,有认同,脚下就有力量。三个方面的事情极其重要:第一,全社会共同,我们特别呼吁,我们要营造一种绿色的教育生态环境。种子自身没有生长的条件,但是环境具备了,就可以自己组织去生长。学校教育也是一样道理。我突然想起来清华大学早期教授潘光旦教授提出了“位育观”,要有一种和谐自然的环境,种子也好、孩子也好,就能得到正常的生长。但是现在我们的环境还有很不乐观的地方。回归到学校来说,两方面特别重要。一个是学校的传承知识能力,包括素养,一定要通过课程,我们一定要围绕核心素养,要把学生放在课堂课程的中央。这样才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体悟中得到各方面的提升。我昨天查了素养到底是什么意思?尤其素养是长期育化的结果,一定要到这个环境当中去。另外一个是课堂教学,对老师的挑战非常艰巨,课堂教学一定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教他,什么是学生喜欢的方式,比如调动他的激情,赢得他的关注,最关键的是我们非常认同顾明远说的课堂教学以教为导向,让他变成自己的一种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我不敢回答李奕主任,我认为面对未来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的勇气、视野、胸怀,还要有把这种意识转化成实践的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王海玲:

   我也从学校的角度对于核心素养,怎么在学校当中去落实,谈一下个人的想法。我对方书记的想法是一样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理想,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但是实际上,我们要去实现它,真的需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现在是刚刚起步。距离实现这样的目标,其实有许多许多的事情要做。这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几个方式方法,采取几个措施就能实现的。学校从几个方面来着手:第一,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这个学校无论任何工作,全方位的工作都要围绕立德树人和价值引领来确定目标,因为核心价值观最核心的就是这个东西。通过德育的线索,通过学科的教学的线索,我们可以由很多的立德树人,通过学科的价值的引领达到我们的育人的很多方面。第二,我同意方书记说的,课程的建设。因为学校课程是最重要的载体,也是学生进行教育和学习过程最主要的一个阵地。一个是课程的构建,课程的构建应当是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进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合,还有重组、融合,使它符合我们现在所提出的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的目标,并且在每个学科当中也要根据自己的学科构建自己的核心素养的学科体系,这个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课堂。课堂刚才我们提到了,我们现在更多的老师的教学的意识仍然停留在首先是学科的知识,也就是学科本位,还有知识本位,这个在我们很多老师当中占据着非常顽固的地位。怎么去让他把这种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变成价值引领,思维方法的引领,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引领,这个确实需要有一个过程。一个是需要我们老师的观念转变,还需要我们老师的素养的提升。所以,师资队伍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第四,评价。评价从中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向大学输送人才,高考的评价能否按核心素养制定标准,真正决定了中学是否按照这个方式培养学生的很关键的因素。从高考,然后到中考,再到平时的考试,能否把以知识和技能的考察转变成他的能力、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考察,这也是一个难点,也是未来要突破的一个核心任务,能否实现这个理想的最大障碍。最后,也是刚才李奕提到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单单是学校的问题,包括了家庭、社会、课内、课外等各种形式方方面面对学生的培养。这需要建立立体的、全方位的育人环境。

   河北省衡水中学副校长康新江:

   我从两个方面谈谈。首先,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我认为要落实核心素养首先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我们学生在学校时间最长的还是在教室、课堂上。华东师大的崔教授说,现在核心素养可以看成是教学改革的3.0版本,1.0版本是双基为目标,2.0版本是三维目标,3.0版本是核心素养。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重中之重。首先,我觉得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我们对教学任务要有一个转变。教学任务除了知识的传授之外,还要有兴趣的培养、思想的渗透、技能的训练,有知识的形成,有方法的指导,有思维的发展。应该说一个立体的课堂。为了落实这些,我们老师的理念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学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分数,教学的方式不应该仅仅是讲授,教学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训练的途径不应该仅仅是做题 ,评价的方式不应该仅仅是考试,教学的效果不应该仅仅看眼前。我觉得这种观念的转变是重中之重。

   第二,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要基于我们的民族性、基于中国的国情。中国教育现在最大的国情是什么?我认为就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这个群体即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独生子女这一代,他们在责任担当、行为习惯、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等很多方面和多子女家庭是不一样的,他们是有自身的弱点。当这一代成为社会中坚,我们的社会问题是不是更多?比如说,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组建的家庭是不是会稳定?我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他们这一代能传承下多少?假如国家有难,他们能否像他们的前辈一样,为了国家付出生命,这些都画了问号,对于他们的教育,我的观点是不应该过多地强调自由发展,不应该更多地强调宽松。我认为,更多地给他们这种法规意识,他们不是规矩多了,而是规矩少了。更应该给他们团队精神,给他们社会担当。要让他们去磨炼,去规范,让他们具备一种精神,要实现这个,我认为浓厚学校教育,学校的文化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文化力是学校的第一教育力,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改变一个人,但是在学生积极向上的氛围当中,他会很快改变。农村的农民进了五星级酒店,他也不会随地吐痰,我们把学校建成洁净的空间,会使他们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在99年提出了把学校建成精神特区,这个特有什么?有三点,第一是追求,学校的校训是追求卓越。第二,担当。学校提出办负责任的学校,当负责任的老师,做负责任的学生。第三,激情。达到精神特区靠的是活动,靠的是教育者的这种情怀。在学校时时刻刻处处都是教育,学生就餐可以对他进行文明习惯养成的教育,吃饭游戏排队,吃完饭之后把餐桌打扫干净,学生就餐可以进行节约的教育,不浪费粮食,还有餐厅菜单上的电子显示屏,除了显示菜单之外,还有每天的标题,这样打饭就可以积累很多的知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抓住一点一滴的教育契机,具备一双教育的慧眼,用教育的眼光审视和辨别生活当中的一切,把一切都变成教育的资源。还有一点,要通过活动搭建平台。学校每年现在有几十项的活动,报告就有近百场,上一周我们请了国防大学的金教授给学生做报告,这些都非常有用。我们有17个文化节,各个学科都有。实际上,生源也好,师资也好,都是培养出来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觉得千里马常有,伯乐也常有,缺少的是赛马场和赛马会,作为学校要搭建这个平台,核心素养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主任许玉乾:

   这个话题不是几个小时、几十分钟能够讨论清楚的,但是刚才各位校长观点都表明,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就是关于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怎样摆放他们的顺序,在各个学段究竟哪个为先、哪个侧重都是需要讨论的,北师大讨论了三年,不是三年就结束了,后面再讨论三年、十年,我们可能仍然有话说。比如素质教育我们实施很多年了,今天再讨论素质教育仍然有话说。第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光靠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难上加难,或者说是做不到的。总书记说要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个钮扣。李主任谈到,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是三大教育的基础工程。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学校教育费再大的劲都很难扭过来。就像人生的第一个钮扣系歪了,后面很难正过来。第三,核心素养是责任重大,但是任重道远。最后我们希望它前途光明。

责任编辑:韩慧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每日焦点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