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人间百态
字号:

李奕:核心素养与教育治理的实践探索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时间:2016-12-09 18:10:52  
关键词:教育公平 教育供给 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行为 教育教学
[提要]  由新华网主办的主题为“回归 智享 创赢”的第七届“大国教育之声”论坛活动9日在京举行。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李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界的同仁们,大家好。

   新华网12月9日电 由新华网主办的主题为“回归 智享 创赢”的第七届“大国教育之声”论坛活动9日在京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回归教育本质的初心,关注各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之成就,为“大国教育”聚慧发声。在论坛现场,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奕作主题演讲《核心素养与教育治理的实践探索》,以下是本次演讲的精彩摘要。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李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界的同仁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段参加新华网组织的高端论坛,让我们来交流思想。

   今天跟各位分享的是: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学校治理结构。虽然主体是面向民生领域更加关注的基础教育,也是面向高等教育的。但实际上我们应该从以孩子健康幸福为目标的成长全链条中观察他的各方面素养的形成。

   这次教育部颁布的核心素养,是面向全体中国学生的,而不仅仅是义务教育阶段或者高中阶段,或者是大学阶段。因此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核心素养这一大块拼图应该如何去码放?而不是码放到一个直接的学段里。在此主要跟大家分享三点内容:一是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二是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学校治理结构的一些实践,特别是北京市在推进教育改革当中的探索。三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些展望。

   首先是核心素养带给我们的一些思考。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今年颁布了核心素养之后,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加关注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所以我们提出几点思考。

   第一,我们原有的教育体系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非常完善,在某些领域、某些学科是领先的。但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教育的第一质量和第一任务是什么,是为了科研出成果,为了培养名师名校长?还是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培养负责任的、有担当的、有民族情怀和国家认同的未来一代的孩子。

   教育的真正成果是孩子,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如果从这一点来反思,可能在具体环节当中,不管是每个学段也好还是每个学科也好,我们教育的第一任务是培养人,而不是造就“业绩”。我们教育的第一质量是培养一个什么样素养的人,首先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将来靠得住的孩子。从这个反思角度再去看核心素养,它呼唤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学科的能力 或者某一项技能,呼唤的是这个孩子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把国家、人民、民族装在心中,要有不忘祖国的初心,有责任感、勇于担当。

   第二,我们要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做好自己成才的梦,做好自己的中国梦,在当前的发展现实下,核心素养的提出也有助于同学之间、地区之间、老师之间,甚至校与校之间的包容和谐与理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的践行下形成新的发展。我们国家东西部的协同以及城乡差异的弥补,包括北京不同学校之间、不同区之间的共同发展,都呼唤着干部教师围绕着核心素养来培养和造就孩子。

   第三,需求驱动下的素养形成,关键在教育供给。核心素养的提出不是一个口号,最后落在我们这些教育的从业者,甚至是媒体人和社会人士上,应该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也就是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如何存在的?在供给质量、供给内容、供给的方式方法和节奏等方面真的要符合当前孩子核心素养的形成,而不仅仅服务于某一个单一的学科的基本素养。所以包括学科教学、学校的治理结构、德育活动,应该在教育教学的全领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德育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仅仅在某个片断、某个局部。这是所有老师、校长的职务行为和岗位职责,是全方位的融合和认同,这也是当前需求趋同下核心素养的真正的落脚点和需求点。所以北京在深综改过程中,我们落实核心素养是把它真正放在教育的供给侧结构调整上。

   下面谈一些实践。重点在这些点上做一些调整和变化,从而带来学生的实际变化。第一,消费观引导下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与服务。除了传统的学科教学和课程供给之外,进一步丰富孩子的实际获得,丰富他的感官体验,具体体现在增强社会实践,增强科学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他的探求欲望,真正的创新创业的原始积累点、原始素养积累点,应该在基础教育的早期,而不是在高中阶段或者是到高校的时候再去开一个创新创业课或者政策上给他多少创业资金,搭建多大的创业平台,他就真能创业了。

   我们感觉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要从小培养,特别是探究的欲望,独立的思维意识,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如果这些素养在小学、高中阶段得到了保护,将来这个孩子会自然而然的奔学科前沿去,他有一种发展的欲望。如果被扼杀或者管制住了,都管制在标准答案、死记硬背当中,这个孩子到高校阶段的时候仍然难以释放开。

   第二,从关注教育行为的实际发生向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转化。仅仅供给是不行的,供给要跟服务相匹配。就像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实效性,高校阶段的思政建设,良好的教育教学服务,固化在学生身上。所以“实际获得”远比实际发生重要得多,也给我们教育管理者

   提出了一种新的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我们真的要做好对孩子成长服务的话,就必须从学生获得的角度我们当前的改革与发展的探索。

   第三,建立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统一战线。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仅是给学校和教育系统提出的,而是对全社会提出,我们每一个社会人士和领域都有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和支持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提出要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匹配,包括广义社会资源的引入。

   在具体项目上,体现在比如说考试评价系统的调整,建立可选择、开放性的评价体系,把考试科目的选择权交给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选择性和开放性,让他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并且不懈的为之而努力。同时进一步释放课程自主权给校长,我们需要调整和管控的更多的是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和真正的教育质量。另外,穿越多种边界的资源共享,这种边界包括系统边界、学科教育,甚至包括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和学生角色的边界,让孩子获得更丰富、更实际的资源。

   在实际发生向实际获得转化过程中,北京有几个探索的实践点。一是学区制下的区域教学供给,优化单一的学校供给。一个孩子享受的不再是一个单体学校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而是区域供给带来的独特的、更丰富的供给,如跨校交流,新的智慧学伴等,对孩子来说都是宝贵资源,而这些资源直指核心素养的形成。二是一贯制的供给优化分段分层式的供给。9年、12年的一贯制不仅是为了缓解择校矛盾,它在呼唤孩子的成长链条,尊重孩子成长的连续性。三是科目的自主选择,考试评价的改革。还有面向学生的课程设置和拓展资源的社会实践。

   另外在服务于学生成长的统一战线上我们关注各个领域的协同,包括家庭教育的协同,新闻宣传的协同,包括资源环境的匹配和微观领域跨年龄的协同。例如近几年北京的教育改革中实施了高参小、民办资源引进、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等等。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强调资源和环境的匹配性,关注靠这些传统的静态资源激发新的生成性的资源,环境的开放性和适应性,关注干部教师给孩子提供的服务,他的实践性和助力性。

   最后谈谈我们对于落实和推进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未来展望,主要集中在几点。

   第一,建立各级干部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基本认识的统一,这个基本意识就是认清学校的核心任务和教育的第一质量。

   第二,要让每个孩子得到成长,给每个孩子成长的机会。

   第三,还要关注教师的“核心素养”,期待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术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下一代身上。

   我们更期待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仅靠承担着教育教学任务的老师、班干部,更要拓展到全社会有责任、有担当、视国家和民族发展为己任的人身上。我们应该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为孩子的成长传递正能量,建立消费观引导下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与服务,把孩子放在正中央,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建立服务于学生成长的统一战线,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未来一个阶段我们落实核心素养的核心指向。

责任编辑:韩慧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每日焦点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