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双修| 补山“愚公”披绿抱坡岭 “湿背哥”啃棚改硬骨头

  俯瞰三亚市区三亚湾全景。

  广大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用心血用汗水拼出三亚“蝶变”

  他们,树起了“双修”的精神丰碑

  三亚是全国首个“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综合试点的地级市。去年以来,随着三亚“双修”“双城”工作的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城市品质有效提升。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前人经验、没有成功示范,三亚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每一次蝶变,每一个精品之作的脱胎成型,无不凝聚着“双修”干部和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

  -海南日报记者 孙婧 摄影 武威

  三亚市东环铁路隧道口及抱坡岭受损山体植被得到恢复。

  经过治理的三亚河水清树茂、鱼跃鹭飞。

  市民果园花果飘香,东岸湿地公园水清树荣,母亲河上鱼跃鹭飞,矿山抱坡岭绿意盎然……所有这些变化,对于三亚来说,无疑是经历了一次次蝶变。

  去年4月,在全国292个地级市中,三亚成为唯一一个“双修”“双城”综合试点城市,肩负探索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管理治理模式的重任。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三亚如期交出了一个有说服力的样板。没有前人经验、没有成功示范,三亚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每一次蝶变,每一个精品之作的脱胎成型,无不凝聚着“双修”干部和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当中有奋战工地49天没回家的“铁汉”老马,有为求完美不怕推倒重来的“顽石”孙庆东,有病魔也压不跨的“尖兵”邓新兵,有为矿山复绿甘愿忍受群众误会的“愚公”邢玉庭,以及更多以真心换得群众理解的棚改和拆违干部……

  可以说,“双修”不仅是靠先进城市治理理念设计出来的,更是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们用心血用汗水拼出来的。他们在“双修”建设中,以原创作者的心态,以对城市未来负责的精神,践行着“不舍昼夜”的工作节奏,奋战在一线,谱写了一幅实干兴市的人物画卷、铸就了一股创新进取的城市精神丰碑。

9月22日,三亚东岸湿地公园工地,病魔也压不跨的“尖兵”邓新兵(右)在指导工人栽种园林树木。

  攻坚克难、实干创新抱坡岭上的补山“愚公”

  11月的三亚,雨水充沛、阳光灿烂,优越的自然气候滋润着三亚绕城高速边上的一座葱翠山体——抱坡岭。如今岭上植被郁郁葱葱,蝴蝶蹁跹起舞,鸟儿纵情高歌,再也不见从前坡石裸露、尘土漫天的模样。岭下的百姓,也从质疑阻挠转为交口称赞。这让与抱坡岭较劲了一年多的邢玉庭,终于舒了一口气。

  抱坡岭这座秃头废弃矿山,以前一直突兀地矗立在三亚进出城的高速路边上,成为三亚生态景观和城市形象的刺眼短板。因此,抱坡岭废弃石灰岩矿山治理修复工程,被列为三亚“双修”中生态修复的重点项目。

  在修复过程中,建设团队根据现有条件,选择了难度最大的削坡退台技术方案,这在全国也没有可供参考的成功案例。项目难度大,作业风险高,稍一不留神,半山腰的挖掘机就有可能坠落山下。

  10个多月的连续作业中,作为工程的实施方负责人,邢玉庭每天都站在山坡边缘指挥挖机工作,防范任何可能的风险,山上没有任何树荫遮挡,晒得黑不溜秋不说,每天身上的衣服干干湿湿好几回,大风吹来,岩石粉末粘附在身上,每天都灰头土脸。这是邢玉庭工作的真实写照。

  “工作的脏累与辛苦不算啥,一开始我们更担心的是群众的不理解。”邢玉庭说,因为在石灰岩上退台削坡,必然会产生噪音和扬尘,补山团队为植树打基础的行为,在群众眼中,更像在扰民和“搞破坏”。面对群众的质疑,邢玉庭与团队尝试过浇水止尘减少影响,进村拜访主动沟通的方式来解决,但仍难以取信于群众。因为要在毫无土壤基础的废弃的矿山上种树,在当时大家看来就是“犯傻”。

  重重舆论压力并没有让工程队退缩,“解释太多未必有效果,为了消除村民心中的误解,大家铆足了劲,争分夺秒施工,等种上了树,村民的态度就会改变的。”邢玉庭说,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们争分夺秒、埋头苦干,逐渐在废弃矿山上开出了一圈又一圈的平坡,覆土、浇水、植树,用实干创造出了矿山复绿的奇迹。“这让岭下群众称奇不已,甚至主动参与植树行动,给了工程队莫大的鼓励。”邢玉庭感慨万分。

  正是因为有邢玉庭这样的施工人员,他们用迎难而上的创新精神,以结果说话的实干担当,成功复现了专家设计的解决方案,也让抱坡岭成为三亚家喻户晓的“明星山”,并将作为“双修”山体修复中的成功样本,迎接八方来客的检阅。

9月30日,三亚迎宾路景观提升工程工地,“顽石”孙庆东(左)带病坚守在项目现场。

  不舍昼夜、一拼到底月川生态绿道的全日制“指战员”

  荒草丛生的河岸复绿,违建遍地的光景不再,在临春河上游月川片区,一条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打造的生态绿道示范段建成了。而未来,月川绿道全部完工后,将串联起东岸湿地公园和红树林湿地公园,成为周边8万居民亲水休闲的生态走廊。

  示范段工程从今年5月开工,9月建成,这样的速度与质量,是三亚市园林环卫局规划工程科副主任孙庆东不顾病痛,全程跟踪督导换来的。

  但外人并不了解的是,这一工程从开建起就暗藏着变数:最开始的规划方案,是将慢行步道与自行车道合二为一。然而实际操作中发现,人车两道合一,难以兼顾到行人的安全。意识到这一点后,孙庆东积极推动工程方与设计单位的沟通,重新规划,将人行道和骑行道分开。

  但如此一来,项目用地就要扩大,设计图纸也要费时费力重新调整。但孙庆东不惧繁琐,宁愿历经曲折推翻计划重新修改,也要确保工程效果与人和谐。经过他的努力游说,最终设计方重新调整了施工图纸。

  作为月川绿岛项目的“指战员”,孙庆东日日奔波在一线,确保项目的每一个进展符合规划。不舍昼夜的投入成了他的工作常态。这样的辛劳加剧了自身痛风顽疾,孙庆东的双脚肿胀,难忍的疼痛让他走路都十分困难。但月川生态绿道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他没有选择休息看病,选择了用止痛药来为自己争取更多投入一线工作的时间。有一次,病情加剧的他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疗,但孙庆东仅仅休养了5天,就主动返回岗位继续监督指挥。

  在孙庆东的坚持和监督下,这个秉承着高标准、严要求建设而成的示范项目,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工并交付使用。如今,市民游客已经习惯于在月川生态绿道上随性漫步,享受岁末三亚河畔的明媚与清凉,每每见此情此景,孙庆东就感到宽慰与满足。

9月23日,三亚海棠湾滨海慢行栈道工地,“铁汉”马栋(右)在细心检查工程的每个细节。

  勇于担当、真情服务啃下拆违、棚改硬骨头的“先锋队”

  如果说“双修”是三亚为建设生态精品城市打基础,那么棚户区改造与拆违控违就是基础的基础。这两项工作,一直是城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在三亚,一批又一批参与棚改和拆违的干部,展现出了敢作敢为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并最终用真心换来了群众的理解,也用真情服务为百姓争取了利益最大化。他们也是三亚党员干部先进作风的示范性群体。

  东岸村,是三亚最大的城中村之一,也是三亚“双修”中城市修补的重点目标。去年,三亚从国土、住建、工商等18个市直机关抽调了40名干部,联合辖区干部成立东岸棚改项目指挥部,携手解决棚改难题。他们将拆迁户的烦心事当做自己的家务事: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入学难、无保障性住房等各种繁琐难题,棚改工作人员“点对点”精准服务,寻找租房、协助搬家……全方位解决各类难题;除了解除百姓眼前忧,棚改工作人员还操心着村民未来,传授理财经验,教会村民合理支配拆迁款,为棚改村民提供了事前、事中、事后一条龙的保姆式服务。

  就这样,东岸棚改土地上涌现出了“湿背哥”“黑妹子”“小虎队”“娘子军”等一批典型人物和事迹。在棚改期间,他们不少人黑了、瘦了,头发白了、面容倦了,但付出的真心真情,换来了百姓的理解与交心,为棚改工作提速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认真倾听村民的心声,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让群众参与监督、阳光操作,确保群众政策清、情况明、心底亮,从内心去支持理解棚改工作。”三亚市吉阳区副区长蔡曜泽表示。

  违建,是三亚城市风貌失控的主要“帮凶”。要推动城市修补,打造精品三亚,就必须向违建宣战。2015年以来,三亚用一年多的时间,拆除违法建筑12572栋,面积达748万平方米。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曾感言,“全国地级市一级,三亚拆违力度最大。”

6月14日,三亚凤凰路南段道路管网改造工程工地,一位汗流浃背的工人在补充水分。

  如此迅速见成效的拆违行动,背后是一个个意志坚定、勇于担当的执行人。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调研员丁建国就是其中之一。拆违队伍不时要面临群众暴力阻挠执法的行为,对此丁建国总要一遍一遍地强调,坚决不和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坚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原则。每次拆违结束后,丁建国都选择留在现场,顶着压力,反复做违建房主的思想工作,“依法强拆只是手段,让群众认识到违建的危害才是我们执法的最终目的。”

  考验不仅来自于拆违本身,还有背后的利益链。一些违建商家曾前来托请,希望以好处拉拢丁建国,求得网开一面。面对此类托请,丁建国一律黑脸以对。行伍出身的丁建国,无视威胁和诱惑,拿出了军人的强硬与正气,坚决执行任务,陆续拆除了全市110余块高立柱广告和5000余块街边不合规范的广告牌,还三亚街头一个清爽整洁的面貌。

  这一年多来的“双修”工作,为三亚锤炼出了一大批实干担当的党员干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汗水,浇灌着新三亚的模型,也共同拧成了一股劲儿,“这种精神状态,赋予了三亚这座城市新的内涵,也是值得三亚人民倍加珍惜的精神财富。”省委书记罗保铭对舍己忘我、苦干实干,推动项目加速建设的三亚各级党员干部表示出了敬意和赞许。(本报三亚12月9日电)

  改造后的三亚市解放路夜景。

  相关新闻》》》苦战半年带队完成百万字“双修”规划书

  吴坤苗:双修规划“苦行僧”

  -海南日报记者 林诗婷

  一年多来,三亚变化不小。喊停了房地产项目,换来了一片绿意盎然的城中森林;关停了违法排污企业,新建起一批移动式污水处理站、处理厂净化“河颜”;拆除了滋生乱长的违法建筑,腾出748万平方米土地,为三亚人未来新生活重绘蓝图……从一张张“双修”规划的平面图纸,到一点点走向立体、鲜活的城市建设项目,见证着三亚城市风貌焕颜勃发,吴坤苗心中有说不出来的激动。

  吴坤苗,三亚市规划局市政规划科科长,被同事们称为“铁人”。去年7月,曾与编制专家埋头苦干半年,呕心沥血编制出《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等六部“双修”规划,共计百万余字的成果为三亚城市“双修”建设铺开宏伟蓝图。

  记者约访吴坤苗,并不容易。11月底,正值三亚全力备战迎接全国“双修”工作现场会期间,作为筹备工作组中的一员,吴坤苗需要进行参观线路调研、展板物料准备等一系列前期工作,连轴转的工作已令他分身乏术,记者先后两次约访,他均忙得“抽不开身”。

  最终见到吴坤苗是一个周末上午,在三亚市规划局办公室内,他放弃假期“小憩”时光,仍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小小的办公室内,柜子中、墙角边、地面上摆满了一摞摞各式建设规划书,都是关于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网络构建、土地供给规划等方面内容,这是包括吴坤苗在内的三亚市政规划工作人员思维发散的“小天地”。

  墙角边堆起的一米多高的资料,是《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等六部“双修”规划“前身”。上面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凝聚着吴坤苗和同事无数的心血。

  百万余字的“双修”规划设计,即便是一部情节精彩的长篇小说,若半年的时间要看完,对于读者来说难度不小,更何况是创作者,需要通过精细调研、科学论证、全局规划去逐字逐句书写蓝图。“熬夜加班到次日凌晨两三点是家常便饭,规划设计事关三亚城市格局未来发展脉络,更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不容有半点马虎。”吴坤苗一边说一边摘下眼镜,轻揉疲劳过度的眼睛。

  万事开头难。去年4月,三亚列入“双修”试点城市,将以“生态为先”的全新理念、创新视角去谋划城市变革,这也意味着三亚实践将无章可循,一切皆从零探索,亟待一部具有科学性、全局性、可持续性的引领方针出台。

  已有多年规划经验的吴坤苗临危受命。为理清规划方向,三亚邀请国内50余名住建、照明、水务方面的专家学者齐聚鹿城,并选派三亚干部远赴新加坡学习城市规划建设经验。数次的“头脑风暴”令吴坤苗从中获益,三亚“双修”之路逐渐明晰:以山、河、海为重点进行生态修复,以“六大战役”推进城市修补。

  规划方向确定了,还要迈开步子“走出去”,吴坤苗和同事用脚步丈量三亚的全部山海河岸,了解三亚急需变革之处。7月的三亚,酷暑难耐,吴坤苗与“双修”规划班子沿河、登山、入村勘察测量。遇到没有通行的山路,吴坤苗在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徒步攀爬,只为获得山体修复规划的“第一手”重要素材。

  “有一次爬山时,他的手掌被带刺的树叶划破了,鲜血直流的情况下仍坚持勘察。”同事宋春丽说。

  如今,在“双修”规划的指导下,三亚城市转型革命,为市民游客带来了“摸得着”的幸福感。而吴坤苗也经历了人生中一次重要历练,一年多的探索,文人书生的他皮肤晒黑了,也多了许多银丝,“从设计图纸到现实场景,‘双修’项目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它的诞生、成长让我自豪。”吴坤苗说。(本报三亚12月9日电)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