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点亮贫困群众致富心灯

  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传播扶贫政策、解决百姓难题、宣传脱贫典型……

  点亮贫困群众致富心灯

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贫困户在认真收看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节目。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海南日报记者陈蔚林 实习生陈卓斌

  这个新年,陵水黎族自治县新华村的贫困群众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这本让他们无比珍惜的红皮小册子,是驻村第一书记陈栋熬了两个通宵编写而成的——他把已播的十余期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看了又看,将其中讲到的扶贫政策、种养知识等“干货”拎了出来,自掏腰包印刷了《政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政策汇编(第一期)》,再逐一分发到贫困户的手中。

  在过去近两个月时间里,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已经给贫困户讲了14堂课。除了有组织地参与课堂学习的10万余人以外,每一堂课还有许多群众自发收看,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参学率更是达到了90%。贫困户们都说,每一期电视夜校播出时都像过节一样,教学点早早地坐满了翘首以盼的村民,现场气氛火热。

  讲政策,通俗易懂入脑入心

  为什么要自掏腰包,把电视夜校内容汇编成册发给贫困户?陈栋不假思索地说:“电视夜校是党和政府费了心思为贫困户打造的学习平台,我们帮扶干部理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它充分利用起来。”

  去年年初,我省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全面推进实施精准脱贫十项措施,用三年时间脱贫,再用两年时间巩固提升,彻底解决47.7万人的脱贫攻坚和巩固提升、5个贫困市县脱贫和部分贫困村整村搬迁。

  但是,改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战的一大难点。为此,去年下半年召开的省脱贫攻坚推进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作出决策,要通过夜校等方式对贫困农民和帮扶责任人进行培训。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筹办电视夜校有关事宜。

  正如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主任谭基虎所说,“电视夜校是一项全新工作,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这档每期只有60分钟的栏目背后,确实有太多人为此“费了心思”。

  “费了心思”,体现在快马扬鞭——电视夜校在去年10月初才开始酝酿,仅仅用了28天就完成了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模式、教师选择、人员培训、场地设施准备等筹备工作,于去年11月18日正式开播了第一期。

  “费了心思”,体现在贴心服务——在国家通信管理局和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的支持下,“961017”脱贫致富服务热线也于去年11月18日同时开通,随时受理贫困户对精准脱贫相关政策、法规的咨询,以及在产业发展、生活保障、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诉求。

  “费了心思”,体现在有效监管——在省委组织部和省文体厅的组织下,“钉钉”即时通讯系统在不到10天筹备时间里,克服了新技术的应用难题正式投入使用,对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组织收看电视夜校、开展课后讨论的情况进行了有效的监督管理。

  “费了心思”,体现在凝心聚力——省教育厅、省卫计委、省农业厅、省住建厅、省农信社……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纷纷派出副厅级以上领导担任主讲,把方方面面的扶贫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贫困群众听……

  成效渐渐显现,海口市龙华区美定村贫困户王成功就是看了电视夜校,才学会了通过申请小额贷款发展养猪业,目前已经卖出肉猪25头,收入6万多元,摘掉了“贫困帽”。

  举实例,身边事鼓励身边人

  像王成功一样通过利用政策、勤劳致富实现脱贫的贫困户比比皆是。电视夜校栏目制片人邱耀说,为了挖掘其中的典型案例,栏目组深入全省各地踩点及拍摄,与贫困户同吃住,挖掘故事,常常是刚把这一期素材送回台里,歇了歇脚就下乡收集下一期素材。

  栏目组带回来的案例之中,有定安县尧什村的贫困户,通过在定安龙湖南科食用菌栽培基地打工改变贫困面貌;有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巡亲村的贫困户,通过“政府+企业+贫困户”的模式,把益智种成了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有五指山市毛道村的贫困户,通过抱团取暖开起种植养殖业合作社,100多亩新培育的百香果果树已经硕果累累……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万村贫困户,享受着教育、医疗、住房、产业等全方位的扶贫政策,先后发展起了槟榔、橡胶、益智、柠檬、蜜柚等种植业。在第13期电视夜校中,他们组成舞蹈队登上舞台,以一支激情洋溢的舞蹈《扒麻歌》,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得淋漓尽致。

  鲜活的脱贫案例,“刺激”着电视机前的贫困群众,让他们真正发生了从“让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有效转变。

  乐东黎族自治县山道村贫困户李荣的妻子笑了:“我老公看了电视夜校后,就改掉了嗜酒懒散的毛病,每天煮好午饭就主动上山干活。”同在这个村子的贫困户唐僧原本是出了名的懒汉,如今竟照着电视夜校教授的内容,在自家的地里种上了豆角,同时还租下其他村民的闲置土地扩大种植规模。

  三亚市天涯区华丽村驻村第一书记杜沛林说,从电视夜校开播初期的被动听讲,慢慢转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贫困户培养起来的不仅仅是学习劲头,更是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心!

  解难题,服务群众掷地有声

  1月5日上午召开的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推进会上,有帮扶干部提出是否能将电视夜校播出的时间再提前一点,“下课后大家还要展开讨论,而且每次讨论都特别热烈,常常到了深夜还散不了场。”

  对于一心想脱贫的贫困群众而言,每周播出两期、每期60分钟的电视夜校还不够“解渴”。不过,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推进小组为他们打通了与职能部门零距离沟通的渠道。

  在课程讨论中,万宁市北大镇中兴村的贫困户对在胡椒和槟榔林下种毛瓜是否会影响产量产生了疑惑,驻村第一书记李劲松马上拨打“961017”脱贫致富服务热线进行咨询,得到了省农科院专家肯定的回答:“胡椒和槟榔幼苗期可兼种毛瓜不影响产量。”于是,该村土地利用率又得到了提升。

  儋州市新州镇敦教村贫困户郑初金家争取到了贫困户危房改造指标,但是因为孩子高烧不退,看病花去了建房的钱。接到他打来的求助电话后,电视夜校脱贫致富小分队当即前往儋州,与当地住建部门积极沟通后,给郑初金带去了提前发放第一阶段补助资金的好消息。

  截至目前,“961017”脱贫致富服务热线共接听群众来电8000多个,转派职能单位4000多个,有效办结2500多个。而电视夜校这档服务群众、扶智扶志的脱贫攻坚大型公益类节目,更是已经融入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去年12月19日,在海南召开的中非青年减贫与发展交流项目研讨会上,中外专家称电视夜校将“扶志授渔”渗透到每个家庭;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全省脱贫攻坚宣传“百日行动”简报》第30期上,对电视夜校工作作出批示:“有创造,见成效,要注意总结提高针对性,有效性。”

  “我们会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把电视夜校办成真正受贫困群众欢迎、能切实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好帮手。”谭基虎的话音刚落,临高县临城镇头星村贫困户林青说:“我也会继续做电视夜校的好学生!”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