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水尾村驻村“第一书记”带六旬村民脱贫树榜样

  保亭水尾村驻村第一书记周雪君以典型鼓励村民发展种养业脱贫

  拔除思想穷根 点燃致富激情

  -海南日报记者 李磊

  扶贫好政策有了,扶贫项目资金到位了,如何让贫困户主动参与进来?这个问题,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玲镇水尾村第一书记周雪君自驻村以来,已经在脑海中反复思考了多遍。

  地处山区的水尾村土地有限,数量不多的土地上已经遍植椰子、橡胶、槟榔等传统作物,若是发展其他种养产业,只能从林下的土地寻找路子。

  针对这一特点,在周雪君的联系下,帮扶单位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苗,在水尾村发展竹荪种植、蚯蚓养殖产业,并由省农垦科学院提供农技支持;同时,周雪君也为贫困户们联系好了收购的企业,企业与农户签订了保底价收购的供销合同;紧接着,帮扶单位援助的水管已经铺设进地里,贫困户只要付出劳动力就能获得收获。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接下来的发展,让周雪君发现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脱贫的道路上,还欠缺村民观念转变这一“东风”,贫困户们“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制约着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最初,听说要发展这些新兴种养产业,全村16户贫困户中,大部分人并不感兴趣,只有62岁的郑家明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于是,郑家明成了周雪君与村民之间的联系人,跟着他走村入户做贫困户们的思想工作。随后,周雪君又带领着村中“两委”干部、党员带头为竹荪基地积肥,每天忙碌在林子里。

  在村干部的带动下,一些最初不愿意的贫困户开始主动加入进来。在林间的劳作中,贫困户们主动向他道出了心声:以前是想脱贫,但是苦于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更怕产品卖不出去,总怕白忙活。

  很快,在村干部和首批参与项目的贫困户们的照料下,第一批竹荪长成被收购,以郑家明为代表的首批贫困户成了村里人羡慕的榜样。

  紧接着,周雪君趁热打铁,他带着一些贫困户前往海口、儋州等地参观蚯蚓养殖、竹荪种植基地。当村民代表们看到其他地方的贫困户们,靠着自己的勤劳,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后,感受到勤劳带来的致富力量。回到村里,16户贫困户很快都加入到这些扶贫产业中去。

  “现在忙是忙了点,可每天过得挺充实的。”站在即将封顶的新居前,已在去年脱贫的贫困户陈开松满心感慨。说起他家这一年来的改变,他颇为感慨:以前,他一家四口人靠着不多的槟榔、椰子树生活,每天上午只到地里巡视一圈,11点半就开始喝酒,下午天还没黑,酒又开始喝上了。

  “日子再也不能这样过了。”陈开松说,他种竹荪、养蚯蚓已经尝到了甜头。如今,他们一家人每天早上8点钟起床,一起到地里干活,一直忙碌到11点半,下午前往自家土地里照料农作物,忙到太阳下山。

  如今的水尾村,每天都能看到一片这样的忙碌景象。在村民们的照料下,前一批已经收获的竹荪基地里又长出了白色的菌丝,一个月后又可收获。在水尾村16户贫困户中,去年已经有一大半靠着自己的双手脱了贫,在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的资助下,贫困户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

  1月11日上午,一张由水尾村村民手写的鲜红的感谢信贴在村委会门前:“感谢帮扶单位省政府办公厅和第一书记周雪君,帮助我们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教会我们通过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为我们在精准脱贫的道路上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本报保城1月15日电)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