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台复兴”计划改变老街窘境 府城即将重现英姿

  府城的墙 历史的歌

  悠长的街巷 府城的明珠

  府城老地方即将重现英姿

古城墙露雄姿。南国都市报记者 汪承贤 摄

  府城的墙,历史的歌,古朴的府城,已经走过了千载岁月。现存的府城古城墙,印证着府城过往的辉煌岁月。它是自宋开宝五年(972年)起,至民国时期的大部分时间,海南岛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千年的时光,也在府城留下了一条条悠长的老街巷。它们布局在方方正正的城池里,撑起整个府城的枝叶脉络。府城现存13条具有代表性的老街,以及8条古老的巷子。同时,7个井字形框架的街道结构,将它们串联起来,组成了历经千年的老府城。历经千年,府城的墙所剩无几,府城的街道也一度蒙尘。所幸,一场名为“琼台复兴”计划的行动正在改变这一切。南国都市报记者 贺立樊

  府城七井十三街 多少城墙风雨中

  许多“老府城”都知道,古代府城有东、南、西、北4段城墙,却只有“东门”、“西门”、“南门”三座城门,如今对应的分别是东门三横里、草芽巷、鼓楼街。为何府城独少了“北门”?而府城恰恰正是海南至关重要的“卫城”。

  根据后人考证,宋代建城时,海口北侧地势低洼、时有水患,因此定于在南侧的府城建城;同时,由于北边是开阔地带,从军事防御角度考虑而不开北城门,仅在城墙上筑一座望海楼。

  其实,府城有一座“北门”。只不过,这扇隐秘的“北门”,只是民间的称法。古时官员需要出城往海口方向时,由大西门转绣衣坊经北胜街而去,故今绣衣坊被称为“北门”。

绣衣坊将成为府城的刺绣街。(资料图)

  千年历史的府城,三座城门由绵延的城墙相连,组成了这座自宋开宝五年(972年)起,至民国时期的大部分时间,海南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池。时光荏苒,目前仅剩东、南段部分城墙。

  历经千年的,还有府城的街巷。七井八巷十三街,是府城最具代表性的老街巷。如今流传下来的府城十三街,分别为东门街、府前街、南门街、靖南街、尚书街(坊)、北帝街、镇台前街、县前街和县后街、丁字街、学前街、马鞍街、北门街(今绣衣坊)、北胜街。

  谁能想到如今的文庄路,正是得名于明代的府前街,当时是琼州府衙所在地,清朝时府衙改为道衙,这条大街也改为道前大街。1926年为纪念海南明贤,明代理学贤臣,邱浚(谥号文庄),将府前街改为文庄路。

  府城不仅有历史悠久的街,还有留得住时光的巷。府城八巷分别是蛋巷、打铁巷、仁和巷(坊)、关帝巷、少史巷、草芽巷、达士巷、双龙巷。其中少史巷的海南话读音为“臭屎巷”,只因清代时一家官至少史的大户住在巷子里,“少史巷”因此得名。

  而府城的七井,却不是简单的7口水井。府城的八巷十三街,以南北向为纵,东西向为横,构成了府城地区的七大井块。

  琼山区大路街。南国都市报记者 贺立樊 摄

  古城墙的新使命 古今结合的新功能

  历史悠久的府城古城墙,却难敌时间的侵袭。2016年,经调查,府城的小西门、子城、月城、长堤、壕沟等已全部消失,主城墙也大部分被铲平。就连口口相传的望海楼,也不见了踪影。如今,府城古城墙仅剩下短短的数段残存街市。

  “琼台复兴”计划,正在悄悄改变古城墙的窘境。

  去年12月,一段城墙出现在府城居民的眼前,这是改造后的培龙后街古城墙。它的脚下,是忠介路—培龙后街特色美食街。

  这段古城墙下的美食街,是海口市琼山区“琼台复兴计划”的开篇之作。而就在不久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市场,街道残破不堪,垃圾遍地,是海口有名脏乱差一条街。

  海口开展“双创”工作后,琼山区按市里要求,结合历史文化传承进行展示和改造,终于使一段原汁原味的明代古城墙再次展现在市民面前。

  而东门古城墙和草芽巷古城墙,同样也将走上复兴之路。

  琼山区文体局副局长刘仕刚介绍,今年将对东门古城墙进行综合整治及修缮,力求重现东门集市的热闹场面,“对于草芽巷古城墙的修复,将作为相邻的培龙后街古城墙附属城墙建设。”

  复兴后的古城墙,将被赋予新的使命和功能。“复兴古城墙,不仅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还能够提高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是海南悠久文化的证明。”刘仕刚说道。

  以复古方式完善古城墙周边环境。南国都市报记者 汪承贤 摄

  明珠不再蒙尘 府城老街期待新生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一系列城市病也在府城涌现。拥堵、杂乱、污秽,府城老街首当其冲。随着“双创”工作和“琼台复兴”计划的开展,老街道如今已是整齐划一、干净整洁,特色的商业街,在历史的韵味中尽显时尚。

  根据规划,“琼台复兴”计划将在府城七井八巷十三街中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老街巷的历史文化特色,复原昔日八巷十三街的繁华,打造11类特色街道。每条街道都有着自己的新使命。

  府前街打造成海南非遗展示街,蛋巷、少史巷、草芽巷、靖南街、尚书街和县前街打造美食街,打铁巷将改造为海南八音乐器街,达士巷为生活街道,关帝巷和双龙巷打造为海南民俗展示街,北胜街为黎锦服饰街,绣衣坊则为刺绣制衣街。东门街、北帝街、镇台前街和丁字街建设成仿古商业街,南门街成为海南戏曲街,县后街作为黄花梨工艺品街,马鞍街打造成海南手工艺品展示街。

  “目前已经完成宗伯里一横路和培龙后街的改造。”海口市琼山区文体局复兴办工作人员郑晓倩介绍,达士巷等正在改造当中,同样是居民区的达士巷,朝着生活街区的目标前进。

  改造后的府城老街巷,正迎来新生。

  古城墙曾经被掩盖。(资料图)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