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相关视频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2月21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周静泊 实习生 周李桃)面对校园暴力事件,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学校、家长、社会都要正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2月21日,海南省政协委员、律师廖晖在做客南海网“两会”会客厅时提出了以上观点,并表示国家在逐渐完善相关法律的同时,地方也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
近来,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于报端,这些事件之所以发生,除了有孩子自身的原因外,也与学校、家长的忽视或无奈,执法机构的有心无力脱不开干系。
学校、家庭、社会该如何共同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如何构建更完善的“反校园欺凌”法律体系?2月21日,海南省政协委员、律师廖晖在做客南海网“两会”会客厅时谈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廖晖认为,实际上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社会危害性非常严重,因为未成年人的社会观、人生观还没成熟,成长阶段在校园里遭受暴力或是冷暴力对待,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而遇到这样的事情,学校和家长往往会希望能够息事宁人,所以造成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结果。
另外,从法律层面来看,应对校园暴力问题,目前中国无论是在立法还是执法上都存在短板。
“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所伤害的不仅是当事的学生,还有整个校园的教学秩序,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实际上现在社会上发生的许多恶性案件,究其源头,都和当事人在校园所受到的伤害有关系。”廖晖说。
所以,廖晖认为首先应该正视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严重性,加强宣传,让家长和学校在遇到这类事件时不要选择回避,而是家庭、学校、社会联动,形成合力来共同应对。
其次,廖晖表示国家立法机关也意识到低龄化犯罪日益严重的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拟将处罚年龄降至14岁。部分地方的立法机关也提出要针对校园暴力问题制定专门的法律,或是修改现行的法律。司法部门也设立了未成年人法庭。
“除了这些外,我认为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可以做。比如司法行政部门或律师协会可以通过讲座、舞台剧等多种形式,让法律走进校园。”廖晖说:“通过宣传,让家庭、学校更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
责任编辑:韩慧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