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长田村55户贫困户发展养蜂业 集体摘“穷帽”

  琼中长田村55户贫困户通过发展养蜂业集体摘“穷帽”

  抱团养蜂酿出甜蜜生活

  ■ 本报记者 郭畅

  野蜂在深山,百花养好蜜。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吊罗山乡长田村这个昔日鲜为人知的小山村,如今凭着好蜜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6年底,长田村5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琼中森林花源植物多,花期长,发展养蜂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长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晓东介绍。早在2012年,长田村新村1组就成立了养蜂合作社,起初规模小,仅靠着合作社社长陈明军和几位村民“单打独斗”,蜂蜜产量不稳定,销路也难以拓宽。

  “合作社不能‘黄’,我们的蜂蜜质量好,市场肯定会好。”陈明军边鼓励着社员,边张罗着带大伙到养殖规模较大的养蜂合作社参观学习。靠着一股“志气”,合作社从起初的几百箱蜂发展到如今的2010箱,2016年底,合作社共吸纳66户村民加入,其中贫困户51户。

  2016年7月,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社员喜得分红5万元。跟着陈明军,村民们尝到了养蜂事业的甜蜜。“去年3月加入合作社,不到半年就分得5万元分红。”长田村新村1组脱贫户蒋文深说。

  “今年,我们把合作社的蜂蜜拿到琼中爱心电商平台上去销售,创立了‘黎蜂寨’蜂蜜品牌,赢得不少回头客,另外,通过海汽客车,长田村的蜂蜜销往了全省各地。”陈明军说,按每箱蜂盈利1000元来计算,2016年养殖的2010箱蜂蜜年产值达200余万元。

  今年,合作社还将继续拓宽产业发展渠道,改变以往单一养蜂采蜜的做法,把养蜂产业伸向蜂种的培育中去,“我们的目标是养殖5000箱蜂,不断提高‘黎蜂寨’蜂蜜的品牌影响力。”陈明军说。

  说起长田村新村2组的“巧媳妇”梁海娃,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长田村四面环山,野生蜂蜜产量很高。”梁海娃说,一个人采蜜,产量不够,如果发动村民集体采蜜,再统一定价,岂不是个好商机?

  说干就干,野生蜂蜜有了,却因没有合适的品牌标识和产品外包装,卖不上好价钱。“好马也要配好鞍,梁海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一次就业培训会上,她拉着从海南大学过来授课的老师,委托他帮自己设计产品外包装。”陈晓东说,如今梁海娃带头成立的野生蜂蜜合作社有了很大起色。

  后来,帮扶干部推荐梁海娃兼任村里新成立的黑山羊养殖合作社理事长。有了能人带动,加上乡镇在最短时间里帮扶长田村建羊舍,省侨联又出资20万元为合作社购买100只种羊,合作社发展很快。

  “发展产业是村民致富的长久之计。”陈晓东细数着村里新成立的养猪、养羊等5个合作社,他坦言,虽然养蜂业是长田村的“王牌产业”,可想要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不让脱贫的村民滑回贫困线,就要多条腿走路,发展多种致富产业。

  (本报营根2月22日电)

责任编辑:张红霞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经济

最新经济市场动态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