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最美”标注海南发展新高度

  标注海南发展新高度

  ——怎么看“最好最美海南”

  -海南日报观察员 况昌勋

  一

  春天,总会给人带来特别的期待。

  3月7日,北京。面对着68家中外媒体的镜头,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罗保铭再次铿锵有力地表示“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最好最美地方之一”。半个月时间,从省两会首次提出,到全国两会重申,“最好最美海南”这一热词,如墨水滴入水面,随着涟漪扩散,传播愈来愈广。

  “最”字释放出追求极致的态度,“好”字蕴藏着对未来的憧憬,“美”字概括了享受生活的姿态。

  当“最好最美海南”成为一个词组时,是一份“诗和远方”的期待,是一份“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信念,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让全省百姓和中外游客在海南不仅是洗肺深呼吸,更可享受优质舒适的生活。

  “优质舒适”,是什么样的生活?又是由哪些元素编织而成?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曾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而这也是建设最好最美海南的根本依循和实践目标。

  生活,是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迈向“最好最美海南”,无疑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全省百姓和中外游客创造高综合幸福指数。

  二

  这是一个浅显而人人皆知的道理:幸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幸福生活,需要经济作为基础和支撑,但经济不是幸福指数唯一衡量指标,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对于人来说,最富有的不一定是最幸福的;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最发达的也不一定是幸福指数最高的。

  无论是从陆地面积还是人口数量来看,海南都是小省。此外,海南坚持生态立省,限制工业发展,从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人均GDP等方面与发达省份相比,海南无疑是难以、至少在短期难以达到全国最好水平。

  “最好最美海南”,是城乡治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文明、国民素质、法治建设、诚信体系等方面与经济实现同步发展,是在寻找一个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撑社会事业发展。近年来,海南实现了高歌勇进的跨越式发展,夯实了基础:地区生产总值时隔三年实现一个千亿跨越,突破4000亿元大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越过2万元关口;全省人均财力11971元、跻身全国前十。

  并且,这个经济基础是持续健康的。“国际旅游岛+”激发出新业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海南生态软件园的“一枝独秀”迈向了“五园竞艳”时代,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20多个项目开工建设;实施“两个暂停”政策,房地产“一业独大”的状况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去年是近年来海南房地产销量最大的一年,但房地产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的比重,都在大幅下降。

  这个平衡点,需要让绿色成为底色。优良生态环境是海南永续的民生福祉,是海南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资本和生命线。近年来,海南持续通过“绿化宝岛”、海岸带整治等举措扩大生态优势,在加速发展同时,森林覆盖率保持年均0.3个百分点的增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

  海南夯实了基础,保护了底色。但是,要实现“最好最美海南”,还需要在这个基础和底色上,下苦工做细活,绘出工整细致、绚丽多彩的“工笔画”。

  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绘出“最好最美海南”,着笔之处在民生。

  一切与百姓实际生活相关的工作,说到底都属民生范畴。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是民生,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是民生;通畅上下班交通是民生,方便办证办事也是民生;让城市居民出门就见公园是民生,让农民享受文化生活也是民生;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是民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也是民生。

  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是“最好最美海南”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近年来海南用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成绩来看,有建设“最好最美海南”的底气。

  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海南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好一件件民生实事,让百姓享受到了更多的优质公共服务。

  在全国率先实施中职免费注册入学,24所思源学校让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资源教育,高位嫁接北大附中附小、人大附中等一批国内名校,海南基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301等顶级综合医院布局海南,引进了华中科大同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知名医院合作办医,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改写了大病出岛的历史,解了百姓“病不起”的忧虑;“美丽海南百千工程”,以及海口“双创”、三亚“双修”、琼海“三不一就”等极大提升了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环岛高铁、红岭水库、博鳌机场、凤凰岛邮轮码头、昌江核电等一大批与民生相关的现代基础设施相继建成。

  民生与资金投入息息相关,但又绝不止于资金投入,还需要用心用情创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办事环境,需要用力用智创造更低成本、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海南实现全国异地身份证办理,让办证更便捷了;打通异地就医结算全国“大动脉”,让患者不用来回奔波了;实施“菜十条”,让百姓菜篮子变轻了;设立旅游警察,为游客舒心护航;设立村级服务中心,让村民少费心;春节期间港口、车站、机场的临时服务点,用一张张笑脸、一杯杯热茶温暖了回家路……

  民生永远在路上。“最好最美海南”,是以更大方的手笔织密民生大网,是以更真情的服务增强百姓和游客的舒心安心信心!

  四

  “最好最美海南”,勾勒的是人的幸福生活,关键着力点还在于“人”。

  从时间节点上看:到2020年海南将与全国一道同步迈向全面小康,而“最好最美海南”建成所需时间为5年到10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最好最美海南”是更高标准的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不落下一个人。“最好最美海南”,也属于每一位海南人。

  我省城乡发展仍然不平衡,依然有27万多贫困人口分散在广袤的农村。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底线任务。2016年,海南举全省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了首战告捷。但是,海南脱贫攻坚依然任重道艰,需要继续层层压实责任,加强扶贫资金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稳定长效扶贫机制。同时,依然要持续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广辟农民增收致富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人民群众素质,是“最好最美海南”的软环境。

  “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追求完美,不仅对制造业、对企业至关重要,对塑造中国人精神品格、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也很重要,每一个人都要出力尽心、不惜心血把工作做到最好。”罗保铭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精彩论述,也切中了“最好最美海南”的肯絮。

  “最好最美海南”,包含着党员干部干净担当、实干苦干的精神,包含着广大群众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品格。

  每一个人的最好最美,才能汇聚成为“最好最美海南”。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建言海南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