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投放,应该相信市场的力量

  在杭州,这座有着全国最发达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已迎来ofo、骑呗、哈罗、小鸣等企业,投放总量近15万辆。放眼全国,今年投放量“井喷”也是大概率事件。曾有估算,仅摩拜和ofo两家企业,投放总量极有可能接近2000万辆。这场竞争不免让许多人心生疑问,“我们究竟需要多少共享单车?”(3月31日中国新闻网)

  引发人们担忧的,有两个事实。一是今年3月,上海暂停共享单车在中心城区投放;二是行业人士对市场容量的算法,即每20到30人就需要一辆共享单车。据此估算,国内大概到3000万辆车的量就足够了。而现在只算摩拜和ofo的日产量,加上前面已投的百万辆,差不多再过半年市场就要饱和。这样的算法虽然粗略,但却不能说毫无道理。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天花板”问题由此引人瞩目。人们担忧的原因,在于可能造成的产能过剩与资源浪费。

  人们对共享单车的担忧,肯定不是杞人忧天。但是,对于共享单车的发展,人们更应该相信市场的力量。不同于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共享单车是在市场的充分竞争中生长出来的孩子,他没有行政力量的支持与干预,完全是市场自发的产物。正如有人所指出的,“市场自己会进行必要调节。单车企业相互之间都在竞争,在竞争过程中会动态演化,最终优胜劣汰,达到相对均衡状态。”“投资人投的都是自己的真金白银,自然会考虑成本和回报,这都是市场行为。”所以,让还处于竞争阶段的共享单车企业们充分竞争,这是对市场的尊重,也是对共享单车企业的尊重。人们应该相信,市场竞争能够带来繁荣。事实上,在彩电、冰箱及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显现了这一点。

  允许共享单车充分竞争,还在于市场的变化。通常来说,一个行业要发展,必须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但市场的发展,让这一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先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拥有忠诚的客户群,再寻找盈利模式,已成为新的形态。正是这样的指导思想,才让未能盈利的共享单车,能够获得资本的热捧。所以,对于共享单车来说,虽然当前盈利很难覆盖支出,甚至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但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只有市场逐渐清晰,竞争局面基本稳定,共享单车才会探寻盈利模式。

  事实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共享单车企业已开始掘金细分领域。杭州共享电动车企业云骑天下将目光对准旅游出行,试图以更为精准的目标人群和城市投放,改变旅游出行传统格局。骑呗也表示将聚焦旅游和体育领域,通过吸引特定客户群打开空间。ofo公关总监李泽堃曾表态,将存量市场的单车、用户的单车“连接”起来。这是否会拓宽共享单车的市场,开辟新的蓝海,值得期待。

  退一步讲,这样的市场竞争中或许会有浪费,但这是市场的代价,也是市场难以避免的学费。没有这样的学费,市场就难以学会理性,资本也不会变得谨慎。对于完全市场化不久的我国企业来说,只有在市场的残酷竞争中才能学着长大,并最终在国际的大市场浪潮中自由游弋。

  当然,允许共享单车充分竞争,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无所作为。政府要做好的,是自己分内的事。比如共享单车各自独立、彼此之间缺乏信息分享,运力投放难免呈现盲目性,这就需要政府及时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发出预警信号,为市场的竞争提供更有指导价值的信息。再如,针对乱停乱放现象,政府要引进“共治”思维,出台管理细则,划定停车空间,制定技术标准等;政府也可运用共享单车提供的交通大数据,分析一个区域的骑行需求、骑行偏好路段等,从而更好改造街道、指导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在规范共享单车的竞争,引导其解决社会问题之时,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之路。还有,对于共享单车押金、充值余额所带来的高位“资金池”风险,政府也应及时出台监管办法,避免竞争失败后带来的社会问题。等等。

  但无论如何,人们应以动态发展和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共享单车,也要给予其充足竞争的空间。“政府需做的,应是先努力创造‘万物生长’的良好环境,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良好的土壤和基础设施,也给创业公司公平的竞争的环境,维护公共利益最大化。”让市场和资本通过优胜劣汰、整合、洗牌,最终奠定市场格局,才是正确的路径。这样的意见,是值得尊重的,也是正确的。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责任编辑:魏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