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首先抓什么、重点抓什么,往往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还记得4月6日省委书记刘赐贵履新后的第一次基层调研,去了海口市石山镇施茶村,调研的主题是基层党建。由于火山地质的原因,石山地区在历史上多因缺水而贫困,施茶村也是其中一个,但村民通过引种铁皮石斛,让没人要的火山石一变成为富硒“良田”,去年全村脱贫,村容干净整洁,游客络绎不绝。
小村庄里的大变化,就是因为有了一个党性强、作风硬、能力突出的村支部。村支书洪义乾被选为省第七次党代会的基层代表。施茶村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各主流媒体对这个被当作“解剖麻雀”的小村子进行了充分报道,使之更广为人知。
刘赐贵在调研时欣慰地说,只有把老百姓放在心上,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畅通同群众的沟通渠道,就好比人打通了经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才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19天前,省委书记用中医理论比喻基层党建,让人耳目一新。19天后,他在作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时,“抓党建”部分更让人眼前一亮。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今后五年海南的九大主要任务中,位列第一项。这可能是在以往、在各省党代会报告中都少见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在各级党委部署工作时,往往也都十分强调抓党建、抓作风的坚强保障作用,但因强调的是“保障”功能,所以一般在具体工作部署完了之后再作一专门强调。但实际上,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表明,抓党建的重大价值不仅在于保障,更在于引领。这可能正是“抓党建”部分在报告中顺序之变的深意:“建设美好新海南,关键在党。”“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更好地承担起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历史重任。”
这样的启示,可能既来自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决策和指导,也来自于小村庄里的深刻实践和思考,还必将走入广大干部、千家万户的心中,内化为一种思想和行动自觉。
相关评论》》》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