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上午11点多钟,在海口海瑞大桥下,4名男生相约下南渡江内玩水时,其中一名初一男生不慎落入深水,消失在水流当中。消防赶到后,最终打捞上来这名男生的遗体。当天下午2点多钟,记者赶到现场时,遇难男生遗体还在江边,家属痛不欲生,消防官兵已经撤离现场。》》》点击查看相关新闻
海口学生意外溺亡悲剧,再度引发暑期户外安全的沉重话题,而就在5月12日下午,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英州村13岁男孩小明(化名)在自家附近的高尔夫球场水池内不幸溺水身亡,更可见只要稍有麻痹大意,就可能发生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学生暑期安全绝不能掉以轻心。
喜爱玩水是不少孩子的天性,夏季既是野外游泳的大好时机,也是溺亡事故的多发期,各地几乎每年都会有类似的不幸发生。梳理事故来龙去脉便不难发现,只要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防范措施严密、得力,不少事故完全可以避免。警钟年年敲、溺亡事故难绝迹,很大程度上恰恰说明有关方面并没有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亡羊补牢。
海口溺亡学生吴某的同学称,他们曾经多次来南渡江玩水,之前从来没有出过事,没想到这次发生意外,清楚地道出了孩子们的侥幸心理;而陵水涉事池塘业主称,自从高尔夫球场运营以来,球场四周都安装了1.8米高的防护网,并且有专人看管,但防护网经常被当地村民破坏,实际上也是在推脱责任。为什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村民破坏?何以没有设置醒目警示标志?破损不堪的防护网何异于摆设,如何阻止孩子的玩水冲动?
每起溺亡事故的发生后,貌似原因各异,实际上都暴露出共同的致命问题,那就是安全意识的淡漠和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要么抱着不会出事的侥幸,要么不能汲取别人的教训,要么安防措施只是做做样子,缺失有效堵疏对策,等等。地处热带气候带的海南,天气热得早、夏季时间长,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冒险野外游泳的概率,暑期安全更有必要建立起给力的常态机制,而不能总是等到出事后才引起足够重视。
一方面,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各方,安全教育必须常抓不懈,尽可能让学生入脑、入心;另一方面,相关水域责任单位和主管部门必须时刻绷紧安全神经,切实做好常态化的安全防范措施,设置好人防、技防双重“保险”,不给孩子擅自闯入的机会;同时,有关方面不妨辟出相对安全的水域,配备相应的人力和设施,满足孩子们暑期安全游泳需求。只要社会各方齐心合力织密安全防护网,才有望彻底杜绝学生溺亡悲剧。(琼言)
责任编辑:韩慧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