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03 月 28 日  星期四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动态
字号:

3.1万人次违规表演被处理 连网络主播都呼吁不要再靠“博眼球”出彩了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时间:2017-05-27 09:58:58

  新华网北京5月26日电题:3.1万人次违规表演被处理 连网络主播都呼吁不要再靠“博眼球”出彩了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王炳坤 李鲲

  文化部近日通报,在近期针对网络表演市场的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共计行政处罚网络表演经营单位48户,关闭直播间30235间,处理表演者31371人次。这些庞大数字,再次引发人们对网络直播生存状态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网络直播业高速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量的47.1%,全国100万网红中超过35%集中在直播平台。然而行业的火热背后,色情、低俗、暴力、谣言等违法违规行为始终如影相随,这不得不令人忧心。

  讲“荤段子”、打“擦边球”:有人走在“灰色地带”

  此次整治行动中,文化部重点查处了部分平台提供淫秽色情表演、提供散布谣言和扰乱社会秩序的虚假直播等违法违规行为,由此曝光的多起案件,将一些网络表演的“灰色”因子呈现在人们面前。近日记者亲身体验和采访网络直播行业,了解了主播“光鲜”背后的另一面。

  一个周末早上7时左右,记者注册登陆国内某大型直播平台看到,有不少主播从前一天晚上一直待到早晨。其中一位女主播一边照顾襁褓中的孩子,一边与观众聊天,几百名粉丝不时发来礼物,有的在屏幕上留言要求直播哺乳,引来众人起哄。另一位女主播则将腹部露出,扭起挑逗的舞姿,并给粉丝们聊“荤段子”,引来大家纷纷刷礼物。

  24岁的小杨是天津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做主播两年多,目前拥有近10万粉丝。采访中,这位主播“老司机”讲述了一些行业规则。“赠跑车、刷游艇,我们主要靠客户送虚拟礼物赚钱,粉丝们主要分两类,其中绝大部分是低收入群体;一小部分则是中高收入者,如煤老板、包工头之类。”小杨告诉记者,这些人与主播的关系也很微妙。

  “‘屌丝’客户几乎天天来,每次打赏十块八块,是在寻找一种精神寄托。而主播们收入的大头,还是依靠‘土豪’粉丝。”小杨说,为了维护好关系,有的人跟“土豪”粉丝好像是在网恋,特别是很多平台开通“附近的人”功能后,有的粉丝会到主播居住地附近来找她们。“当然,也有的主播从全国各地搬家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因为那里有钱粉丝比较多,你懂的!”

  除了类似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多种违规、低俗现象也在虚拟空间滋长。记者在多个直播平台上搜索“占卜”的关键词,网页中出现大量占卦、算命等涉及封建迷信的直播房间,不少主播甚至打出“算命”“渡劫”等服务,并且明码标价。不久前,网络上还爆出过直播火化、飙车、群殴等三俗行为,四川凉山的一起慈善直播被证实造假,这些无不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

  不搏“出位”、不挣“快钱”:有人活在“阳光”之下

  马一萱是美国联合学院的学生,去年里约奥运会期间,她通过投递简历和面试,成为香港一家知名网站的特邀“主播”,主要围绕奥运会讲解里约的风土人情。

  这次直播,马一萱不能接受粉丝刷送的礼物,也没有额外经济收入,主办方只是承担办签证、机票、酒店、饮食等费用。但一个多月下来,这次直播还是收获颇丰:一方面,主办方通过这种专业直播吸引了不小流量,由此产生的广告效应和产品销售等商业收入相当可观;另一方面,马一萱自己也通过直播打出了品牌,这之后不少平台邀请她去当嘉宾。

  不靠三俗内容搏“出位”,不靠粉丝打赏挣“快钱”,即便在国内,不少主播也在“阳光”之下挖掘“网红经济”的富矿。记者登录国内近期兴起的一些专业化网络直播平台注意到,大量主播在这里找到了不一样的生存空间,比如在“智合法律新媒体”平台,不少谙习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等小众法律科目的律师不定期开办直播讲座,聚集了不少听众,也由此收获了大量案源。在专业的企业营销直播网站“盟主”平台,3000多家各类企业不间断直播产品,向顾客演示功能,回答提问,为公司开辟了一条新的市场通道。

  沈阳90后小伙吕日阳是“东北猫”搞笑视频的主播,长期关注媒体传播的他认为,似乎没有其他任何一种传播方式能够像直播一样,把主播、现场和观众联系得这么紧密,这也正是这一行业的价值所在。“帅哥美女、搔首弄姿只是网络直播的初级阶段,其实很多行业都能与直播嫁接,在市场营销、品牌传播和客户培养上衍生出新的可能。”吕日阳说。

  事实上,近年来在垂直细分领域传递知识、分享经验的网络主播正逐渐增多。马一萱认为,跟美国的互联网直播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越来越注重内容支撑一样,国内直播业正走在转型升级的“门口”,呼唤阳光、健康的主播将成行业趋势。

  从“灰色”走向“阳光”,严管只是“第一步”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摆脱靠颜值吃饭,靠‘博眼球’出彩的惯性?”采访中不少网络主播透露,行业的种种“擦边球”乱象也困扰着他们。对此专家表示,网络直播远离“灰色地带”,构建阳光形象,还需要多方努力加以规范引导。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减少直播内容违规,首要举措莫过于依法严控。去年12月,网信办出台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其中对禁止传播色情、暴力等违法违规信息、规范新闻信息直播、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作出了要求。

  “此次文化部在通报中重申,国家将建立主播‘黑名单’制度及行业通报机制,对违规主播实行全行业禁入,这将有效防止不良行为再度出现。”朱巍说,原先许多平台对知名主播之所以不敢管、不愿管,是因为害怕管得严让这些主播跳槽到别的平台。有了信用体系和“黑名单”制度,违规主播在任何平台都不得从业,这管住了行业的“痛点”。

  沈阳城市学院互联网应用学院今年开办“网红训练营”,对学生讲授直播技巧。学院教师闻晓彤认为,“事实上,网络直播有多种收入渠道,包括电商变现,广告变现、流量变现、做活动变现等。”她说,打破主播单一靠刷礼物、打赏变现的模式,拉长产业链条,有利于倒逼主播注重内容制作,培养忠实粉丝,而不是靠“新奇特”行为刺激粉丝的短期消费。“对此,相关部门可出台针对性政策,鼓励设立专业型直播平台,并引导直播业完善商业模式!”

  业内人士表示,网络直播业的健康发展还离不开受众的转变。“什么时候网络上的‘偷窥’‘猎奇’等心理少了,而注重知识学习、个人修养的需求多了,网络直播‘脱俗向雅’才有了最大的源动力!”一位直播平台CEO说。(参与采写:徐祥达、孟含琪)

 
责任编辑:邓丽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每日焦点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