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精心呵护自己的“肾” 湿地保护区域美景如画

  海口湿地保护效果明显,湿地区域物种越来越丰富。陈松摄

  海口湿地生态环境良好。陈松摄

  不少鸟儿在滨海滩涂上栖息。罗津摄

  潮水退去后,红树林的根“露头”呼吸,招潮蟹出来觅食。罗津摄

  海口湿地保护区域美景如画。陈松摄

  湿地是文明的发祥地,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和环境条件。她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生命的摇篮”。

  一直以来,海口都在精心呵护自己的“肾”,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湿地作为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抓手,将湿地保护与修复作为创建人民幸福家园的民生工程,构筑青山绿水的百年大计,美丽海口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

  海口湿地概况

  全市有湿地资源29093公顷、湿地率12.71%

  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19200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的66.0%

  人工湿地5193公顷

  河流湿地为4535公顷

  湖泊湿地165公顷

  “水城”海口

  湿地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

  “其地则一城带水,三面环渤,北挹神州,南镇广陌。”海口曾被誉为“水城”,湿地资源丰富,且类型独特多样,滨海滩涂广阔,红树林湿地富有特色,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之地,是鸟类越冬、繁殖、迁徙和停留的重要区域。

  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表明,海口市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4个湿地类,以近海及海岸湿地为主,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丰富。

  而且,我市的湿地分布非常广泛,东西南北中全域都有分布。

  海口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特别是红树林资源丰富。据调查,海口市有野生维管束植物439种,占海南省的44%,其中海南特有种40多种,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种。其中,有湿地植物439种,湿地野生动物514种,其中鸟类达286种。每年到海口越冬的鸟类超过数万只,其中白鹭最高峰时达2万只左右。

  富有特色的红树林保护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红树林为主的北热带边缘河口、港湾和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及越冬鸟类的重要栖息地,有国内原分布的真红树植物24种,半红树植物12种,占全国原分布红树植物种类(37种)的97.3%。

  系统规划

  全面保护海口湿地

  近年来,在自然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下,海口湿地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形势。根据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显示,围垦、污染、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捕捞和基建占用等是海口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随着城市环境容量越来越小,保留一块属于人们能够亲近的湿地,使其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而且也能为人们提供更为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

  此外,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全面保护湿地,强化湿地利用监管,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不仅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海口提供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具体体现。

  同时,保护修复湿地可以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发挥湿地在城市发展中的生态功能。湿地保护工作是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多重目标的有效手段,也是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活力、改善城市公共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可助力“双创”“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建设等。

  为此,海口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生态建设工作,特别是针对市域内湿地资源。去年12月,市委、市政府委托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和天泽(湿地)保护技术研究院编制《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全面加强海口市湿地资源保护与恢复,实现海口市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全市人居环境质量,重现海口“水城”风貌,打造“国际湿地城市”。今年6月11日,该《规划》通过评审。

  3月,海口还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会上通过了《海口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及《海口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海口湿地面积不低于43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计划2018年启动申报认证国际湿地城市。

  多措并举

  东寨港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迄今为止,我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连片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林分保育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5240公顷,红树植物19科36种、占全国红树植物品种的97.3%,鸟类212种。这里是鱼虾蟹和底栖集居繁衍、候鸟栖息越冬的好地方,是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径上重要的纽带,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水鸟在此停歇生活……

  为保护好红树林资源,我市切断了外界对保护区资源的干扰与破坏,于去年12月份完成长32公里、网高1.5米的围网建设工作。对毁林占地、非法猎捕、违法开发建设等严重破坏行为严厉打击,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学设计巡护线路,加强巡护巡查力度,开展不定时不定点蹲守。

  在演丰东河下游开展灾后修复造林180亩、演丰东河出海口处连理枝段滩涂开展造林20亩,主要造林树种为秋茄、桐花树、红海榄等,共用苗木10万多株。大力开展红树林采种育苗工作,仅2016年就采摘各类红树林种子3200多斤,培育正红树、红海榄、秋茄、桐花树等各类红树林苗木29.8万多株。

  我市还建立保护区资源数据库,利用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无人飞机航拍等先进技术和科技手段开展生物多样性、河流水质、鸟类禽流感、红树林生长因子、森林病虫害、潜在污染源等方面监测。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辜绳福介绍:“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东寨港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划定区域

  羊山湿地正被保护起来

  淡水泉、河流、沼泽、湖泊、水稻田、水库……千万年来,羊山地区因其特殊的火山地貌、充沛的降雨量,结合该地区西部高东南部及北部地区地势低洼的特殊地势,形成了独特的火山熔岩湿地景观、优美且丰富的泉水胜地。

  不止这些,羊山地区还有着丰富的物种。“水菜花、野生稻等国家级保护植物在羊山湿地随处可见。”多年来调查研究保护羊山湿地的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卢刚介绍:“据调查显示,羊山地区天然野生植物属有460属,占全国3140属的14.65%,占海南1210属的38.02%,更为珍贵的是羊山地区分布有较多在海南其他地区较为少见的植物属,如水车前属、风香树属等。”

  在羊山湿地里,还记录到有鸟类86种、两栖爬行类16种、鱼类44种、蜻蜓32种、蝴蝶134种,卢刚说:“其中包括蟒蛇等13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湿地中尚存的水獭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顶级掠食动物,非常依赖食物源丰富、未受污染的水体,是湿地环境好坏的指标性物种,是羊山湿地的旗舰物种。”

  当前,我市正根据羊山湿地独特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在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羊山湿地保护和发展总体规划”,明确羊山湿地发展总体目标,划定保护区域,坚持以生态保护为主的发展战略,构建海口南部生态保护带和城市居民休闲区,构建以“重点突出、小微兼顾、形式多样、点线面结合”为特色的羊山湿地保护体系。

  多管齐下

  海岸湿地修复进行时

  海口有滨海湿地面积192平方公里,占全市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保护好滨海湿地,对我市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市海洋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芳介绍,接下来,我市将会以美舍河治理经验加快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加强自然沙质岸线、河口湿地、海口湾、秀英港等海湾港口的生态修复。

  当前,我市正规划建设海口湾国家级海洋公园。据了解,该海洋公园一部分以白沙门为起点,往西沿美丽沙海岸线延伸至南侧的海口湾世纪大桥,到秀英港东边界为止;一部分由西秀海滩起沿滨海大道以西至天尾角,包括滨海大道北侧陆域及相关海域。主要以保护区域内的自然沙滩、自然岸线、沿岸防护林、历史文化遗迹、滨海自然景观等,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级海洋公园,打造成一流热带滨海度假天堂、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示范基地、海洋文化科普教育基地。

  与此同时,西海岸海湾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将采取“行政团队+专家团队”的模式抓紧前期研究,科学修复受损岸线和海滩。该项目整治海岸总长度约16.7公里,主要是对退化沙滩、损坏堤岸、防护林的修复,不合理构筑物整治,天然沙滩、防护林、渔业设施及文化的保护,沿线生态、景观、文化的提升和渔业、公共旅游码头的控制性开发。

  对于东海岸,我市也正开展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逐步实施退塘还湿,加强对天然沙滩、防护林、渔业设施的保护,提升沿线的生态景观。

责任编辑:王平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