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动态
字号:

《水泥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祝君壁 时间:2017-06-20 14:06:06

  《水泥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专家建议――

  水泥去产能 “熟料”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水泥错峰生产、产能置换等政策的实施,水泥行业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但是,据中国水泥协会预计,全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0%,部分地区不足50%。专家建议,水泥行业过剩产能的衡量指标是熟料产能,严禁新增产能和去产能也应瞄准熟料产能。只有产业政策更精准,才能实行精准调控――

  近日,中国水泥协会正式发布《水泥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是我国水泥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转折性发展的重要时段,此时发布《水泥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对实施水泥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推进水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带动水泥行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规划》提出,随着我国水泥新的增量需求放缓,加上新增产能仍不断增加,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全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0%,部分地区不足50%。全行业生产、销售、价格和效益起伏不定,多数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去产能、调结构、稳增长、增效益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早在2015年就下发了《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从近两年水泥行业执行产能置换政策的结果来看,作为一项化解部分产能过剩的政策,《实施办法》帮助一批建设手续不全且已投产的企业拿到了生产许可证,对清理违规项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积极发挥去产能作用之余,新增产能现象仍难以控制,企业之间矛盾加剧。”孔祥忠认为,水泥行业去产能需要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只有及时修订完善政策条款,才能使得产业政策更好地发挥弥补市场缺陷的功能。

  孔祥忠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本质是熟料产能过剩,水泥行业过剩产能的衡量指标应该是熟料产能,严禁新增产能和去产能也是指熟料产能。“因此我们认为,产业政策的指向必须准确,才能实行精准调控。”孔祥忠说。

  数据显示,工信部2016年公布淘汰水泥熟料产能559万吨,但2016年水泥行业新建投产19条熟料生产线,新增熟料设计产能2558万吨,扣除淘汰量,净增约2000万吨。“此外,现有熟料产能中确有一部分水泥窑已多年不运行,这部分‘无效产能’基本不会对市场带来冲击。但新增产能从投产之日起直接对市场产生冲击,形成‘有效产能’供给量叠加,反而加剧了市场的过剩程度。更何况,在产能置换中,不排除有些地方政府利用淘汰水泥粉磨站的水泥产能折算出熟料产能,使得建设项目的熟料产能净增。”孔祥忠表示,对新建项目采用淘汰立窑和水泥粉磨站产能指标来置换产能,并不能解决水泥产能过剩的问题。“即使把全国现有2000多家水泥粉磨企业淘汰一半,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题依然不能解决,因为熟料产能没有出现净减量。而且,水泥熟料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或许会因为产能置换政策进一步放大,产能置换政策还为新建项目带来了‘批小上大’的投机隐患。”

  新增产能需严控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提出的“达到产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区间”目标任务要求,中国水泥协会给出的“合理区间”产能利用率是80%。据孔祥忠介绍,从2013年至今,全国水泥年产量一直维持在24亿吨左右,说明中国水泥产品已处于消费平台期,即使在不考虑有新增熟料产能的前提下,要达到80%合理产能利用率至少要压减4亿吨熟料产能。

  据了解,为了实现压减淘汰过剩熟料产能4亿吨的目标,《规划》提出要严禁备案新建、新增产能项目。2020年底前,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建设项目;2017年底前,暂停实际控制人不同的企业间水泥熟料产能置换。

  对此孔祥忠建议,将产能置换政策仅限定为“分类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对于即将建成或已建成违规水泥项目,在符合布局规划和环境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只能在项目所在区域市场范围内置换产能,取消水泥建设项目异地置换,对退出产能给予资金补偿,实行“有偿产能置换”,才能算完备转正手续。

  此外,孔祥忠建议修订《实施办法》,增加行业协会对产能置换政策执行的监督和清理违规项目的协调作用。“建议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做出分析评估报告,列出各省份水泥产能过剩程度的基础数据,为下一步各地去产能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记者 祝君壁)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淼

 
责任编辑:王海岚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