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品质和观影品位,到底谁是垃圾?

  近日,在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冯小刚谈了他对电影的一些看法。谈到垃圾电影时,冯导突然很激动地说:之所以现在存在很多垃圾电影,那是因为现在的垃圾观众也多!此番观点引发舆论争议。(北京青年报)

冯小刚

  每年也就电影节时,能有些相关论坛,让业界学界电影人凑一起,聊聊电影。我们都看电影,也都骂电影,但平心静气听幕后人讲讲自己思考,其实机会不多。倒不是说难得一见,平时也是这些人,但走到台前,多数是被宣发绑架,言必称票房。毕竟资本为王,不能拿投资人钱玩票。用冯导话说“我也不糟蹋别人的钱,反对一将功成万骨枯,踏着制片人的尸体进行自己电影探索,我就踏着自己的尸体探索。”

  毕竟只有一个冯小刚,且这底气也是来自拍了“垃圾”《私人订制》,还了《一九四二》的“亏空债”之后。而对惹争议的“垃圾论”,就如同一论坛上戴锦华老师说的,选无可选,“被迫看”垃圾片未必能和“喜欢看”划等号。

  资本主导,排片限制,所谓“大数据大IP小鲜肉”式流水线,批量生产出唯一特供版垃圾片,这个板子该打在谁身上?影片品质垃圾,观众无权选择,一度导致垃圾片票房虚高。但市场是残酷的,热情套现,过度消费,只能图一时之利。等观众反应过来,不再被烂片骗钱,去年票房就立马降温,今年连续几月国产垃圾片被市场惩罚,能回本都烧高香,这种市场选择不能不说是理性的。

  “其实一萎缩,把很多原本不是干这个的人挤出去,反而挺好,腾出更多空间给那些认真做电影的人”,这也是冯导说的。挤出“脏水”的是谁?还不是观众?这等于自证观众并非弱智脑残,给啥看啥还买单叫好。这也等于自证前言欠妥。

  综合看,这并非“鸡生蛋蛋生鸡”的辩证哲学问题。综艺咖小鲜肉们被急功近利过度开发,跨界影视,导致一时流量变现,这是任何市场都会阶段性面临的问题,但目前从外行观众到业内导演,口诛笔伐,再到粗制滥造的垃圾IP剧,惨遭市场冷眼,都说明红利期已过,怪象难持久。这不正是观众变得理性聪明挑剔的最好力证么?也就是说观众品位并未彻底败坏,而是用脚投票,逐步倒逼垃圾片从业者淘汰升级。

  冯导当然应怒斥垃圾片,不过也深知导致垃圾的深层原因吧?有脑残粉加持的垃圾片,这部分受众甚至不算正常观影人群吧?普通观众何辜?还是多拍点儿更有底气的片子,再“开炮”吧。

责任编辑:邓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文娱批判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