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防溺水“安全伞”,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随着近日气温的持续升高,许多市民群众选择外出游泳乘凉,然而享受清凉的同时,也应注意安全。近期海南省连续发生数起溺亡事件,6月25日,消防部门在此提醒:夏季游泳要注意安全,不能盲目下水,谨防入水遇险。(点击查看详细新闻)

  每到夏季,溺亡事故总是频频发生,而消防部门也一再耳提面命的提醒。可是,悲剧一再上演,警示屡屡发出,溺亡的悲剧却依然不断上演。很显然,要撑起防溺水“安全伞”,还需各方的合力,一起来努力,而不能光靠消防部门的提醒。

  这其中,尤其是作为家长,需要切实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要负起第一责任。必须看到,近年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学校,都非常重视防溺水安全教育,进入夏季后,防溺水教育毫不夸张的说,到了周周讲、日日上的地步,池塘、水库、河流纷纷插上了“禁止游泳”的警示牌。

  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觉得,防溺水安全教育,广大家长应该负起第一责任。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唯一的终身制老师,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角色不容缺失,防溺水安全教育同样如此。

  即便从法律角度说,父母是未成年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学校只是在校上课、生活期间承担监护责任。放学之后,特别是在假期,学校并不需要承担学生的监护责任,而家长则要承担孩子的全部监护责任。因此,作为家长,更加需要充分重视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为他们撑起“安全伞”。

  具体来说,就是要切实监护孩子的去向,在假期或放学后,给他们多一些陪伴,同时,多告知孩子溺水相关的知识,有条件的还可以给孩子模拟示范,或通过血淋淋的悲剧,起到警示作用。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不到天然水域里洗澡或游泳,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当然,除了家长担负起第一责任,全社会都需要高度重视。溺亡悲剧的一再上演,撕裂的不只是个别家庭,给我们社会带来的更是难以估量的伤害。因此,除了消防部门要普及相关知识、司法部门向家长普及法律责任、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教育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或个人,也需要参与进来。

  比如组织“五老”对辖区水域经常巡视,再如,通过讲座、报告、家访等形式广泛宣传,引起普遍的警觉。某种意义上说,只有通过各级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紧密配合,各方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真正凝聚防范溺水的意识,为生命撑起“安全伞”!(肖时平)

【相关报道】

  海南澄迈三名落水学生已被全部找到 均已遇难

  海口假日海滩一7岁男童溺水 经抢救无效死亡

  文昌一16岁中学生排水渠游泳溺水身亡

  2017海南“预防溺水”公益大救援活动启动 面向社会征集志愿者

   作为南方海滨城市,进入炎热夏季,前往海边、江边等地游泳的人数越来越多,溺水又将进入高发季。为减少溺水死亡现象,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2017海 南“预防溺水”公益大救援活动,于6月1日在海口假日海滩举行以“关爱生命预防溺水安全度夏”为主题的启动仪式。同时,面向社会征集爱心志愿者参与 2017海南“预防溺水”公益大救援活动。

识别二维码,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

  百名网友报名2017海南“预防溺水”公益救援

  6月8日,距离活动启动仅过去一周时间,通过南海网报名参与人数就已达近百人。

  据了解,目前报名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中,有游泳爱好者报名参与救援培训的,有爱心人士报名接送志愿者的,有报名宣讲防溺水知识的……

  “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利用平时闲暇时间可以为社会做点贡献,同时帮助到更多的人。”今年45岁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喜欢游泳,也有近40年的“泳龄”了,这次看到南海网发起该活动后,第一时间就报名参与进来。

  王先生说:“游泳这么多年来,也救过几次溺水的人,其中青少年居多,有时是在泳池,有时是在海边。”王先生还提到,自己也有小孩,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一方面警示自己的孩子,提高防溺水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孩子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为孩子做表率。

  除了报名参与溺水救援的志愿者,还有不少报名者在报名时表示愿为救援志愿者提供市内免费接送等公益服务。海口某地产公司办公室主任刘先生告诉记 者,自己通过南海网了解到这项公益活动后,便积极报名参与。刘先生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看到这样的活动后,就想利用自己业余的时间来多做点好事。”

  刘先生还提到,自己从小学游泳,但是不具备专业的救援技能,希望通过培训达到合格标准后也能投身溺水救援的队伍。他说:“目前我自己开的商务车可以提供8-9位志愿者的接送服务,如果有需要,在我有时间的情况下,会带领同事一同加入志愿者接送服务中来。”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2017海南“预防溺水”公益大救援活动志愿者征集时间截止到6月20日。自6月21日起开展志愿者培训,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志愿者将于7月10日至9月10日正式投身暑期公益救援活动。

  附活动报名网址:http://2017haianjiuyuan.kuaizhan.com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责任编辑:魏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