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公共健身场地缺失成城市硬伤

  今年入夏以来,大爷大妈因跳广场舞与年轻人抢占篮球场、高考期间拒停跳舞、青岛老人暴走团占据快车道健身等消息频频见诸媒体。这些冲突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其实就在于老年人健身场地紧张。老年人因健身场所与年轻人发生冲突、健身场地紧张问题是否普遍?这些问题看似小事,却需要社会共同关注。(7月8日《法制日报》)

  人民群众有健身的需求,但是场地和公共健身设施的缺失,无疑是横亘在健身路上的拦路虎。一方面于老城区而言,建设初期的规划不合理,仅有的健身设施面临着老化、维护不善等诸多问题;另一面,于现代城市而言,公共健身体系建设已成为成城市治理新考题,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当下,城市规划如何更好的让利于民,无疑考验着城市的管理者。

  同时,与公共健身场地紧张相伴的是,不同健身人群的冲突不断。如,大爷大妈因跳广场舞与年轻人抢占篮球场事件,就是典型的代表。事实上,类似的状况,在一些城市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可见,与人们日益觉醒的运动意识相比,场地不足这个最大矛盾解决不好,不仅仅会影响人民群众健身的雅兴,更会埋伏下社会稳定隐患。

  再者,城市公共健身场地,不仅是规划问题,也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比如,投入巨资修建的大型体育场馆门可罗雀,而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场地明显不足;中小学体育设施老旧,可是却舍得投入资金用于修建所谓体育公园等等。资源配置不平衡,直接导致了社区居民健身难,甚至不得不为寻找健身场地而发愁,为了争夺健身场地大动干戈。

  因此,别让公共健身场地缺失成城市硬伤,一方面需要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有长远眼光和民本情怀,诚如有专家建言,从长远来看,城市规划管理中需要增加健身的公共空间的供给和应用。对老城区一些改善型的需求,也要得到满足。在规划中,应增加相应的公共空间,尤其是室内健身空间,建好备足群众身边的健身乐园。

  另一方面,公共健身场地和设施也是一个共同治理的过程。比如说维护。公共健身场地再多,设施再齐全再好,只知道一味的挥霍使用,不知道珍惜和维护,公共健身场地就会杂乱无章,而公共健身设施缺胳膊少腿不说,更有可能成为伤人的利器。毕竟,涉及到“公共”二字,不仅是管理者一家的事儿,全民共治,才能实现健身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明确,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这些并非是空洞的数字,而是巨大的民生需求。实际上,公共健身场地和设施缺失,只要下大力气创造性开展工作,一切都会发生好的转变。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责任编辑:魏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