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看海口市博物馆藏品官窑瓷珍话赏瓶

  官窑瓷珍话赏瓶

  清光绪青花缠枝花卉纹赏瓶。

  清宣统青花缠枝花卉纹赏瓶瓶口。

  文\本刊特约撰稿 刘亭亭 图\韩惠娇

  宋代曹冠的《凤栖梧·牡丹》中曾写道:“把酒留春春莫去,玉堂元是常春处。”的佳句,“玉堂春”之景是文人墨客笔下时常描述的对象;晏殊的“脆管清弦、欲奏新翻曲,依约林间坐夕阳。”用的就是“玉堂春”的词牌;此外《玉堂春》又是中国传统戏曲的经典曲目之一。可能就是因为“玉堂春”之名与这么多清雅的事物相关,到了清代,它又成为一种瓷器的雅号,赏瓶便是玉堂春瓶的俗称。

  出身官窑寓意清廉

  玉堂春瓶是一个以官窑烧造为主的瓷器品种,它自清朝雍正年间出现,延烧至清末宣统时期,民国也多有仿造。两百多个春秋的烧造史中,它既扮演着特殊政治寓意的官窑瓷珍,又是清王朝兴衰历史的见证者。海口市博物馆藏清光绪青花缠枝莲赏瓶、清光绪粉彩百蝶图赏瓶和琼海博物馆藏清宣统青花缠枝莲赏瓶是海南地区馆藏玉堂春瓶的佳品。

  海口市博物馆藏的青花缠枝莲赏瓶,口径9.9厘米,足径12.5厘米,高38.5厘米;敞口,长束颈,溜肩,肩部起弦,圆腹,圈足;通体以青花为饰,口沿下绘海水、如意纹,颈部绘蕉叶纹,肩部起弦处绘缠枝莲纹一周,下接如意纹,腹部绘缠枝莲纹,近足处绘变形仰莲纹,圈足外壁绘卷草纹;底足内有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琼海博物馆藏青花缠枝莲赏瓶与海口市博所藏整体造型大体一致,口径10厘米,底径12.5厘米,高49厘米;但风格带有明显的清末瓷器走向衰落的特征,颈部白釉承袭了道光以来常见的波浪釉,其他部位的釉面倒还较紧密,依旧是官家气象;底足内有青花绘“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玉堂春瓶是赏瓶创烧时的名字,它是清雍正帝命时任督陶官的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奉旨审定后所作,后因其功用多用于赏赐臣下,故名赏瓶,后成为官窑传统器形之一。一般造型是敞口,长颈,肩部饰有凸弦纹,圆腹,圈足。赏瓶以青花制品最多,约占到了赏瓶制品的一半以上,颈部装饰青花蕉叶纹,腹部饰缠枝莲纹,主题纹饰突出,层次分明,给人一种清雅秀美之感。从琼海博物馆和海口博物馆藏青花缠枝莲赏瓶来看,主题纹饰为缠枝莲纹,以青花绘以莲纹,青花的“青”音同“清”,莲花的“莲”音同“廉”,故其寓意为“清廉”之意,统治者以之赏赐臣下,是在告诫他们要为官清廉。赏瓶造型优美,主要用于观赏之用,臣下受到皇帝赏赐后将其收藏,作为观赏器可以放于厅堂之内,以便于时时察看,且细长颈的设计便于以手持握仔细端详,以便感受皇恩,所以赏瓶既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奖赏,在某种意义上又是统治者加强皇权统治的工具之一。

  历代传承各具其美

  赏瓶的器形在各代发展中均有一定规制,造型和纹饰大体相同,只在颈、腹的细部和青花发色等方面略有差异。雍正朝赏瓶出现后,纹饰画法就形成了统一的“官样”。乾隆赏瓶的腹部相对较圆,上腹部的凸弦纹并不突出;颈下部的蕉叶纹画法自然,缠枝花卉繁而不乱,极为精美;青花发色也略微发紫,有很多仿永宣时期的铁锈斑状和黑点,但和明初所用的苏麻离青(国外进口的一种青花料)发色差距较大,具有清代青花料的特征。到嘉庆时期基本上承袭乾隆的形制和画法,只是构图略显繁缛。

  道光时期的赏瓶和清早中期相比有较为明显的改变,颈部较前朝加粗,整体的构图也不再灵动,蕉叶纹和花卉纹的画法过于呆板,尤其是上腹部的两条凸弦纹十分明显,器腹由于凸弦纹的明显存在而不似近圆。咸丰时期的缠枝莲纹的画法有所改变,整体的构图较为疏朗;花叶的线条清晰明快,以渲染为主,仿永宣时期的铁锈斑点仍然存在。同治时期的缠枝莲纹赏瓶以花卉同向较为常见,构图的线条和咸丰大同小异,层次减弱,缠枝的力度不似从前,花心留白比前期减少。

  光绪一朝烧制赏瓶数量较多,此时清朝已步入末年,仅慈禧太后寿辰之际,为笼络人心,用来赏赐文武官吏的赏瓶数量就不在少数。值得注意的是光绪的赏瓶在整个清代晚期以至末期来说,都是相对比较精美的,据《饮流斋说瓷》记载:“自同治末官窑复旧,故光绪初瓷器加良,就予所见者,则天青金花瓶、炉为最佳,霁红次之,青花瓷好袭康熙、乾隆及成化等款,其精美者实可乱真。”。从海口市博物馆藏的这件清光绪青花缠枝莲赏瓶来看,花瓣边缘尖角与前朝的圆润明显不同,花朵的层次疏朗,明显好于前朝。器身较为纤瘦,器体腹部上移,与乾隆赏瓶造型略有差异,但各具其美。

  宣统在位时间较短,缠枝莲纹赏瓶相对少见,由琼海博物馆藏青花缠枝莲赏瓶来看,典型特征是用重笔点染的手法表现纹饰的正面和侧面,其余的则多因袭前朝。而且器形较为纤瘦,已感觉不出早期赏瓶的艺术美感,瓷面的釉子较薄,没有前朝的温润,缠枝莲花的内部出现明显的釉裂,有种干涩的视觉感受。不过时值清末,社会动荡不安,从当时的社会局势来看,景德镇还能烧出这样的赏瓶,已实属不易。

  清光绪粉彩百蝶图赏瓶。

  清光绪粉彩百蝶图赏瓶花纹(局部)。

  推陈出新寓意吉祥

  赏瓶的烧造自乾隆以后就在不再局限于青花瓷的烧造,色彩除釉下青花外,釉上粉彩赏瓶在后期也极其常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粉彩百蝠瓶和粉彩百蝶瓶等,此外,还有霁蓝釉玉堂春瓶等。但无论何种釉、彩,赏瓶器形上基本没太大变化,仅在肩部有突起的一道弦纹、二道弦纹或没有弦纹。

  海口市博物馆藏的清光绪粉彩百蝶图赏瓶,口径9.7厘米,足径12.5厘米,高38厘米;圆唇,撇口,长颈,圆腹,圈足。胎质洁白细密,釉色均匀透亮;口沿处描金,并用粉彩绘如意云头纹,肩腹交接处用金彩描绘两条弦纹隔出一条装饰带,内绘粉彩缠枝花卉;近底处绘一圈粉彩几何图案;颈部、腹部的主题纹饰为色彩形态各异、翩翩起舞的蝴蝶,俗称“百蝶图”;此瓶底部以矾红彩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为晚清官窑标准器。

  古人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因“碟”与“耋”同音,《礼记·曲礼上》曰:“八十九十曰耄。”古人称年事已高的老人为“耄耋”,故以百蝶寓意寿至耄耋。赏瓶呈现出来的洁白地釉与粉彩蝴蝶,相互映衬,给人以从容淡定、含蓄闲适的艺术之美。细观肩、腹部的交界处的缠枝花卉中还有金彩寿字纹点缀其间,这与蝴蝶纹的设置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彩蝶的寓意和寿字的装饰可以推测出赏瓶功用的丰富化,已不再局限于仅赏赐有功的臣下,以慈禧太后寿辰赏赐群臣的粉彩赏瓶来说,可能还带有为统治者祝寿或者奖励耆年硕德的老臣的用意。

  除百蝶和寿字等吉祥纹饰外,百蝠、仙桃、龙凤、八宝、皮球花等粉彩纹饰也开始在晚清的赏瓶上出现。百蝠纹中蝠的谐音为“福”,百福自然是福气多多的意思;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蟠桃有长生不老之效,故仙桃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长寿的代表。八宝又名“八吉祥”,是佛家的八种法器,自然也被民间认为有吉祥和佑护世人的寓意。赏瓶纹饰中吉祥寓意的出现,是和当时清晚期至清末审美取向相一致的,官窑瓷器融入了很多民俗的味道,已不再专注于贵族和士人阶层的审美追求。

  在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史上,玉堂春瓶是一个相对年轻的瓷种,但它以清雅脱俗的外形,烧造出青花、粉彩、霁蓝等多种釉色和彩绘,为清人所青睐,流传至今,多是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的珍品。

责任编辑:郭微微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