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钢筋流入工地,施工单位该重罚

  媒体报道的“海口多家店生产‘瘦身’钢筋已流向多个工程项目”,引起海口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经查发现壅水工程项目存在使用“瘦身”钢筋情况,并予以顶格处罚21万元。》》》点击查看相关新闻

  对于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意关切,重视项目施工安全的行动,我们必须点个赞。我们也乐见对相关违法单位给予顶格处罚,只有顶格处罚,严厉惩戒,才能以儆效尤,避免再犯。

  然而,在“瘦身钢筋”流入项目工地过程中,除了惩戒项目方,施工单位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将其纳入不良行为记录当然是必要的,只是,这样的惩戒应该不会是终点。

  作为施工单位,有严格把关施工材料的职责和义务,深知“瘦身钢筋”的危害之大,却任由其流入工地,其背后,是只为牟取暴利,不顾工程质量,不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疯狂念头和敛财行为,即使践踏法律也在所不惜。

  更进一步讲,正是因为施工方对“瘦身钢筋”有了需求,才导致媒体中报道的“‘瘦身’钢筋的生意一直很好”。并且有商家表示,是“顾客买多少,就加工多少,加工好后马上运走”,商家还得给“采购钢筋人员50元/吨的‘好处费’”。从“瘦身”钢筋预订环节,到采购人员拿回扣,明显可见其中存在着知假买假、偷工减料的主观动机,需严查到底。

  可以说,施工单位牟取暴利的需求,催生了“瘦身”钢筋,因此,对于施工单位的惩戒,显然不能止于纳入不良行为记录,更应该给予重罚严惩,必要时还要公开施工单位名称,将其纳入黑名单,甚至启动退出机制,将其清除出建筑行业。

  只有这样,我们对“瘦身”钢筋的查处和追责才有实际意义,才能真正遏制和震慑“瘦身”钢筋生产流通的冲动,更大程度地保障项目工地施工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寇振宁)

  相关评论》》》

  “瘦身”钢筋被用到工地,监理在哪呢?

  “瘦身”钢筋被曝光后,海口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城管部门对涉事工程项目进行顶格处罚21万元,目前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和处理当中。笔者注意到,工程的监理单位也被纳入不良行为记录,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众所周知,工程监理受建设单位委托,在施工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造价、进度进行控制等,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应公平、独立、诚信、科学地开展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这样的“瘦身”钢筋被用到工程项目上,原因之一就是监理单位失察失责,对建设单位极不负责任,对工程的质量安全极不负责任,理应受到处罚。

  倘若工程监理单位真的尽到了监管责任,严把关把好关,严格审查进场产品质量,杜绝伪劣产品入场,又怎会使得“瘦身”钢筋流入项目工地?这让人不得不追问,监理单位如此失察失责是能力问题监察不出来,态度问题敷衍了事,还是拿人好处故意为之?其背后是否存在利益勾结的影子?也不妨进一步追踪,这样的监理单位还与哪些建设单位合作,共监理过哪些项目?是否存在同样的失察失责的情况?

  鉴于此,除了记录监理单位的不良行为,起到一定的惩处与震慑作用外,能否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点名指出究竟是哪家监理单位失责缺位?因为,只有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才能让违法者感受到压力,必要时更可以采取退出机制,让违法者得到肉痛的惩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警示震慑、杜绝后患的目的。(赵有良)

  严查“瘦身”钢筋,光有专项整治还不够

  经媒体曝光后,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严肃查处,并且提出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明察暗访专项整治。这些行动和表态,有效地回应了舆论诉求。从进一步遏制“瘦身”钢筋来说,确实需要这样的行动和态度,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通过一个月明察暗访的专项整治,能够有效震慑违法行为。

  只是,从长远来看,“瘦身”钢筋的监管仍需常态化。这是因为,常态化的监管和打击,才能长效遏制“瘦身”钢筋的生产流通。事实上,在海口,“瘦身”钢筋并非什么新鲜事,早在2012年,媒体就曾报道说,在秀英区海盛路部分钢材店里,一些不法商家公然出售不合国家标准的“瘦身”钢筋。

  时隔5年,“瘦身”钢筋再次被曝光,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答案不言自明,监管仍存在漏洞,缺少有力作为,对建材市场缺乏常态化的明察暗访,缺乏严厉而有效的监管措施,给了“瘦身”钢筋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土壤,给了违法者牟利的空间。

  如此,一旦明察暗访的专项整治结束,谁能保证“瘦身”钢筋不会重新出现,再次流入项目工地?从保障项目工地施工安全,规范建材市场经营秩序的角度来说,必须主动告别暂时性的监管,实现真正的常态化,让明察暗访成为一种常用的手段,真正跑赢媒体监督。(肖时平)

  相关报道》》》

  海口多店售卖“瘦身”钢筋生意很好 瘦了钢筋肥了谁?  

  海南省工商局突查海口钢筋市场 将查处销售不合格建材商家  

  相关评论》》》

  海口热销的“瘦身”钢筋都去了哪儿?  

  “瘦身”钢筋销售火爆,监管哪去了?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