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白沙县牙叉镇对俄村第一书记陈扬敬:“笔杆子”带病扶贫

  ▲黑山羊羊圈

  符福兴打开蜂箱

  ▲陈扬敬(后排左三)

  他是村民眼中的“暖心人”,帮助村民脱贫,是他在世时,一直在努力的奋斗目标;他也是同事眼中的“热心人”,重感情,热心肠,是许多同事对他的深刻印象。如今,他因病离世,可是他的感人故事,却在海南这片大地上不断流传。他,就是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有名的笔杆子、白沙县牙叉镇对俄村第一书记陈扬敬。

  笔杆子走进乡村去脱贫

  脱贫攻坚,是近年来各地一直在坚持的一项重点民生工作。包点驻村,下派第一书记去实地脱贫,成为一股热潮。

  2016年5月,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召开了党委会,按照省扶贫办的文件指示,海南广电的扶贫定点村从白沙县阜龙乡可任村改为白沙县牙叉镇对俄村。

  一切从新开始,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急,帮助对俄村154户629人摘掉贫困帽子的重任将落在台里指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身上,经海南广电组织人事处推荐,同时征求推荐人选陈扬敬的意见,最终敲定,由他继续担任对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作为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的一名“老人”,陈扬敬工作已经有二十余年,是个有名的笔杆子。他瘦高的身材,戴着眼镜的面容总是有着谦虚内敛的笑容,说话声音低沉温和,举止安静稳健,写稿子快速而质高,是众人对他的深刻印象。

  自2015年7月起,他开始担任海南广电驻村第一书记,几年的驻村生活让他肤色黝黑,有着一股子泥土的气息。

  陈扬敬担任第一书记的开始,村民们对他的能力表示怀疑,认为他只是来走过场、镀金。然而,当陈扬敬奔走于田间地头进行调研,在日晒雨淋中,走访一百多户人家,挨家挨户摸排调查贫困原因,并深入村民中间,与村民一起清扫卫生,修建水泥路,改善居住环境,做了一件又一件实事之后,他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此后,陈扬敬把身上所有的兜翻了个遍,最终拿出500多元塞在会养蜂却没有资金的贫困户符福兴手中,并经常和他探讨技术帮他找销路;他给村子找来了50头羊苗,申请扶贫资金修建了羊圈,建起了黑山羊养殖合作社,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将50头羊变成150头。村民笑了,因为他们看到了这个驻村书记的能力,也看到了他的努力。他成为村民心目中的好书记,村民们也愿意跟着他一起奋斗,为改善自己生活而不断努力。

  生命定格52岁的第一书记

  脱贫工作逐渐有了眉目,可是陈扬敬的身体状况却也日渐下降。去扶贫前的一个月,2016年4月,陈扬敬已经发现自己呼吸不畅,眼睛出现模糊,去医院检查发现患有鼻咽癌,但是他谁也没说。扶贫工作重,他觉得自己驻村经验丰富,刚换了一个新的定点扶贫村,耽误不得,需要自己去开拓局面。他忍着病痛的折磨,坚持着对俄村开展扶贫工作。为了挡住肿胀的淋巴结,他甚至在大热天系上了围巾。

  在忙碌中,他的身体免疫力急剧下降,癌细胞快速转移,脖子上的淋巴结越来越大,他常常会呕吐不止……

  2016年10月,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领导得知他病情后,立即嘱咐他住院治疗好好休息,并重新安排了他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但他知道台里为了让他安心的回海口治疗身体重新安排他人接替他的工作后,他还心系着对俄村的扶贫工作、心系着对俄村的乡亲父老,放心不下刚刚上手的扶贫工作,多次央求领导:能不能别找人接替我,等身体好一点我就回去……但他再也没能回到心心念念的对俄村,他终于挺不住了。

  不幸的是,今年3月3日陈扬敬终因医治无效而离开了人世,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2岁。

  村民眼里的“暖心人”

  白沙县牙叉镇对俄村是远离县城的一座偏远小山村,开车通往村里,需要九曲回肠地爬一条盘山路才能到。记者一行来到了该村贫困户符福兴的家,他的家是3间低矮的瓦房,在院子的一角,一个用木棍支撑起来的小棚子便是他家的厨房,小棚子并不紧实,棍子之间的缝隙让人能轻易看到里面破旧的锅碗瓢盆。“我还有两个孩子要养,全家生活的压力都落在我的身上了。”

  符福兴有一项技能,就是养蜜蜂。陈扬敬在知道他没有钱买蜂箱后,自掏腰包将身上仅剩的500元给了他。

  后来,符福兴家里的蜂蜜在有了蜂箱后增产了两倍,可他却因为车祸卧床。陈扬敬在得知此事后,便发动身边的朋友圈,先后两次帮他销掉30多斤的蜂蜜。

  谈及陈扬敬,符福兴红了眼眶,哽咽着没法再说下去。“活了几十年,从来没有遇见过那么好的人,我觉得他像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好哥哥。”

  村民符大哥谈及他,抽了根旱烟,看着村里宣传栏里陈书记与他们一起干活时的合影,红了眼眶。“原来我们村没有清理垃圾的习惯,整个村庄遍地是垃圾。”符大哥说,陈扬敬来了以后,开始动员村民们一起打扫,可是刚开始村民们都不愿意参与,他就召开村民党员会议,以党员为带头作用,他和一帮村干部亲力亲为一起清理村容村貌。那时候他在太阳下与大家一起清扫垃圾,脖子上总是围着一条毛巾裹住他因患病而肿胀的淋巴部位,无论多累,他都是身先士卒。“感觉他很认真,是个做事的好干部,村民们也就一起动手起来干活了。”

  生命最后特殊的“道别”

  陈扬敬是对俄村村民的暖心人,也是大家有口皆碑的“好书记”,而在陈扬敬的朋友和同事的眼中,他是一个儒雅重感情的汉子。

  他的同事赵宇瑛回忆,印象中的陈扬敬是单位一等一的笔杆子,长得清秀儒雅,为人很热情。在去年中旬,她在白沙县主持一场民族节日活动时,陈扬敬希望当地的大学生村官与外界多沟通交流,带动年轻人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更进步,他就带着村里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到县城参加民族节日活动,在得知赵宇瑛也在,他特地带着他们和她一起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希望借此让对俄村和外界架设更多的桥梁。

  “他乡遇故知,扬敬就是这样一个热情的人,当时真的很令我感动。”但是,忆起在后台见面的细节,赵宇瑛眼眶里泪水打转,“他已经病得很重了,话不多,脸上带着平易近人的微笑,说话的声音非常的低,说话语速很慢,好像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说完一段话,脸色还有些苍白,但是笑容总是挂在脸上。”鲜少有人知道陈扬敬患病,赵宇瑛一回想起当时见面的情景,赵宇瑛暗暗懊悔自己太粗心,竟然没发现老同事的异常,更没想到,当时的匆匆一见竟成了永远的告别。

  “扬敬很有可能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在让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以他独特的方式与所认识的朋友‘一一道别’。”另外,为了完成陈扬敬的愿望,她也希望力所能及的为对俄村做点事。“这是扬敬牵挂的对俄村,我们能做一点是一点,好让扬敬能走得安心。”

  “他是一个特别和善的前辈,善解人意,话不多,但是会以实际行动去帮助你。”符先生是陈扬敬的前同事,他回忆当时工作受挫,事业进入低谷整日郁郁寡欢。“那时候陈老师已经去对俄村驻村了,他听说我的事,曾经几次在微信里鼓励我,后来他从白沙回海口,特地约我出来谈心交流,给了我鼓励和祝福,并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指出一些方向。”符先生说道,他身上有种很温暖的东西,懂人也理解人,而且乐于帮助迷茫中的人。“没想到他生了那么严重的病,还惦记着遇到困难的晚辈,那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也许他也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与我告别,只是自己当时浑然不觉他已病重,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老领导。”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