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03 月 29 日  星期五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动态
字号:

14位国研中心专家解读年中经济形势(2)-搜狐财经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时间:2017-07-22 15:49:47

  编者按

  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987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52987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06516亿元,增长7.7%。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中国经济时报特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4位专家,从宏观经济形势、房地产市场、消费市场等角度,对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解读,以供读者参考。

  吴庆:对经济要有信心政策更要有定力

  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提高对世界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信心,减少保增长的投入,增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保持改革开放的定力,让市场力量在这一轮经济复苏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

  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9%,与一季度持平,高于很多宏观经济学者在数据公布之前几个星期之内的预期。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7%,比一季度(环比增长1.3%)明显高出0.4个百分点,抵消了去年二季度高基数导致的负面影响(翘尾因素)。

  从国家统计局同时发布的其他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二季度增长超预期的原因有三:

  一是进出口增长超预期。得益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中国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15%,进出口增长19.6%,连续三个季度处在加速增长的通道当中。在三大需求当中,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虽然只占3.9%,但是不能只看净出口,还应该看出口。出口增长带动了国内制造业,提升了就业,通过PMI指数改善了预期。

  二是外资工业企业的产出增速大幅提升。从6月份的数据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其中按经济类型划分,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的增长率经历了长达一年的提升之后,6月份突然跳升到8.0%,比5月份(5.9%)高出2.1个百分点,还比6月份国有控股企业(6.8%)高出1.2个百分点,比股份制企业(7.7%)也高出0.3个百分点。从细分行业来看,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器机械和器材以及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的增加值的增长率都在12%以上,显示中国经济中的优势更优、强势更强。

  三是基础设施投资仍然高增长。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6%,增速与1-5月份持平。但是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1.1%,增速比1-5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对GDP贡献仍然不小。

  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几个季度的表现,还不应该忽略另外两个指标:一是企业利润率提升,二是新增就业岗位加速增加。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2.7%,比上年同期加快16.3个百分点。利润是复苏过程中最重要的景气度超前指标,预示企业可能进一步扩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回答提问时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多增了18万人。按照这样的趋势预测今年新增就业岗位达到1100万没有问题,超过去年1314万也是大概率事件。

  以上数据显示:世界经济复苏通过外贸渠道拉动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优势还在。随着转型升级加快,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可能还有所提高。因此,可以调高对下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今年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目标可能会比较容易地达到。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提高对世界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信心,减少保增长的投入,增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保持改革开放的定力,让市场力量在这一轮经济复苏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项安波:新经济将为我国经济注入更多新动能

  企业整体上令人满意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企业在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方面的探索和进展。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国有企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项安波

  2017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6.9%,取得了高于预期的成绩,宏观经济趋稳向好的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企业也延续了自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的整体效益趋稳向好的趋势,营业收入、利润等经营绩效主要指标较好,更多的积极因素正在积累。

  企业整体上令人满意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企业在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方面的探索和进展。可以看到,2017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3.1%、11.5%和10.8%,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6.2%、4.6%和3.9%。如果将观察时间再拉长,至少从2012年开始,就有相当一批的先行企业意识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发展阶段已经结束,开始努力进行转型升级。企业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克服成本上升、需求下降等困难,较好地避免了转型升级中可能出现的失速等问题。

  企业整体效益较好,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以国有企业为主战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相结合,推进特困企业改革和僵尸企业退出、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等政策措施,为新经济发展腾出了新空间、为企业改善经营绩效提供了条件。这一改革的效应开始显现。

  可以预期,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蓬勃发展的新经济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更多新动能。下一步,还应该继续完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更好地发挥新经济在稳增长、促改革方面的积极作用。

  其一是我国过去的经济政策体系主要是为了服务工业经济而构建的,新经济、服务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有很大不同,对现行法律体系和相关制度安排提出了巨大挑战,需要加强研究,在法律和制度层面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做好政策准备,甚至要适应新经济的发展,重构相应的经济制度环境。

  其二是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施工期,需要更好地释放人的积极性,以推动国资国企改革与发展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重点需要做好四项工作:建立和完善容错免责机制,以化解改革者后顾之忧;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提升管资本能力,为国有企业提供按市场化方式履职行权的积极股东,实现国有股东人格化;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对在市场化公平竞争行业的国企,深入推进市场化选聘经理层改革,对符合条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骨干员工持股。

  其三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严格产权保护是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的基础,对企业家提升信心、稳定预期和增加长期行为,在当前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李承健: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良好态势

  2017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9%,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的态势,其中不乏一些新变化、新亮点。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李承健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增速和结构等方面发生深刻调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供需结构矛盾明显变化,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还在不断孕育,经济增长阶段发生重要变化,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变化,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确定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在这一经济政策框架的指引下,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增长阶段平稳过渡,由数量扩张向提质增效逐步转换,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更趋明显。

  2017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9%,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的态势,其中不乏一些新变化、新亮点。

  第一,全球经济转暖带动出口增速由负转正。美国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失业率降至4.4%,基本实现充分就业水平。法国大选马克龙胜出,德国民调默克尔支持率上升,英国硬脱欧可能性下降,降低了对欧盟解体的担忧,欧洲经济复苏迹象趋于明显。日本经济也有一定程度改善。世界经济转暖推动全球贸易恢复性增长,IMF预测2017年全球贸易增长3.8%,将自2011年以来首次超过经济增长率。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相应回暖,出口同比增长15.0%,较去年同期提高17.1个百分点,实现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为出口主力,1-6月份出口增长14.6%,占出口总额的57.2%;同时,高新技术产品也保持了较快增长。

  第二,制造业发展效益和质量不断提升。一是制造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上半年,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较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3.1%和11.5%,比制造业平均水平分别快5.7和4.1个百分点,占制造业的比重逐步上升。二是制造业利润持续改善。1-5月份,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6%,较2015年和2016年分别同比提高12.1和6.1个百分点。三是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上半年,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5%,比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1.5%,快于全部制造业投资16个百分点。

  第三,房地产调控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各地限购限贷政策效果逐步释放,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商品房销售增速逐步放缓,房地产调控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5%,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0.2%,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个百分点。二是商品房销售增速明显下降。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6.1%,较去年同期下降11.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21.5%,较去年同期下降20.6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库存继续下降。由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明显高于房屋竣工面积增速,房地产库存延续了下降态势。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6亿平方米,比年初减少4962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减少6839万平方米。

  第四,金融去杠杆严监管取得初步成效。近些年,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壮大,金融规模迅速扩张,宏观杠杆率快速提升,造成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制约了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严监管持续推进,7月14-15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金融去杠杆严监管的重要性,指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目前,金融去杠杆严监管已取得初步成效。6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9.4%,连续两个月低于10%,达到有该指标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一年期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冲高后均有所回落,目前处于相对稳定区间。

  巩固当前宏观调控取得的成绩,打牢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改善制造业营商环境和企业效益,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扩大国内国际市场。

  二是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避免资源向房地产市场过度集中,让房屋回归居住的本质属性。

  三是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严控区域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证地方财政可持续运行。

  四是统筹协调推进金融去杠杆严监管,保持政策连续性,遏制经济过度金融化势头,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展望下半年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正逐步转向平稳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虽然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的风险基本解除,但经济增长仍然面临一些压力,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宋紫峰:准确把握产业新体系丰富内涵

  构建产业新体系仍是一项重要的统领性工作,需要在进一步准确把握其内涵的基础上加快推进。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宋紫峰

  今年以来,我国产业新体系构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出现很多新亮点。应该认识到,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展望未来,构建产业新体系仍是一项重要的统领性工作,需要在进一步准确把握其内涵的基础上加快推进。

  这是一个既体现延续性又面向未来的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现代产业体系”概念。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现代产业体系”概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与此同时,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将催生新的产业并带来主导产业的更替,最终落脚到形成产业新体系。当前,新工业革命正在酝酿兴起,很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产业正在出现,这都要求从动态演进的角度理解产业体系的不断变化,也即是对发展目标的适时调整。

  这是一个既涵盖国际分工又包含国内生产力布局的概念。过去几十年中,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尽管当前遭遇了一些波折和反复,但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仍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跨国公司的崛起,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链的全球化分工和布局。目前,支撑全球经济的很多重要产业,其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都是高度全球化的。我国C919飞机采用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就是一个最新例证。与此同时,产业新体系的构建还将伴随着各种产业在国内区域空间分布上的持续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多种传统重化工业的体量规模接近和达到峰值,以及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国内产业梯度转移进程再度开启,区域分布再次出现重大调整。

  这是一个更加强调系统协同的概念。从宏观层面看,一是要具备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基础和能力。对一个大国而言,要避免只要中高端产业而不要低端产业的极端化理解和发展思路,否则这个体系是不完整的,并且在长期发展中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二是要增强在重点产业领域的竞争力和把控力。只有发展好体现技术发展前沿、体量规模巨大、上下游关联度强的重点产业,才能以此为抓手和龙头,带动整个产业体系的构建。从微观层面看,就是要提升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向所在产业的中高端环节迈进。

  这是一个强调问题导向的概念。产业新体系主要是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方面,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发展,随着技术及产业革命的演进,出现了很多现有理论无法给出合理解释的新现象。比如,由于信息产品能够以几乎零成本复制传播的特点,以GDP衡量的财富与人们的效用满足之间出现了更大程度的偏离,等等。另一方面,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各个国家的产业发展目标和路径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重点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来理解产业新体系内涵。

  综上,产业新体系是一个体现时间联系、空间布局、位势高低的“三维概念”;指代一种符合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在国内外形成合理可控生产力布局、在中高端环节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门类相对完整、内部有机联系的、持续演进的产业发展整体格局和状态。

 
责任编辑:陈荟蔓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每日焦点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