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改变乡村小学学生少的局面,你有啥建议?

  海口乡村学校的尴尬:校园越来越美 学生越来越少

  校园越来越美:有塑胶篮球场、草地,有两层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学生越来越少:三年间从110人减至47人,还不知道今年能否招到新生

  一所乡村学校的尴尬

  墨桥小学的功能教学楼。

  正值暑假,海口市红旗镇唯一的乡村小学——墨桥小学校园里一片安静。乒乓球台上积满了一层枯死的榕树叶……

  2015年完成了标准化建设的校园崭新而漂亮。可两年后,校园外,一群人正为学校而焦急奔走。

  “要是今年9月开学招不到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学校就要死了。”22日,墨桥乡亲教育发展促进会的几名成员在墨桥村委会焦急商讨对策。促进会副会长王义心中有气,“不是学生不愿来,也不是没有学生,而是学校教学质量太差,大家不愿来。”

  学校教学质量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学校教导主任王雄面对争论,满脸无奈。【详细

  网友“相对论”>>>>>

  乡村学校硬件不能软 软件更要硬

  墨桥小学校园变美学生变少引发社会关注,而那些贫困学生如何能够得到良好教育的问题更引起了人们的关心。有关各方集体会商寻找破解办法,足见全社会对学校教育和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视程度,这令人欣慰也让人看到了希望。建立分校模式、解决老师年龄老化、开办乡村幼儿园等帮扶思路,无疑也是有针对性的、务实的,不过,在笔者看来,“教育扶贫”短期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从长远看还是要在破解教育资源不公上下功夫,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师资力量薄弱这个关键,否则就很难重构当地群众信心、走出办学困境。

    网友“行云一舟”:建议加大教育移民,集中办学

    农村生源的流失是市场的选择,这不仅是城市教育资源远远好于农村,还有就是教育并非只是教知识,还有生活方式,这也是很多人把子女送到城里读书的原因。生源流失,让农村教育资源更得不到保证,而留在村里读书的反而是那些穷没有能力选择好学校的农村家庭。这样一来,就会优者更优、差者更差。所以,更应该加大教育移民,集中办学,让农村学生都能接受到公平的教育。很多人担心的是,学生远离家长,会缺乏爱,但是独立的教育和爱的关怀并不矛盾,学生得不得到爱的关怀更不在于那么一点距离。

  “喜哥”:建议海南市县城区逐步实行“中学进城”

  “喜哥”说,随着海南义务教育均衡化工作的不断推进,海南的教育基础设施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乡镇、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观。乡镇教学硬件比以前要好了,可是乡镇教师、学生流失却相当严重。即使我们出台相对优惠的政策去留住教师,可是效果也不够明显。

  “喜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他发现,在内地,以前流行建设“大学城”,现在流行建设“中学城”。这项计划在内地很多地方已经先行先试,就是把绝大多数的农村中学撤销,集中在市县城区。集中了包括职业学校、特殊学校在内的各个学校的“中学城”,命名为“中学教育园区”。这样做就是把乡镇的老师学生引到县城来,让老师安心教书、学生安心教学,既让师生从小开阔了视野、起到了真正的“教育扶贫”的效果,又客观上也推动了整个城市的城镇化进程。可谓一举多得,值得推广。

  农村学生进城受教也是教育均衡化

  教育均衡化的本质,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到最优质的教育教学,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归根到底是基于学生的均衡化,而非是基于区域、城乡的均衡化。不能说城里学校有几千名学生建了高标准的体育馆,村里的小学只有几十名学生也要建一个,这不是教育均衡化,而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面对村镇学生向城区学校涌动的趋势,相关部门需要做的是,尊重学生及家长的意愿,及时调整固化思路,并不断创造条件,努力保障每个适龄学生都能便捷享受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海口义务教育的关键是补齐短板

  现在人们为什么一窝蜂地往城区学校跑?理由很简单,农村学校太薄弱。海口教育,重点不在优质学校增加多少,而在于薄弱学校减少多少。只有稳步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建设,实施早已制定的“改薄五年规划”,教育投入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这才能为全市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毕竟,谁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责任编辑:陈荟蔓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民调

舆论风向标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