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硬件不能软 软件更要硬

  2015年完成了标准化建设的校园崭新而漂亮。可两年后,校园外,一群人正为学校而焦急奔走。“要是今年9月开学招不到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学校就要死了。”(点击查看详细新闻)

  墨桥小学距离红旗镇约10千米,是目前红旗镇唯一保留的乡村小学。小学紧靠村委会,位于整个村庄的中心。学校不仅有塑胶篮球场、草坪,还有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和一栋两层的多功能教学楼。多功能教学楼里有体育器材室、少先队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这样的地理位置和硬件条件是不错的,可谁想到学校条件越来越好,学生却越来越少,三年间学生人数由110名减至47名,眼下甚至还面临招不到新生的情况。这样的尴尬局面多少让人感到意外甚至不敢相信。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并非村里没有生源,实际上是条件稍好的学生都转学镇里或者市里,留下的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孩子。虽然在政府和社会各方支持下,学校硬件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甚至还获得过“海南省中心小学生态文明建设一等奖”的殊荣,但学校的教学水平上不去,校方也不得不承认教育质量“不及格”这一事实。这样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当然留不住孩子。

  墨桥小学校园变美学生变少引发社会关注,而那些贫困学生如何能够得到良好教育的问题更引起了人们的关心。有关各方集体会商寻找破解办法,足见全社会对学校教育和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视程度,这令人欣慰也让人看到了希望。建立分校模式、解决老师年龄老化、开办乡村幼儿园等帮扶思路,无疑也是有针对性的、务实的,不过,在笔者看来,“教育扶贫”短期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从长远看还是要在破解教育资源不公上下功夫,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师资力量薄弱这个关键,否则就很难重构当地群众信心、走出办学困境。

  以镇中心小学分校的形式带动墨桥小学,密切建立与海师、海口市九小等学校的校际联系等措施,实际上是用行政手段对教学资源的再分配,多少有些“赶鸭子上架”的色彩,能产生多大效果还得打一个问号。政府、社会合力构建人才激励机制,一方面调动墨桥小学现有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吸引优质师资力量的加盟,让学校的软件硬起来、软实力强起来,这或许才是治本之策,也是从长计议解决当地贫困家庭学子接受良好教育的可行路径。(琼言)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责任编辑:魏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