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条件让农村娃享受优质教育

  “要是今年9月开学招不到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学校就要死了。”近段时间,海口市红旗镇唯一的乡村小学——墨桥小学校园里一片安静。2015年完成了标准化建设的校园崭新而漂亮,学校里有塑胶篮球场、草地,有两层教学楼、多媒体教室……然而,3年间,学生人数从110人减至47人,今年能否招到新生仍是个问题。(7月26日《南国都市报》)

  这是一所乡村学校的尴尬,但这一尴尬并不是毫无征兆地突然出现,而是长期以来城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结果。实际上,近年来类似乡村学校的没落与萧条屡见报端,大量的农村学校似乎陷入了“教学质量差——学生流失——学生数量少——学校不被重视——师资力量投入不足——教学质量差”的死结,这已经成为一个共性问题。我们应当反思:农村学校为什么办不好,农村学校该何去何从,如何让农村的学生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已成为农村学校学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首先,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适龄儿童也随之转移到城镇,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其次,随着我省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一些市、县城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区域性优质教育资源呈现“虹吸效应”,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周边农村学校的学生进入城镇优质学校就读;此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视,一些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城接受教育。可以说,农村学生的流失,是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广大农村学生及其家长“用脚投票”的结果。

  对此,我们的一个固化解决思路,就是花更大力气、倾斜更多资源来发展乡村教育,从而推动县域内乡村教育与城区教育均衡发展,使乡村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但这样的解决思路现在大多很难见效。一方面,“广覆盖”的农村学校及教学点的办学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教育“有和无”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办优质教育和品牌教育,这也决定了农村学校的生均投入很难持续高于城镇学校的生均投入;另一方面,缩小城乡学校办学差距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等“软件”建设,但人才向上流动的总体趋势决定了优秀骨干教师难以长期扎根基层。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现在虽然外界帮扶投入很多,但仍然很难焕发乡村学校的活力与生机。

  对农村学生而言,就近入学初衷很好,但就当前农村学校发展现状来看,往往难以起到应有效果。实际上,即便在当下现实处境中,就近上学与保障教学质量之间,也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教育部门可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比如,可以通过改善城镇学校寄宿学生的住宿、生活条件,增加城镇学校的校车辐射范围等方式方法,来缩短农村学生上城镇学校的空间、时间距离,以顺应学生流动的趋势,从而让更多农村学生能够便捷地享受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并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低效供给。

责任编辑:魏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建言海南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